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撞擊綜合征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又稱為肩關節撞擊綜合征,是指在肩部外展時,肱骨頭和大結節反覆撞擊肩峰前緣及肩峰下結構,造成肩峰下滑囊等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從而產生一系列癥狀和體征。肩峰下撞擊綜合征患者在患肩上舉時肱骨大結節接觸喙肩弓,造成肩袖慢性、反覆的微損傷,導致肩袖前方疼痛、炎症以及退行性改變。肩峰下撞擊綜合征部分患者具有肩部外傷史,很多患者有長期過度使用肩關節的病史。可發生於自10歲的兒童至老年人。疼痛通常出現在肩關節前外側,以肩峰周圍為主,可能會放射到三角肌止點。患肩夜晚受壓或睡覺時上臂外展、上舉,疼痛加重。保守治療可採用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葯、理療、冷敷、冷凍療法、肩峰下局部封閉等治療以減輕疼痛和炎症。保守治療無效者,或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工作時,可以考慮行關節鏡手術包括肩峰下滑囊清理和肩峰成形術等手術治療。經正規、及時治療,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骨科

病因


● 外傷、跌倒、手撐地造成肩峰與肱骨頭撞擊。
● 反覆過度的上舉過頂動作,工作生活中反覆進行上臂外展上舉動作,如擦玻璃、刷油漆、打網球等。
● 解剖因素,如鉤型肩峰或骨贅形成。
● ● 上述各因素促使肩袖、滑囊反覆受到損傷,進而導致組織水腫、出血、變性乃至肌腱斷裂,從而引起相應癥狀。

癥狀


● 第一期
● ● 最開始時癥狀輕微,很難引起患者的重視。這一時期的癥狀表現為肩膀疼痛,且在上舉或持物時疼痛加重,運動員可能在投擲或打網球時產生疼痛。在這一時期,持續肩膀上舉動,會直接導致病情加重,造成急性滑膜炎並伴隨肩峰下水腫和出血的狀況。
● 第二期
● ● 病情持續發展,上舉手臂或其他動作對肩膀的刺激一直存在,滑囊逐漸喪失潤滑和保護肩袖的作用,並且會出現肩袖肌腱炎。這一時期疼痛開始向手臂蔓延,且夜間疼痛加劇,抬高手臂時疼痛尤其劇烈,上肢力量和運動幅度可能會減少,並出現手掌不能放在背後的情況。
● 第三期
● ● 肩袖的炎症和肩袖損傷持續加重,最終導致肩袖撕裂。這時不僅會肩膀疼痛,還會出現無力、肩膀活動受限等癥狀。

檢查


● 確診肩峰下撞擊綜合征主要通過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體格檢查

● 疼痛弧征:患臂上舉60°~120°範圍出現疼痛或癥狀加重,稱之為疼痛弧征。
● 礫軋音:檢查者用手握持患臂肩峰前、后緣,使上臂做內、外旋運動及前屈、后伸運動時可捫及礫軋音,用聽診器聽診更易聞及。
● 撞擊試驗:檢查者用手向下壓迫患者患側肩胛骨,並使患臂上舉,如因肱骨大結節與肩峰撞擊而出現疼痛,即為撞擊試驗陽性。

影像學檢查

● X線平片可以識別出肩峰下鈣鹽沉積、盂肱關節炎、肩鎖關節炎、肩峰骨骺發育異常和其他骨疾患。
● MRI檢查對軟組織病變有很高的敏感性,MRI檢查對肩袖損傷診斷的特異性也在不斷增高。
● 關節鏡檢查術是一種直觀的診斷方法,能發現肌腱斷裂的範圍、大小、形態,對岡上肌腱關節面側的部分斷裂及肱二頭肌長頭腱病變也有診斷價值,並能從肩峰下滑囊內觀察滑囊病變及岡上肌腱滑囊面的斷裂。

診斷


● 醫生診斷肩峰下撞擊綜合征,主要根據癥狀、體格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
● 癥狀
● ● 肩前方慢性鈍痛,在上舉或外展活動時癥狀加重。
● 體格檢查
● ● 疼痛弧征、礫軋音、撞擊試驗陽性。
● 影像學檢查
● ● X線平片可以識別出肩峰下鈣鹽沉積、盂肱關節炎、肩鎖關節炎、肩峰骨骺發育異常和其他骨疾患,MRI檢查對肩袖損傷診斷也較高,關節鏡檢查能發現肌腱斷裂的範圍、大小、形態,對岡上肌腱關節面側的部分斷裂及肱二頭肌長頭腱病變也有診斷價值。

鑒別診斷


●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需與特發性橫貫性脊髓炎、多發性硬化、脊髓腫瘤等疾病鑒別。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對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治療應首先嘗試理療及封閉注射等保守療法,保守治療無效時應採取手術治療。
● 非手術治療
● ● 使用三角巾或弔帶制動,在肩峰下間隙注射皮質激素和利多卡因,口服非甾體類消炎鎮痛劑能促進水腫消退,緩解疼痛。同時可應用物理治療與體育療法,促進關節功能康復,並改變勞動姿勢和操作習慣,避免肩峰撞擊綜合征複發。
● 手術治療
● ● 手術治療指征是非手術治療失敗的2期和3期肩峰下撞擊征患者。目前肩關節鏡下肩峰下減壓及肩峰成形術的療效肯定,手術創傷小、患者恢復快,已被廣泛接受。

危害


● 肩前方慢性鈍痛,在上舉或外展活動時疼痛加重,影響生活。

預后


● 經及時、正規治療,預后較好。

預防


● 保持正確的運動習慣,把握訓練強度,防止過勞,訓練后注意拉伸。
● 進行適當的肌肉力量強化,特別是肩袖肌群和肩胛骨穩定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