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地震
舊金山地震
1989年10月17日,美國舊金山發生大地震,震級里氏6.9級,死亡逾270人。據測定,震中位於太平洋邊緣的聖克魯斯以北16公里。地震波及加利福尼亞州從舊金山到薩克拉門托的大部地區。這是本世紀美國大陸經歷的第二次大地震,僅次於1906年聞名全球的舊金山8.6級大地震。
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發生於1906年4月18日清晨5點12分左右,芮氏規模為7.8,震中位於接近舊金山的聖安地列斯斷層上。這場地震及隨之而來的大火,對舊金山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估計損失約4億美元,相當於今日600多億港元。當時公布地震死亡人數只有478人。今日,保守估計死亡人數在3,000人以上,更有人估計高達6,000人。
2014年舊金山地震
2014年08月24日
時間:當地時間8月24日凌晨
震級:6.9級
地震區域:地震地點位於美國峽谷西北4英里(約合6.4千米),納帕西南6英里(9.7千米),索諾瑪東南9英里(14.5千米)。據悉,舊金山灣區(SanFranciscoBayArea),簡稱灣區(TheBayArea)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一個大都會區,位於沙加緬度河下游出海口的舊金山灣四周,其中包括多個大小城市。
華人餐館業主李業成忙著收拾,李業成對店裡損失不大感到相當幸運。(美國《星島[0.00%]日報》/施秋羽攝)
中新網8月26日電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美國加州舊金山北部地區地震對小商業主造成損害,部分華裔餐館業者因地震蒙受逾萬美元損失,業者表示,1989年大地震所造成的損失都比不上這次地震所帶來的傷害,店內玻璃瓶裝物品不少都打碎,天花板也掉了下來。
那柏風美(BelAire)商圈具有多家大型零售業者,同時也有數量相當多的中小型餐館業者,開設於該商圈的華王餐館在本次地震中雖然建築物未受損害,但餐館內多個天花板因震度過強而墜下,廚房內的碗盤也砸碎地上,紅酒、玻璃罐裝醬料也遭殃。
1989年舊金山地震
1989年10月17日
1989年舊金山地震初步統計地震中死亡人數超過270人,經濟損失估計10億美元。另外,幾百萬居民缺
舊金山地震
地震切斷了交通,損害了舊金山國際機場。公路、橋樑、機場、海灣快速鐵路一時被迫關閉。舊金山及其附近地區,高樓大廈左右搖動,玻璃碎片四處落散。海灣地區一座大廈倒坍。市內幾處起火,馬里納區大火熊熊燃燒。自來水管遭損害,救火工作受阻。
地震發生時,舊金山“燭台”公園球場正在舉行第三屆棒球比賽。場地震動15秒后,無大損壞。6.2萬名觀眾慶賀倖免災難。
大橋
橫跨金門灣內部水域,連繫舊金山市區和伯克利,當地人稱為“BayBridge”的大橋被震壞了。許多汽車正在這座構式特別的雙層橋樑上迎面疾馳,一時猝不及防,上層的汽車接二連三落到下層橋面上,造成重大損失。
同時,位在金門灣口,當地人稱為“GoldenGateBridge”,也就是世人熟知的金門大橋,也發生激烈上下震動。多虧這座巨大的鋼索弔橋結構性能好,才經歷了地震的考驗,沒有發生特殊事故。
1989年10月20日
10月20日,美國總統布希視察了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地震災區,並呼籲居民“朋友之間互助,鄰里之間相幫”,共渡難關。布希主要察看了聖何塞、奧克蘭、舊金山、聖克魯斯四地的災情,並在奧克蘭880號州際高速公路斷裂的雙層橋現場會見了當地群眾和救災人員。他表示,這次地震造成的嚴重災害遠遠超出他的預料。
10月20日當天災區仍有輕微餘震。人口稠密地區仍有成千上萬人或在朋友家借宿,或在政府安排的公共場所藏身。與此同時,舊金山等地政府當局和大批志願人員正繼續全力救濟災民。工程隊忙於搶修橋樑、道路,拆除危險房屋,修復水、電管道。尋找埋藏在瓦礫之中死傷者的工作也在加緊進行。
白宮已為緊急援助撥款3億多美元;國會正在籌措至少25億美元的救災款。加州官員認為全部財產損失據保守估計為30億美元;當地保險公司估計總額達40億美元。加州州長表示可用提高稅收彌補損失。
1989年10月21日
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
1906年4月18日
時間:1906年4月18日當地時間早晨5時12分
震級:里克特製7.7-7.9級
持續:45-60秒
震中:聖安德列斯,476公里長
災情:天氣乾燥導致大火連燒3天,全市5.3萬座房屋中2.8萬座被摧毀,全市近40萬居民中22.5萬失家園,估計損失約4億美元,相當於今日600多億港元。
情況概述
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發生於1906年4月18日清晨5點12分左右,芮氏規模為7.8,震央位於接近舊金山的聖安地列斯斷層上。自奧勒岡州到加州洛杉磯,甚至是位於內陸的內華達州都能感受到地震的威力。這場地震及隨之而來的大火,對舊金山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可以說是美國歷史上主要城市所遭受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當時,政府官員擔心若公布真正的死亡人數,恐怕會造成地價下跌,並影響到重
遭震毀的舊金山市政廳,攝於1906年4月20日
40萬人口中,約有22.5至30萬人無家可歸,其中約有一半的難民離開灣區到奧克蘭。報紙形容在金門公園、Panhandle公園,以及從Ingleside到北灘的海灘上都布滿的臨時搭建的帳棚。
這樣等級的地震是第一次被清楚地以相片記錄下來,也使得後來地震學的科學研究蓬勃發展。總計,當時地震所造成的損失,估計高達4億美金。
地震原因
1906年4月18日經過美國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的聖安德烈斯斷層發生一次8.3級大地震(後來有人修定為7.8),因距離市區較近,所以損失很大。震后引起的火災很典型,也加重了損失。這次地震是太平洋板塊相對於北美洲板塊沿聖安德烈斯斷層向西北方向滑動造成的。地表可見的斷裂線長達400多千米。錯動以水平方向為主,豎直分量很小。各處的水平錯距並不相等,最大為7米。因為地裂縫也可能發生在附近的平行斷裂帶上,離開主斷層線越遠,地形變越小。這次地震促使美國人H.F.里德提出彈性回跳假說來解釋地震成因。
同年在Lawson(1908)的報告中提到了一個關於地震震級的重要特點,地震的震級和地下地質情況有明顯的關聯。沉積物填滿的河谷遭受的地震級數比附近的河床岩石地的要大,並且,最嚴重的地震發生在舊金山海岸的填海造地坍塌的地方。現代seismic-zonation的經驗證明不同的地質結構擁有不同的地震災害危險。通過研究這次地震地表的displacementsandstrain,Reid(1910)公式化了他的關於地震源的elastic-reboundtheory,這個理論今天仍舊是研究earthquakecycle的基本模型。UnitedStatesGeologicalSurvey(USGS)估計這次地震的級數為7.9momentmagnitudescale。這次地震也導致的地表可見斷裂長達470千米(290英里)。ModifiedMercalliIntensitiesofVIItoIXparalleled裂縫的長度,向陸地延伸了長達80千米fromthefaulttrace.
