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丹東電視台的結果 展開

丹東電視台

1961年丹東成立的電視台

丹東電視台現有有職工236人,其中從事新聞編採和技術工作的專業人員160人,是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適應現代化電視宣傳和經營需要的專業化職工隊伍。電視台擁有新聞綜合、生活、影視三個電視頻道,22檔自辦欄目,全年共播出21382個小時。各類節目多次在全國或全省獲獎,大量自製節目與央視和兄弟省市及海外台交流。現代化的非編製作系統和硬碟播出系統已進入使用運行的高峰期和性能相對穩定的平台期,安全優質播出保持全省先進水平。

機構介紹


丹東電視台《丹東新聞》視頻截圖照
丹東電視台《丹東新聞》視頻截圖照
丹東電視台建於1961年4月29日。從建台之初至1978年,丹東電視台台址在丹東市交通樓四、五、六層,面積540平方米。1978年,丹東電視台利用改裝的一千瓦黑白電視發射機,在簡易的演播室里,直接向外播放綜合性節目和文藝性節目,每周演播次數為5次。1979年,丹東電視台遷入位於市中心新建的七經街廣播電視大樓,並從國外引進彩色電視錄像機及配套設備,發射機也改為一千瓦彩色發射機,於1980年元旦實現了彩色電視播出,當時播出的欄目有:《丹東新聞》、《少兒節目》、《文化生活》、《衛生與健康》、《科學知識》。從1986年至1994年,丹東電視台先後兩次遷址,位於振興區山上街111號丹東有線電視中心大樓。30年來,丹東電視台不斷成長壯大,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采、編、制、播為基礎,無線與有線互為補充的電視網路體制。

電視宣傳


本著“頻道專業化、欄目個性化、節目優質化”的原則,經過充分醞釀和精心籌備,丹東電視台3個頻道從2009年2月1日起將以全新面貌展現在觀眾面前。
丹東電視台此次節目改版的規模是較大的一次,無論是節目形態和內容,還是播音主持方式都將發生明顯的變化。
丹東電視台《第一傳媒》視頻截圖照
丹東電視台《第一傳媒》視頻截圖照
新聞綜合頻道在每晚18點,推出一檔長達1小時的電視新聞雜誌類節目《第一傳媒》。這是丹東電視台首次開辦的大型電視板塊新聞節目,也是本次改版的最大亮點。欄目定位為百姓視角、民生情懷,強時效報道重要新聞事實,大縱深洞察社會熱點,多角度關心百姓生活,全方位引領新聞視線。內容主要包括本地時政與經濟要聞、民生新聞、深度報道、國內外新聞集萃、資訊信息、文體娛樂報道及服務類內容等。其中,《馬上就辦》由市職能部門聯手,第一時間解決百姓難題;《丹東警視》記者與民警聯動,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排解糾紛,維護穩定;《記者觀察》在為您做深度報道的同時,發掘“新聞背後”的故事;《百姓茶座》為互動欄目,觀眾可在此建言獻策,共同參與;《資訊寬頻》信息平台,媒體鏈接,博覽天下。增強服務性也是《第一傳媒》的重要內容。觀眾在此可了解到每天的氣象、路況、停 水停電、果菜價格以及股市行情、外匯牌價等大量信息。節目形式也有所創新,《新聞連線》異地採訪,《漫畫新聞》妙趣橫生。《第一傳媒》還按照收視群體和收視習慣的不同,特別推出區別常態的輕鬆休閑的《周末版》。《第一傳媒》將在新聞綜合頻道多頻次安排播出,以滿足觀眾收視需求。
丹東電視台還與縣(市)、市直部門等合作,在新聞綜合頻道每晚8點的黃金時段聯合推出反映地區和部門工作的15分鐘新聞專題節目,使電視媒體成為展示政府職能部門管理服務的新型窗口和平台,更好地打造和樹立政府職能部門發展經濟、保障民生,促進和諧,維護穩定的良好形象。
在生活娛樂頻道每天晚上8點30分,觀眾朋友可收視到一檔時長30分鐘的生活服務類雜誌節目《時尚生活》。這是生活娛樂頻道推出的重點節目。它從百姓日常生活入手,以“生活文化”為內涵,充分體現參與性和互動性,以輕鬆愉快的方式,介紹生活中的知識、智慧、妙招,為觀眾提供貼身服務。設有《家有妙招》《廚藝比拼》《人在職場》《健康指南》等欄目。為了給經濟界人士及關心財經信息、尋找致富門路的朋友提供有價值的財經資訊,生活娛樂頻道推出《財經時訊》欄目。它以把脈經濟,透析市場、聚焦理財和服務消費為宗旨,突出權威性、貼進性、服務性,打造“大眾經濟新聞”套餐。《第一起跑線》是為青少年量身定製的一檔益智類節目,其子欄目《校園音畫》,將從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示我市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豐項成果,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張揚藝術個性的廣闊空間。
觀眾喜愛的影視頻道,將一改電視劇兩集連播的模式為每天各類劇場四集連播,可謂“劇風不斷”。《生活劇場》《海外劇場》《第一劇場》貫穿全天。大劇、熱劇、名導、明星、名作品,精彩紛呈,賞析中盡享文化盛宴;兩檔影院,國內外大片,人物系列片,輪番登場,雅俗中賞人間百態。
此次改版,丹東電視台還對一些有影響的老名牌欄目予以保留和改造。例如《人與法》改版後為日播,將更加註重實景拍攝和採取模擬現場的手法,增強故事性和破案過程的曲折性,使法制觀念和意識逐步深入觀眾內心世界,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中。
信息頻道引入欄目化編排,對各類信息進行分類編排播出,方便觀眾收看。
節目改版后的丹東電視台,將不斷滿足觀眾的收視期待,以更加貼進實際、貼進生活、貼進百姓的優秀節目,奉獻給廣大觀眾。

