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幼蟲移行症

皮膚幼蟲移行症

皮膚幼蟲移行症是人體感染寄生蟲幼蟲所引起的皮膚病。多發生於夏季,常見於兒童。皮膚幼蟲移行症可能與進食生海鮮、生涮肉類食品、家養寵物等有關,巴西鉤蟲和犬鉤蟲的幼蟲是皮膚幼蟲移行症的主要病原體。幼蟲鑽入皮膚后,侵入部位出現瘙癢性紅斑、丘疹和水皰等損害,幼蟲爬行可形成彎曲前進的線狀紅斑,皮膚深部可有結節。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一些其他療法,治療的有效標準是癥狀減輕和皮損停止延伸。水皰或皮損被抓破后常可感染細菌,繼發化膿性感染;部分患者可併發呂氏綜合征,引起肺部損害。積極治療,一般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感染科

病因


● 能引起皮膚幼蟲移行症的寄生蟲有巴西鉤蟲、犬鉤蟲、斯里蘭卡溝口線蟲、窄頭鉤蟲等,其中巴西鉤蟲和犬鉤蟲的幼蟲是此病的主要病原體。以下情況可能會導致皮膚幼蟲移行症。
● 進食生海鮮
● 生涮肉類食品
● 家養寵物

癥狀


● 皮膚幼蟲移行症皮損多發生於足、手、小腿下端,幼蟲鑽入皮膚后可出現以下癥狀。
● 在侵入部位出現瘙癢性紅斑、丘疹和水皰等損害。
● 幼蟲爬行可形成彎曲前進的線狀紅斑(匐行疹)。
● 皮膚深部可有結節伴壓痛和瘙癢。

檢查


● 確診皮膚幼蟲移行症需要做血常規、組織病理學檢查等。

血常規

● 可了解患者白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是否正常,了解有無感染等,有助於醫生對患者病情進行初步判斷。

組織病理學檢查

● 可在皮損部位找到幼蟲,能夠確診皮膚幼蟲移行症。

診斷


● 醫生根據癥狀、血常規、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可以診斷皮膚幼蟲移行症。
● 皮膚出現瘙癢性紅斑、丘疹、水皰、匐行疹等癥狀。
● 血常規: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 組織病理學檢查:可查出幼蟲,查不到成蟲和蟲卵。

鑒別診斷


● 皮膚幼蟲移行症需要和疥瘡、皮膚蠅蛆病、東方顎口線蟲病、裂頭蚴病、絲蟲病、血吸蟲尾蚴皮炎、鉤蚴皮炎等疾病相區別。
● 如果皮膚出現瘙癢性紅斑、丘疹、水皰、匐行疹等癥狀時,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不可以自行診斷。
● 組織病理學檢查等有助於診斷。

治療


● 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一些其他療法,治療的有效標準是癥狀減輕和皮損停止延伸。
● 藥物治療
● ● 常用的藥物有伊維菌素、阿苯達唑、噻苯噠唑、甲苯咪唑等,這些藥物對寄生蟲有良好的驅殺作用。
● 手術治療
● ● 皮損面積範圍不大時,可採取手術治療取出幼蟲。
● 其他治療
● ● 皮疹表面用透熱療法,液氮冷凍法及氯乙烷噴射可將幼蟲殺死。

危害


● 水皰或皮損被抓破后常可感染細菌,繼發化膿性感染。
● 部分患者可併發呂氏綜合征,引起肺部損害。

預后


● 一般及時治療,結局較好。

預防


● 避免接觸貓和犬排泄物污染的泥土。
●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
● 兒童不能吮吸手指,不能吃未煮熟的魚、肉等。
● 加強寵物的管理和清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