1906年10月21日,據美國地質測量中心報告,舊金山地區又發生里氏4.6級的較強餘震,震中距舊金山灣約80公里,靠近17日6.9級大震的震源。據統計,自17日大震以來,舊金山地區共發生2000多次餘震。
和這場大地震以及隨後的餘震相比,隨之而來的火災造成的財產損失甚至更大。城
舊金山地震後街景
在市中心,幾處相近大火混合成了一場更大的火災。當時,有記者報道中提到其他地方的人們應該明白,不是舊金山城內某些地方發生火災,而是整箇舊金山城都在大火籠罩之下。這場大火最終摧毀了超過市中心雲尼斯大道(VanNessAvenue)的500座樓房。雲尼斯大道是一條將舊金山一分為二並且直通舊金山海岸的大動脈通道。
當時有錯誤的報道說市長EugeneSchmitz和將軍FrederickFunston頒布了戒嚴令。實際上,市長只頒布了一個允許警察和士兵可以當場對趁亂搶劫者開槍的命令。總共有大約500人被槍傷。政府也儘力控制火勢,他們採用炸毀火災區邊緣的建築物的辦法來製造隔離帶,可是事與願違,火藥常常沒有摧毀建築物卻引發火災。
這場地震來勢兇猛,市區內外的房屋像紙牌搭的一樣,一幢接一幢坍塌下來。雖然舊金山的房屋結構和從前東京不一樣,發生地震時也引起了火災,當時市內有50多處突然起火。勇敢的消防隊員冒著兩邊房屋倒坍的危險,迅速趕到各處現場,扭開水龍頭準備撲滅火焰,卻沒有一滴水淌流出來。人們這才注意到,埋在地下的粗大的地下自來水管全都斷裂了。地下情況和地面一樣,也亂成了一團糟。破壞力量原本來自地下,人們早就該想到了。
因為供水系統仍舊癱瘓,消防局只能有很有限的資源去利用。絕望的消防員們束手無策,眼看火勢越燒越猛,只好利用街面空隙,拚命阻擋烈火,企圖把大火局限在少數街區內,不讓它向外蔓延。可是市內火頭太多,消防隊員太少,顧此失彼無法如願以償。大火終於失去了控制,火焰跳躍過狹窄的街面,迅速舐著了對面的街區,延燒到別的地方。大火燃燒了整整三天三夜,吞沒了約10平方公里的市區。消防隊員才下了決心,咬緊牙關使用火藥在火區周圍炸出一道寬闊的隔火地帶,這才終於控制了火勢,使舊金山沒有像17年後的東京一樣,完全被烈火焚毀一空。
理想主義的城市
1906年春,舊金山是一個擁有41萬居民的世界一流大都會。在新世紀來臨之際,市民懷著無限的自豪感和強烈的信心,對未來充滿了美好憧憬。舊金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理想超越現實的勝利。1846年,此處大部分土地還是一片荒漠,到處都是流動沙丘,風蝕嚴重的橡樹矮小枯萎,數不勝數的跳蚤折磨著這裡的居民和牲畜。
1846年,這個小村落還叫做耶巴布那,位於舊金山灣的耶巴布那峽谷邊緣,耶巴布那是本地一種灌木的名字。由於1848年這裡發現了金礦,耶巴布那的面貌在很短時間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淘金潮使耶巴布那(舊金山)迅速從一個沉睡中的小村落變成一個“速成都市”。成千上萬的淘金者從世界各個角落湧入加州,這裡的人口由1847年的500人左右激增至1851年的3萬人,這種人口增長速度一直持續到19世紀末。
1906年時,商業大街是舊金山市的主幹道,大街寬36米,道路兩旁密布著城市的標誌性建築。建成這樣一個大都市僅僅用了60年的時間,美國和全世界都不禁讚歎。聯合碼頭位於商業區的東面,由於舊金山位於半島的最尖端,碼頭也相應成為了城市的要塞之一。這兒的鐘塔像一個巨大的驚嘆號一般佇立在海濱之上,伸向天空,鐘塔完全以西班牙塞維利亞的吉拉爾達貝爾塔為藍圖設計建造。
皇家大旅館是商業街皇冠上另一顆璀璨的明珠,是美國西海岸規模最大、設施最奢華的旅館,1875年開始營業,共7層,有800間高檔客房。其內部構造更令人讚歎,中央大廳用階梯畫廊點綴,半球形天花板由琥珀色的玻璃組成。
旅館的設計者威廉·瑞爾斯頓,是舊金山最早的發跡者之一。瑞爾斯頓是一位頭腦冷靜的商人,也是一位男爵,一位強盜,同時還是一位夢想家。他深知舊金山位於地震多發區,在1865年和1868年,舊金山海灣地區就有過地震,為了使自己的心血免受自然之災,瑞爾斯頓採取了很多防患措施,他使用三千噸的防震鋼鐵骨架加固了2尺厚的牆壁。
瑞爾斯頓也知道火災是大型建築最大的隱患,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對旅館的防火進行了徹底規劃。他在大廳的地下二層修築了一個能容納1400立方米水的蓄水池,在旅館的鐵屋頂上安置了6個水箱,每層樓都放置了消防栓和應急水管。最後,他還把商業區和新蒙哥馬利大街的至少12個消防栓連接到了旅館的屋頂水箱上。
