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門村

北京市密雲區北庄鎮土門村

徠土門村隸屬於北京市密雲區北庄鎮,位於北庄鎮南部,距密雲城區約30公里。共有村民334戶、887人,村域面積16.36平方公里。該村駐地土門,以駐地命名。據《密雲縣地名志》記載,土門村於清代成村,因地處三條山谷交匯處的谷口附近,而得名。

村莊簡介


土門村位於北庄鎮南部,距密雲城區約30公里。該村植被茂盛,清水河沿村緩緩流過,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全村下轄土門、上莊子、黃土梁、西圈、轉山會、西溝南隊、西溝北隊和西溝中隊8個村民小組,共有村民334戶、887人,村域面積16.36平方公里。該村駐地土門,以駐地命名。據《密雲縣地名志》記載,土門村於清代成村,因地處三條山谷交匯處的谷口附近,而得名。
2006年,土門村加強基礎設施、生態農業等建設,村容村貌發生明顯改觀。修整硬化道路30000平方米,安裝路燈100盞,方便了村民出行;改造環保水沖廁所292戶,改廁率達到85%以上;完成村級衛生室改造,為222戶村民辦理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建公廁一處、配備垃圾桶50個、專職保潔員5名、三輪保潔車5輛,實現了生產生活垃圾的日產日清;加大對清水河治理,組織村民清理河道,加固護壩,並完成了對村域清水河沿岸的綠化美化;新建水泵房3座,建蓄水池15個,鋪設管路19000米,村內15萬棵果樹得到了有效灌溉,村民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當年實現人均純收入6000多元,被評為市級文明生態村。

環境改造


2006年,土門村加強基礎設施、生態農業等建設,村容村貌發生明顯改觀。修整硬化道路30000平方米,安裝路燈100盞,方便了村民出行;改造環保水沖廁所292戶,改廁率達到85%以上;完成村級衛生室改造,為222戶村民辦理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建公廁一處、配備垃圾桶50個、專職保潔員5名、三輪保潔車5輛,實現了生產生活垃圾的日產日清;加大對清水河治理,組織村民清理河道,加固護壩,並完成了對村域清水河沿岸的綠化美化;新建水泵房3座,建蓄水池15個,鋪設管路19000米,村內15萬棵果樹得到了有效灌溉,村民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當年實現人均純收入6000多元,被評為市級文明生態村。

奇聞軼事


在土門村的正南方有一座大山,因形狀為四棱形,當地人稱之為四棱山,在這裡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在四棱山下的一條大山溝里,住著一戶勤勞的人家。一年,這家的老人在菜園裡種了很多白菜。他整天在菜園裡忙碌,施肥、澆水、除草,侍弄得白菜綠油油、水靈靈的,喜得老人合不攏嘴。
一天中午,老人實在累了,就回屋睡了會兒。等他一覺醒來,到菜園子里一看,一頭大黃牛已經把他的白菜吃得只剩幾棵了。老人氣壞了,把牛捉住拴在一棵大樹下,折了根樹杈子,想狠狠地揍它一頓,解解氣。
那黃牛看看老人,又看看老人手中的大樹杈子,居然說起話來:“不要打我,給我套上犁,我會耕地。”聽了黃牛的話,老人覺得奇怪。他放下樹杈子,回家取了犁,套上牛一圈一圈耕起來,一塊地很快就耕完了。
老人心疼黃牛,便讓它在地頭歇息,自己抓空割草去了。等老人扛著草回來,黃牛不見了,犁也被拉跑了。老人順著犁拉出的溝追到了四棱山腳下的石湖根兒,正好看到黃牛在一點點地往山石里陷。原來,這頭牛是四棱山裡的金牛,還沒有長成,卻為了出山顯示自己,糟蹋了老人的莊稼。
老人看著牛陷進山石中,只剩兩隻牛角了,怕它不吸取教訓,再出來搗亂,急忙搬起一塊大石頭,向左邊的牛角砸去,牛角被砸下來了。當老人又搬起一塊石頭砸向右邊的那隻牛角時,黃牛已經陷進山裡面去了。從此,這個地方便出現了兩個水坑,一坑清水,一坑黑水,清水坑裡的水甘甜爽口,而黑水坑裡不知什麼緣故水總是混黑的,也沒人敢喝。從那以後,人們便給這兩眼泉水的地方起名叫拱坑,而給牛耕過的那條大深溝起名叫作犁耕地了。
在距離土門村大約4公里的地方,有一條“奇石谷”,在不到千米的山谷兩側林立著10餘種形象類似人物或動物的怪石。
徠“奇石谷”內只有一條寬不足1米的羊腸小道,往裡走,首先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塊酷似豬頭的八戒石,記者看到“豬頭”的輪廓不但十分逼真,而且鼻、嘴、耳朵也十分明顯。繼續走,出現的是一塊外形很像青蛙的石頭,而當地村民都俗稱其為“蛤蟆石”。再往裡前行不到50米,在較遠的一塊巨大岩壁上,一下出現了三個人物狀石頭,當中的一塊像正在散花的仙女,仙女右下方好似有個神童在念佛,而仙女的左側像有個綠衣仙女正在行禮。而後記者又相繼看到了“美猴石”、“坐猴石”、“仰馬石”和“駝峰石”,各種形象的石頭都十分逼真。據村民劉殿軍介紹說,他小時候經常來這條溝里玩,當時沒覺得有這麼多形象的石頭,可能是通過這幾十年的風化和雨水侵蝕,才使得“怪石”逐漸顯露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