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攻勢
湘西攻勢
湘西攻勢是1934年10月發生湖南省西部地區民主革命戰爭,此戰爭至1934年12月結束。
1934年10月下旬,“追剿”紅軍第6軍團的湘、桂兩省國民黨軍主力調往湘南,參加圍堵已經長征的中央紅軍,湘西地區兵力薄弱,僅有新編第34師等部。紅軍第2、第6軍團為策應中央紅軍的行動,並創建新蘇區,在紅2軍團軍團長賀龍、政治委員任弼時統一指揮下,於10月28日從黔東南腰界地區出發,向湘西地區發動攻勢。11月上旬,佔領永順縣城。13日,國民黨軍新編第34師3個旅,逼近永順城。紅2、紅6軍團主動棄城北移,於龍家寨以北十萬坪谷地設伏。16日16時,新編第34師2個旅進入伏擊地域時,紅2、紅6軍閉突然發動攻擊,經2個多小時激戰,殲其大部,並乘勝追擊,在龍家寨附近殲滅另1個旅大部,共俘國民黨軍2000餘人,繳獲槍2200餘支(見龍家寨戰鬥)。18日,紅軍再次佔領永順城,至下旬,佔領了大庸(今張家界)、桑植等縣城及其附近地區。12月初,紅2、紅6軍團主力進襲沅陵未克,即沿沅江東進。16日,在桃源以北浯溪河殲獨立第34旅1個團又2個營,擊潰1個閉,並乘勢佔領桃源縣城(見浯溪河戰鬥)。17日,包圍常德縣城,20日主動撤圍,26日佔領慈利縣城。1935年1月初返回大庸、永順地區休整,湘西攻勢結束。這次攻勢作戰,共擊潰國民黨軍15個團,殲滅近5個團,控制了永順、大庸、桑植縣的大部和龍山、保靖、桃源、慈利、常德縣的一部,並在部分縣建立人民政權和地方武裝,初步建成了湘鄂川黔蘇區。這一勝利,迫使國民黨軍從“追剿”中央紅軍的湘軍中抽調3個師、由江西抽調1個師馳援湘西,在戰略上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行動。
紅二、紅六軍團在湘西攻勢作戰中,打了龍家寨和浯溪河兩個漂亮仗,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長征行動。在此次作戰行動中,紅軍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勝利,首先是此次向湘西行動的意見是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是對湘鄂川黔邊的地理、社會情況和敵我形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其次是作戰指揮正確。一是抓住了有利時機,選擇了好的作戰方向,二是選擇了有利地形;第三是戰術運用得當。龍家寨戰鬥時,紅軍採取示敵以弱,誘敵上鉤,尋機殲之的戰法,消滅了大量的敵人。浯溪河戰鬥中,則抓住敵人部署分散,支援不及時的弱點,給敵人以沉重打擊;第四是兩個軍團一起作戰,各部隊都能服從指揮,協同一致地行動;第五是紅軍指戰員充分發揚了吃苦耐勞、英勇作戰、不怕犧牲、連續作戰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