穿過位於第三區和商業區之間的18層高的電話大樓,就走到了商業大街、拉金大街和麥克埃里斯特大街圍成的三角地帶。這就是市中心,市中心的核心建築就是新市政大廳。舊金山市政大廳於1871年開始修建,但由於貪污腐敗使預算超支,建築周期跨越了幾十年。在此期間,殘缺的鋼鐵結構暴露在陽光之下,看上去就像棄屍荒野的骨架,人們稱之為“市政大廳廢墟”。1900年,舊金山市政大廳終於徹底建成。
地震降臨
舊金山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表現出來的成熟首先體現在藝術上,這裡的藝術甚至可以與芝加哥或紐約媲美。1906年4月17日,在使館街的大歌劇院里,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家恩里克·卡魯索以一曲《卡門》開始了他的演唱會,他打算第二天、即星期四演唱《波希米亞生涯》,星期六演唱《浮士德》。《卡門》演出很成功,之後卡魯索就興奮地返回了皇家大旅館。
1906年4月18日,星期三,凌晨5時12分,一陣強烈的晃動驚醒了沉睡中的舊金山,晃動持續了約45秒。這是一次前震,是更可怕的大地震將要來臨的徵兆。果然,前震過後大約10秒,更為強烈的大地震來臨了,大地震持續了大約一分鐘。地震來自長達1000公里的聖安德烈地殼深度斷層。
1906年,在當時的科技水平下,科學家只能推測地震發生的原因。到了現代,由於板塊構造學的研究進展,我們能更容易了解這種作用力。聖安德烈斷層正處於北美板塊東部與太平洋板塊西部的結合地帶,太平洋板塊向北漂移,北美板塊向南漂移,漂移速度大約為每年5厘米。
有時板塊會相互牽扯在一起,沒有了移動空間。但地球是一個動態的整體,板塊必須繼續移動,這時就會產生可怕的張力。張力到達臨界點,兩板塊對撞,會經常重疊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積累巨大的能量,能量爆發出來,地震就發生了。1906年,還沒有地震強度測量技術和衡量標準,但據估計,此次地震約為里氏7.9級。
天災人禍
恐怖的地震,伴隨著火車轟隆一樣的聲響,永遠地鐫刻在倖存者的記憶里。建築物瘋狂地搖晃著並倒塌下來,馬匹在恐怖的黑暗中狂奔,牆體倒塌在街道上,揚起的塵埃令人窒息。在皇家旅館,卡魯索一下驚醒,這位著名的男高音回憶道:“房間里的所有東西都在轉動,吊燈觸到了天花板,椅子好像在相互追逐。‘咔嚓、咔嚓、咔嚓!’太可怕了。”消防總工程師丹尼斯·利文是最早遇難的一個。加利福尼亞劇院的一個煙囪倒塌下來,砸到了他的身上。舊金山消防局面對有史以來最大危機的時候,自己的領袖卻第一個倒下了。
地震襲來時大多數市民仍在熟睡,但一些警察、馬車車夫和早起的人目擊了地震開始時的景象。地震開始時,舊金山《發現者報》記者弗雷德·休伊特正跟兩個警察聊天。街道上下起伏,翻滾著,地表出現了裂溝。就像休伊特在報道中形容的一樣,大地好像在“呼吸”。
如果不仔細觀察,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壞好像沒有規律可循,好像是反覆無常的大自然隨意製造的。但實際上有的建築完好無損,有的則受到嚴重破壞,這主要是施工工藝、建築材料和地基結構的區別造成的。淘金潮期間,舊金山海灣進行了一些填海造地,這塊“人造土地”其實就是由散土、朽木、石頭和其他垃圾堆積而成,在之前的地震中已搖搖欲墜。當此次大地震到來,這塊土地就像化學中的液化過程一樣,變成了一塊鬆軟晃動的“布丁”。
市政大廳在地震中像一快粗製濫造的布景,幾秒鐘就化為了一片平地,支撐屋頂的美麗的希臘羅馬式圓柱倒塌下來,化為了一堆亂石。此地原為一片沼澤,地面鬆軟,在大地震面前本來就極為脆弱,而官員貪污腐化和跨越30年的建設期,無形中更增助長了地震的威力。
承建商為了省錢,貪污政府資金,用偽劣材料、舊報紙、垃圾等當作建築材料。大地震之前,市政大廳內部的污水就已滲入地下室,地下室簡直成了污水庫。污水的臭味恰當地象徵了城市美麗光環背後的醜惡腐敗現象。
商業南區人口稠密,災情也很嚴重。這兒的很多居民都是工人階級和小本生意人,他們以做小生意、出租房屋和經營餐館為生。淘金潮期間,這兒也是一片沼澤地。如果你看到了四層高的瓦倫西亞旅館的慘狀,就看到了整個商業南區的災難。瓦倫西亞旅館還未倒塌,下面的三層樓就已陷入沼澤般的土壤中。只有第四層露在外面,也已嚴重傾斜。12人被營救出來,近30人死在旅館內。由於附近水管破裂,很多人可能是淹死在沼澤土壤里的。
投機政治家眼中的良機
因為市政大廳完全損壞,政府就在朴次茅斯廣場附近的司法大廳成立了一個臨時指揮部。地震發生時,市長尤金·施密茨就在家中,他住在菲爾莫爾大街2849號,騎車很快就可到達司法大廳,所以他抓住機會儘快向上級作了彙報。此人其時政途不順,被控貪污受賄,正好這次災難給了他一個絕佳的翻身機會。施密茨原本只是本地音樂聯盟會的會長,在政務上他實際是亞伯拉罕·魯伊夫的傀儡。