事業建設


進入彩色電視播出階段
1979年,丹東電視台從國外引進彩色電視錄像機及配套設備,發射機也改為一千瓦彩色發射機。同年,丹東電視台遷入位於市中心新建的七經街廣播電視大樓,面積1400平方米,並設有演播室和製作機房。1980年春節,丹東電視台彩色電視發射機正式投入使用,從此丹東電視台進入彩色電視播出階段。
遷入錦江山東側的彩色電視中心樓
1986年11月23日,丹東電視台由原七經街廣播電視樓正式遷入位於錦江山東側新建的彩色電視中心樓。總面積為4450平方米,樓內包括80平方米、120平方米、400平方米的演播室各一個。從1986年11月24日至1994年12月1日,丹東電視台所有節目在這裡完成,並通過六樓微波傳輸到元寶山五頻發射機向全市區播出。從此,丹東電視台的節目質量全面提高,節目採錄、製作和播出開始步入歷史新階段。
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為丹東電視台台名題字
1987年10月15日,丹東電視台在新建彩色電視中心隆重舉行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為丹東電視台台名題字揭幕儀式。原廣播電影電視部副部長、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常務副會長謝文清、中共丹東市委書記劉仲文為題字牌匾揭幕。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為丹東電視台台名題字,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對丹東邊境地區廣播電視宣傳工作的關懷,也是丹東人民的榮譽。
有線電視中心大樓落成,丹東電視台與丹東有線電視台合併
1994年12月1日,位於振興區山上街111號的丹東有線電視中心大樓落成並舉行慶典儀式。丹東有線電視中心大樓共11層,建築面積為9180平方米。大樓落成后,丹東電視台和丹東有線電視台合併為丹東電視台,節目採錄、製作和播出實力得到進一步加強,並開始三個頻道的自辦節目採錄和製作,由於各項功能得到改善,技術設備不斷完善,電視台節目質量明顯提高。
BETACAM一體化攝像設備替代3/4系列攝錄分體設備
1986年至1989年,丹東電視台前期採訪都是使用3/4系列攝錄分體錄象設備。外出採訪多是一個人背著錄像機,一個人扛著攝像機。從1999年至2003年,丹東電視台前期採訪原來使用的3/4系列攝錄分體錄象設備,被BETACAM一體化攝像設備替代。一體化攝像設備的使用,不僅減輕了記者的負重,節省了時間和人力,而且保證了錄製、信息的完整性,使節目紀實性以及內容和形式有了質的改觀。
實現由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的轉變
2004年,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的《數字發展年的工作要點》精神,丹東電視台對後期製作和節目播出設備進行了大規模的數字化改造,這項工作被列入2004年市政府工作報告。同年12月20日,丹東電視台完成了非線性綜合網和硬碟播出系統的主體工程改造,在省內地市級電視台中處於領先水平。至此,丹東電視台實現了由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的轉變,它標誌著丹東電視傳媒事業步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經營管理


從1980年丹東電視台實現彩色電視播出后,廣告也開始了傳播經濟信息,當時只是簡單的圖片廣告和字幕廣告。進入九十年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電視廣告事業蓬勃發展起來,成為丹東電視台服務經濟的重要窗口。逐步推出了一批獨具特色的廣告綜藝欄目如:《七彩今宵》、《樓市家園》、《歡樂時光》、《車世界》等,使丹東電視熒屏成為展示企業產品和企業形象的舞台。近幾年,隨著改革開放環境的不斷改善和人們思想道德隨準的提高,以陶冶情操、倡導文明、引導風尚為主旨的電視公益廣告受到黨和群眾的歡迎。丹東電視台廣告傳播中心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組織力量投入公益廣告的創作,受到很好的社會效益,許多公益廣告在全國、省、市評比中獲獎。2007年,在國家嚴厲整治醫療藥品廣告,特別是治療性病和其他低俗廣告的形勢下,廣告中心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加強管理,提升格調,嚴肅紀律,停播低俗違規的藥品醫療廣告,在凈化熒屏上下功夫,圓滿完成廣告創收任務,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