魯伊夫本是共和黨的組建者之一,但為了陞官發財,他投靠了新成立的聯合工黨。魯伊夫在幕後操縱,利用施密茨英俊的外表爭取選票。雖然施密茨口才出眾、長相英俊,但他仍被認為只是一個受魯伊夫操控的小角色。
1905年,工黨所有候選人都當選了市議員之後,工黨毫無懸念地控制了市議會。魯伊夫將議員們比作“貪吃者”,因為他們“那麼貪婪,想吃掉房子上的塗料”。他自己當然也接受了許多政治援助和額外的酬勞。當時舊金山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反映政治腐敗的宣傳畫,施密茨和魯伊夫就是其中被強烈抨擊的對象。
這次地震正好給了施密茨一次證明自己價值、重塑形象的好機會。他在去往司法大廳的路上看到有人在趁火打劫,隨即採取相應行動,頒布了一道法令:“聯邦軍隊、正規警力和所有特派警察局都有權當場向趁亂搶劫和實施其他犯罪行為的人開搶。”
軍隊的緊急應對行動
此時大火已籠罩了全城,據估計,火災多達60起。很多火災是由破煙囪、火爐、電線和煤氣管道斷裂引起的。消防員做好準備,扛起水龍頭準備滅火時,卻突然發現無水可用,很多消防栓只能流出幾滴水。
舊金山附近最大的水庫水晶泉水庫和皮拉斯托斯水庫都在幾公裡外的聖馬提奧郡南部。所有通往舊金山的輸水管道要麼離聖安德烈斷層很近,要麼就穿過聖安德烈斷層。所以即便水庫和管道沒有受到地震的破壞,也沒有了用武之地。
舊金山灣區擁有數個軍事基地,其中包括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普雷西迪奧軍事接地和瑪瑞島。地震襲來時,陸軍准將弗雷德里克·芬斯頓正在現場。由於他的上司格里利將軍遠在華盛頓,所以整個加州局由他來指揮。芬斯頓身高1.62米,體重僅55公斤,是一個矮小好鬥的軍官。他決定挺身而出,採取所有可用措施來拯救這個城市。
當芬斯頓向陸軍發布緊急命令時,海軍也在動員自己的力量。海軍上尉弗雷德里克·弗里曼臨時指揮普萊堡驅逐艦和兩艘拖船——行動號和萊斯利號——駛向災區。弗里曼是這次災難中的英雄,他認識到水是舊金山生存的關鍵。在他的指揮下,碼頭地區的許多拖船與大火進行了英勇的鬥爭。拖船連續不斷地抽取海水,灌入消防水管系統。弗里曼還從拖船的儲水池裡抽出20立方米的淡水備用,以供消防車發動機使用。他還另外準備了800升淡水,以供急需飲水的市民飲用。
控制住碼頭區的火勢之後,弗里曼馬上支援蒙哥馬利和傑克遜大街一帶,也就是今天的舊金山傑克遜廣場。蜿蜒曲折的消防水管從萊斯利號上接出來,越過電報山、百老匯到新蒙哥馬利(現哥倫布大道),最後到達傑克遜地區,水管經過了11個城市街區。弗里曼在後來的描述中說,他們在這裡所作的事情令人永生難忘。經過弗里曼和他的下屬們的努力,一批淘金潮時期的建築和一些舊金山最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終於倖存下來。
在弗里曼到達現場幾個小時以前,芬斯頓給普雷西迪奧軍事基地和福特·馬森軍事基地傳達了命令,指揮軍隊開赴舊金山。但是這些士兵卻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名義上他們在保護脆弱的建築、維持秩序和預防搶劫,但其實他們野蠻的介入和大包大攬的作風最終使數千人流離失所。這些流離失所的人中很多都身強體壯,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拯救自己的家園和財產。
普林茨醫生的遭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普林茨是一位年輕的外科醫生,住在格林大街1027號一個八角形房子里。他和一些鄰居、朋友決定自己救火,以拯救自己的家園。他們千辛萬苦地收集到了水,然後齊心協力用毛毯、墊子、地毯吸水,迅速撲滅了還未燃起的火焰。
這時卻來了一名士兵,他命令普林茨立即撤離。普林茨沒有跟這個忠實地執行命令的士兵爭執,而是友好地試圖和這位士兵交流,還不時給他斟上幾杯美酒。普林茨知道,如果說錯一句話,就可能讓他們已經取得的成果毀於一旦。士兵隨即顯得很溫和,同意他們留守在這裡。就這樣,五所房子保存了下來,當然其中包括普林茨自己的房子。
好心幫倒忙
消防局已經沒有辦法對付全城範圍內的大火。這時,有人建議創造一個隔離帶,炸掉那些讓火勢蔓延的建築。消防局贊成這一瘋狂的想法,芬斯頓也認為這是唯一的辦法了。但施密茨市長不敢輕易同意,因為有些財產屬於他的支持者。但最終,施密茨還是妥協了,雖然他下令不到最後一刻不要炸毀任何建築,但消防隊員和士兵都沒有使用炸藥的經驗,他們盲目蠻幹,反而加劇了火勢的蔓延。
當時,芬斯頓也想跟施密茨溝通協作,但芬斯頓作風霸道武斷,無視公民權力。雖然軍事法律當時還沒有誕生,但他下達命令的樣子就好像在戰場上一樣。即使有的策略第二天被人們發現漏洞百出,但他還是越來越堅信炸藥是這個城市唯一的救命稻草。
炸藥在慢慢減少,尋找炸藥成了一個難題。芬斯頓似乎不知道,甚至不理會碼頭地區的拖船正在幫助他們滅火,他竟然下令所有船隻馬上離開滅火現場,去尋找炸藥。在行動中,芬斯頓甚至“俘獲”了中校雷蒙·布里格斯指揮的普里斯拉拖船,把它派往附近的軍事基地尋找炸藥。
弗里曼上尉當然不願頂撞上級,但他指出,普里斯拉是“附近唯一可用的拖船”。報告中他還用了“沒收”和“被沒收”等字眼,字裡行間透露出對芬斯頓的極大不滿。
著名的皇家大旅館,這個海灣城市的象徵,抵抗住了地震,卻被大火燒成了灰燼。大地震來臨時,很多像卡魯索一樣的客人被震呆了,窗戶也碎了,一些內部設施也已損壞,但合理的建築結構保證了旅館沒有在大地震中倒塌。消防局為了支援碼頭區,抽掉了皇家大旅館的所有儲水,於是在不久之後,火災蔓延到此的時候,人們只能無能為力地看著皇家大旅館化為灰燼,舊金山電話大樓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被焚毀。
鳳凰涅槃
唐人街是全市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人員傷亡也很大。很多華人居民來自中國廣東,危急關頭他們喊出了廣東方言。“哎呀!大龍震!”他們尖叫道:“地龍蘇醒了!”人們驚慌失措,快速逃離出來。由於唐人街的街道和衚衕都很狹窄,不能保證安全,所以數百名華人逃到相對安全的朴次茅斯廣場。
在許多方面,華人得不到同其他舊金山居民平等的待遇。由於種族歧視,華人基本得不到舊金山政府的任何援助和同情。很多華人不敢出去尋找食物、不敢去看病、甚至不敢去城市援助站避難,因為白色迫害的創傷仍然深深刻在他們心底。
像炸掉其他街區一樣,士兵也炸毀了唐人街。弗里曼上尉雖然在某些方面受人尊敬,但也對華人懷有歷史偏見。雖然在爆炸中一些華人倖存下來,但還有很多人因為來不及離開而在災難中遇難。弗里曼在回憶時說:“至少20名吸鴉片的人在大煙管中被炸死”。在另一份報告中也簡單提到,華人破碎的屍體散亂地躺在廢墟里,“5、6個屍體被炸上15米的高空,然後掉入大火之中。”
火勢漸漸形成三處主要災區:商業南區、商業北區和市政廳西部的海斯谷。大風颳起,三處大火很快連接在一起,火勢直衝天空,最高溫度達到1500℃以上,滾滾濃煙足有8千米高。這個海邊的大城市好像註定要毀滅在自己燃起的熊熊大火之中。
凡尼斯大道貫穿全市南北中軸線,正好是一條“天然”的隔離帶。凡尼斯大道西邊也有住宅區,但相對受災較小。大火也會吞噬這兒嗎?答案是否定的。大火雖然燒毀了西邊的一兩個地方,但堅強的消防隊員還是設法保衛著這條隔離帶。4月21日,星期六,大火自動熄滅了。不久一場大雨降臨,雖然為時已晚,但也使這個城市終於涼爽了下來。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救災和重建成了這個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次災難中,方圓10平方公里內的至少514個城市街區被燒成廢墟,約2.8萬座建築被大火吞噬,財產損失高達5億美元。政府擔心若公布真實的死亡人數,恐怕會嚇跑投資者,因此公布的死亡人數較低。這些公開數據雖然是隨意捏造的,數量也相對較低,但也顯示出了此次災難的深重。一個早期的評估宣稱共有667人死亡,352人失蹤。舊金山圖書館管理員格拉迪斯·漢森估計死亡人數超過3000人,而研究表明,死亡人數約為4000人,另外還有25萬人無家可歸。
舊金山政府企圖把唐人街移至舊金山轄區之外的獵人角。但當地商人艾利提出了一個更好的建設計劃。艾利是一個美國出生的華裔,他計劃聘請建築師重建唐人街。重建后的唐人街將更具異國情調和亞洲風采,寶塔式的屋頂和其他中國特色建築,將更吸引遊人到此遊覽。政府採納了他的計劃。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次災難讓華人得到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地震和大火徹底燒毀了城市檔案,包括出生證明。由於華人入籍的唯一途徑就是必須出生在美國,所以得到新檔案的數百名華人都聲稱他們出生在美國。當局很理解這種心情,所以很多人獲得了本地出生證明。但是如果所有人說的都是真的,唐人街的每個華人女子就必須生500個孩子!
舊金山以前就歷經過很多劫難。淘金潮期間的1849至1851年,這個城市曾經至少6次化為平地。鳳凰是一隻傳說中能死而復生的神秘的鳥,以它作為這個城市的象徵再恰當不過。舊金山真的浴火重生了,1915年,這兒還主辦了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展覽。勇敢、堅強、樂觀的舊金山人度過了這一劫難。災后不久,一個嘲笑舊金山的口號出現了,這個口號是對舊金山精神的概括:“儘快吃喝玩樂吧,因為我們明天就可能不得不開赴奧克蘭。”
中新網11月2日電據美國《僑報》報道,美國舊金山灣區10月30日晚發生5.6級大地震,震動長達30秒的地震也是灣區自1989年10月17日那次6.9級大地震以來最強的一次。地震也成為次日灣區華裔居民最為關注的話題,有驚無險的經歷仍讓一些居民心有餘悸,紛紛表示要做好災難準備。
華裔夫婦陳磊和張洪居住在南聖荷西,當晚恰逢先生陳磊生日,8點4分地震時兩人正在一間日本料理店慶祝。太太張洪回憶,當時兩人正在等甜品,由於震中離南灣近,所以地震的霎那餐廳頭頂的吊燈和桌子都在搖晃,但是屋內的食客們還算鎮定,都沒有離開座位,震后大家也繼續進餐。
他還建議,平時家中應該備有足夠的食品、水和急救用品,電池操作收音機、手電筒、電池、處方葯,以防備大災難的來臨。
也有當地商鋪報告貨品被震下架,有的中餐館員工稱廚房內的碗盤震動得很厲害,用餐顧客感覺后也有跑到室外的。部份地區暫時出現手機與住家電話訊號中斷的情形外,但不到20分鐘都自動恢復通話功能。
來自天津的張洪曾經歷過1976年唐山大地震,她對記者說:“當時心裡還是很怕的。”張洪說,當年唐山地震時也殃及了天津的居民,她家的前屋後窗的兩面牆都塌了,所幸牆向外倒,才沒有傷及家人。張洪說南灣地震過後,她就預測出至少有5.5級。可能沒有經歷過大地震的緣故,張洪的先生陳磊說當時沒有感到驚慌,不過他還是慶幸家中一直備有足夠兩周的水和罐頭以及其他急救品,以備災難時用,而且還在過期日前定期更換,這種習慣已經保持了幾年
居住在東灣的付先生夫婦說,當時兩人有點蒙。那時正在公寓看電視,感到樓一晃的時候,兩人對望著,沒有反應過來。付太太表示,要儘快去買一個急救箱之類的東西,兩人剛剛東部搬來半年,就碰上兩次感覺有點嚇人的地震。付太太回憶,四五月間的那次雖然級數略低,但是她感覺更強烈:“我當時睡覺的時候都被搖醒了。”
經歷過1989年大地震的舊金山華埠居民吳先生對這次地震感覺不那麼強烈。吳先生說:“我媽更牛,說什麼都沒感覺到。”吳先生介紹,只是當時給住在南灣的親屬打電話,但是幾分鐘內網路中斷,過了些時候才打通電話。他們住在高層公寓內,萬一發生災難性的大地震,逃生會相對困難。吳先生認為大家今後幾天要注意,因為理論上幾天後會有餘震。
南灣多家醫院供電未受影響,也無嚴重損毀報告,初步確定並無病人受影響。距離震央最近的聖荷西地區醫院(RegionalMedicalCenterofSanJose)發言人Emmons稱,一度無法從醫院打出電話,但仍可接聽到打進來的電話。
中新社舊金山4月18日電(記者劉丹)4月18日是美國舊金山1906年大地震紀念日。一個疑有炸彈的可疑背包迫使107周年紀念活動臨時延期並更改地點,警方炸彈排查人員證實為一場虛驚。
來自舊金山警察局的消息稱,18日凌晨2時47分左右,有人看見一名穿連帽毛衣的男子將一個背包扔在即將舉行紀念活動的市場街與第三街交界處,男子隨即離開。
連日來,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接連郵寄有毒信件給總統、議員,以及昨晚德州化工廠大爆炸等事件接踵而至,讓舊金山警方不敢怠慢。警方接報后立即封鎖附近4個街區,炸彈排查車輛及人員抵達現場檢查后無礙,5時18分重新開放街區。
5時30分,原本在此舉行的紀念活動改在聯合廣場。有人穿著107年前的服飾,乘坐老式交通工具出席。
紀念活動還包括在金門公園內舉行的災難應變演習,幫助人們模擬體驗自然災害並學習如何應對,保護自己,救援他人。
出席活動的舊金山市長李孟賢表示,舉辦這些活動目的在於確保城市和居民少受災難之害,並能迅速從災害中復原。
107歲的比爾?德?蒙特出席了17日舉行的大地震紀念晚餐,他是僅有的3名倖存者之一,地震發生時他只有3個月大。
美國國家檔案館資料顯示,1906年4月18日清晨約5時12分發生的舊金山大地震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7.8級強震大約持續一分鐘,並引發大火燃燒3天,燒毀近500個街區。當局估計大約有3千人死亡,40萬人口的舊金山有一半居民失去家園。
流離失所的人們聚集在市中心市場街的羅塔噴水池前,在牆上張貼尋找親友的便條,人們在那裡相聚重逢。
依循慣例,舊金山在每年4月18日清晨5時11分拉響警報,5時12分在羅塔噴水池前舉行紀念活動。
舊金山處於地震帶,專家預估未來仍有大地震發生。
市長辦公室提供的信息顯示,舊金山2014-2023年的10年財政計劃繼續大筆投資加強城市災難預防措施,包括70億美元的改善下水道系統計劃,舊金山國際機場和海灣附近數百萬美元投資的地震系統。
救濟房的一個營地
北美《世界日報》報道,芝加哥大學副教授MaeM.Ngai於18日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一百年前的4月18日,一個大地震和地震引發的火災,造成舊金山20萬人無家可歸,在Clay街的華埠也被火舌吞滅,二萬五千名中國人逃往市內其他地區,在種族歧視的影響下,他們面對被永遠趕出舊金山的威脅。
自1870年代以來的反華偏見,當1906年的大地震來臨時仍舊不衰,地震發生后數日,舊金山和屋侖都禁止華人災民前往白人的救濟營,市府官員把華人安置在那個地區,都遭到當地居民反對,白人抗議說,夏季的風將把華埠的氣味吹到他們的前院,市府最後把他們遷到最遙遠的Presidio地區。同時大多數為國民兵的搶劫者,也開始在華埠搶劫,並殺死一名企圖從家中取出物品的年輕華人。本土主義者趁此機會推動他們的排華議程,動員起來要把華人永久趕出舊金山,宣稱是天意把華埠燒光,不應再允許在市內建立華埠。當時的市長施密茲(EugeneSchmitz)組成了一個委員會,監督永久遷移華埠工作,目標是把華埠從其接近市中心商業區的高價地段,遷往其南部市界外的HuntersPoint。在舊金山開始重建時,工會也禁止其成員在已被華人清理出的地點,從事建築物修建工作。面對這種反對,華人社區商業領袖組織“ChineseSixCompanies”,和中國領事館加以反擊,由於是房地產業主,他們明確表示要在自己土地上重建,中國領事也對市府官員說,美國是自由國家,只要不妨礙公共秩序,人人有權生活在其擁有的土地上。最終是經濟利益遏止了這股逼遷華埠的力量,市府體認到他們可能失去華人繳的稅,更重要的是可能失去中國的貿易,當時屋侖、洛杉磯和西雅圖都已經提供港口進行與中國的貿易。充分體認反華情緒的華人領袖尋求重新打造華埠,掃除華埠過去擁擠、破落、充滿賭博和鴉片館的名聲,推動健康的觀光形象,廣東銀行創辦人LookTinEli和其他企業家,聘請美國建築師,在標準西洋建築的正面,採用寶塔式屋頂線條,和其他亞洲風味設計,創造出一個“東方式”的街景。
在大地震后數十年,舊金山華埠仍舊是一個貧窮和邊緣的社區,但它是一個在壓力下也沒有離開該市的社區。更重要的是在重建和改革下,一個新型華埠出現了,是一個讓華裔不僅在舊金山,也在全美各城市認同的地方。
1906年4月18日早上5時15分,一場強度為里氏8.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舊金山。這場大地震僅僅持續了75秒鐘,之後的舊金山幾乎一片瓦礫,更加可怕的是,地震過後不久一場大火燃起,使震后的舊金山雪上加霜。大火整整燒了三天三夜,約8平方公里範圍萬物俱焚。在烈火和地震雙重打擊之下,舊金山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此後,舊金山也經歷過其他的地震,然而發生在上世紀初的這場災難,卻是舊金山人100年來最大的夢魘。
100年後,重建后的舊金山已看不到當年痛苦的痕迹,在重建過程中,一些著名建築拔地而起,成為舊金山和美國的新標誌。重建后的舊金山足以讓整個世界為之振奮,然而那段灰暗的日子,卻成為舊金山的歷史上永遠揮之不去的痛。
4月4日《洛杉磯時報》的一則報道披露,舊金山市的宣傳蓄意隱瞞了在重建過程中的一些黑暗歷史,包括華裔居民在重建舊金山華埠時,遭到阻止,甚至槍擊的實情。報道說,舊金山市政府在過去很長時間裡一直隱瞞大地震和大火所造成的破壞,一直沒有澄清死亡人數,承認死亡人數高達三千人。
加州大加州研究中心主任荷德森分析說,舊金山市政府積極主辦大地震一百年紀念活動,主要是在卡特里娜風災后,擔心另一次大地震的到來,因此才肯承認一個世紀前那次大地震所造成的災難性破壞,希望藉此“恐嚇”民眾,要他們做好預防地震的措施。
1906年4月18日早晨5時13分,美國舊金山市的人們都被劇烈的搖晃驚醒了。剎那間,大地裂開,鐵軌被扭曲了,地震引發的大火連續燒了3天3夜。這場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共造成3400人死亡,按照今天的標準震級達到了里氏7.9級,損失超過1500億美元。
100年後的2006年4月18日,成千上萬人聚集到市中心的羅塔噴泉廣場來紀念這場世紀災難,因為這裡是當年地震災民發布信息尋找失散親友的地方。在這些紀念者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幾位大地震的倖存者,他們的年齡都在百歲以上。
當天早晨的5時13分,11位大地震倖存者出現在了廣場中央的舞台上,舊金山市長加文·紐索姆向他們一一致意。隨後,紐索姆、美國國會眾議院少數黨領袖佩洛西、舊金山警察局華裔局長方宇文、消防局長懷特等政要共同向大地震死難者敬獻花圈,方宇文向在救災行動中犧牲的唯一一名警察馬科斯·芬勒的家屬頒發了紫心勳章。
11位出席活動的倖存者都受到了名人般的禮遇。他們乘坐幾輛1931年的白色林肯豪華轎車到達現場,並事先在車上享用了豐盛的早餐。到達現場后,很多人湧上前來要求籤名和合影。其中一位身穿紅色毛衣、圍著粉紅色披肩的老婦人緩步走上舞台,邊走還邊做出“勝利”的手勢,就好像一位剛打敗對手的拳擊運動員。為此人群中爆發出歡呼聲,一位年輕男子還喊道:“幹得好,奶奶!”
101歲的倖存者黛拉·瓦圖奧爾-巴切尼說:“這太瘋狂了,他們每年都來,也不管你喜歡不喜歡。我倒是覺得挺高興,但同時也是一種痛苦。”對人們來說,儘管這些倖存者當年都很小,對地震的記憶也非常模糊,但他們活著並且出席了紀念活動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赫伯特·漢羅爾(103歲的雜貨店店員)
地震回憶:“我媽媽抱著我下樓梯,從位於市區的公寓往外跑。”
百年感慨:“把自己的經歷告訴人們是一件感覺非常好、非常了不起的事。”
103歲的赫伯特·漢羅爾在舊金山是一位小有名氣的人物,因為他是當地一家雜貨店裡年齡最大的僱員。漢羅爾說:“我已經在這裡工作了68年,每周兩天。我在這裡感到很高興,因為你不可能為更友善的顧客服務了。“漢羅爾在店裡負責更換受損貨物,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但漢羅爾的名氣卻成十倍地增長,來找他做訪問的記者絡繹不絕,因為人們發現他是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中為數不多的十幾名倖存者之一。自首次參加地震周年紀念活動以來,漢羅爾已經成了各種紀念活動的常客。作為大地震倖存者之一,漢羅爾非常願意與人分享自己的記憶,對那些免費午餐和熱情款待也總是樂於接受。自從1969年妻子死後,漢羅爾一直未婚,他說:“不少來雜貨店購物的老年婦女會特別來找我聊聊,問問我當年的一些細節,她們離開時總是滿臉微笑,心情不錯的樣子。”這位樂觀的老人說:“把自己的經歷告訴人們是一件感覺非常好、非常了不起的事。”但漢羅爾對當年那場大地震的所有記憶就是“我媽媽抱著我下樓梯”,從位於市區的公寓往外跑。當時漢羅爾一家住在舊金山市區,他的父親是一名雜貨店老闆,母親在家照顧孩子。漢羅爾記得,大地震發生后,一家人不得不打包行李準備搬到芝加哥的親戚家去。但不到幾天漢羅爾一家又回來了,他說:“我母親不喜歡芝加哥,我們只住了兩天就回來了。”漢羅爾的父母很少與孩子講起地震的事,他解釋說:“可能對他們來說,這太令人痛苦了。”
在100年後的今天,漢羅爾說,他和其他倖存者都非常自豪地將自己稱為舊金山的兒女,這座城市經歷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他說:“我認為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舊金山從打擊中站起來了。”
維奧萊特·萊曼
地震回憶:“房子搖晃得非常厲害,以至於叔叔從床上掉了下來。”
百年感慨:"100年後我成了名人。"
地震發生時維奧萊特·萊曼只有3歲,她只記得房子搖晃得非常厲害,以至於她的叔叔從床上掉了下來。萊曼一家在地震后得到重新安置,但許多鄰居就沒有這樣幸運。她說:“情況非常糟糕,因為人們沒有地方住,沒有吃的,什麼都沒有。”據統計,1906年的那場地震造成22.5萬人無家可歸,許多人都被迫住在臨時搭建的帳篷里長達數月。儘管地震並沒有摧毀他們的房子,但萊曼一家還是決定離開舊金山,因為食物非常匱乏,萊曼的媽媽不得不每天排著長隊等待海軍分發的定量配給食物。一天,一位海軍官員注意到萊曼的媽媽戴著一頂水手帽,於是問她,家裡是否有人是海軍?萊曼的媽媽回答:“是的”。幾天後,在幾名軍官的幫助下,萊曼一家就搬到了加州西部的瓦列霍,至今萊曼仍住在那裡。萊曼也參加了大地震100周年的慶祝活動,她笑著說:“100年後我成了名人。”
109歲的克里茜·莫騰森是倖存者中年紀最大的,當年上3年級的她還記得街道上的混亂和人們的驚慌。莫騰森回憶說:“人們忙著打包自己的財物,推著手推車或者用他們能找到的任何工具,把家搬到公園和其他安全的地方去。”
諾瑪·諾沃德“大地震的產物”
地震回憶:“當時我們都是孩子,有人問我,地震后的情況可怕嗎?我說:‘我不知道。’我根本沒有注意那些,我只注意我爸爸在幹什麼了。”
百年感慨:“這是我第5次來到羅塔噴泉廣場,不過今天特別冷。”
諾瑪·諾沃德是倖存者中最年輕的一個,嚴格地說她並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場大地震,因為她是在1907年1月6日出生的,她說自己是“地震的產物”,父母是在地震后第二天懷上她的,因為“那天帳篷里非常冷,爸爸媽媽擁抱在了一起”。儘管年事已高但仍堅持一個人住的諾沃德女士說:“每個人都問同樣的問題,但說實話,沒有人真正記得了。
諾沃德說:“他們告訴我,軍隊在公園裡建起了臨時帳篷。爸爸說,那天晚上非常冷,他們不得不依偎著取暖,9個月後我就在帳篷里誕生了。”68年前,諾沃德在舊金山以5000美元的價格買了房子,雖然舊金山後來發生過幾次地震,但諾沃德並不在意。諾沃德也參加了18日的紀念活動。因為經常一起參加活動,99歲的諾瑪·諾沃德女士已經與赫伯特·漢羅爾十分熟稔。她說:“這是我第5次來到羅塔噴泉廣場,不過今天特別冷。前幾天他們還讓我在巨人體育館里開球,我問漢羅爾:‘他們為什麼讓我們擲球?’他回答說,是因為我們都老了。”
舊金山大地震最後一位倖存者以109歲高齡離世
2016年01月11日,還有11天滿110歲的威廉姆·戴爾蒙特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一家老人公寓內安詳離世,他是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最後一位倖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