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黏液性腫瘤
卵巢黏液性腫瘤
卵巢黏液性腫瘤屬於卵巢上皮性腫瘤。組織發生來源於生髮上皮,分為宮頸內膜樣型和腸型黏液上皮。多見於中老年女性,分為良性、交界性和惡性。卵巢上皮腫瘤發病原因不明,相關高危因素包括遺傳因素、持續排卵、環境及其他因素。良性者可表現為尿頻、便秘等。惡性者可表現為腹脹、腹部腫塊、腰腹及下肢疼痛、消瘦等,腫瘤大者可產生心悸等癥狀。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化療、放射性治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等。可併發卵巢腫瘤蒂扭轉、卵巢破裂、感染及惡變等嚴重併發症。預后與其腫瘤病理類型及分期相關,分期越早預后越好。
● 婦科或婦產科、腫瘤外科或腫瘤科
● 卵巢黏液性腫瘤發病原因不明,相關危險因素包括:
● 遺傳因素
● ● 5%~10%的卵巢上皮性腫瘤具有遺傳異常,主要是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所致,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 持續排卵
● ● 卵巢危險因素包括未產和不孕,多次妊娠、哺乳和口服避孕藥可降低發病風險。
● 環境級其他因素
● ● 卵巢黏液性腫瘤的發生可能與多種工業的物理及化學因子相關。
● 年齡
● ● 中老年婦女多發。
● 卵巢黏液性腫瘤的良惡性不同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 卵巢良性黏液性腫瘤
● ● 腫瘤多見於一側,早期較小,可無明顯臨床表現,多數在B超檢查時被發現。隨著腫瘤增大,可出現下腹不適或下墜感、腹脹感。腫瘤過大時可有壓迫癥狀,表現為尿頻、便秘、心悸等。
● 交界性黏液性腫瘤
● ● 多表現為腹痛、腹脹,或在體檢時發現盆腔腫塊、腹水。
● 卵巢惡性黏液性腫瘤
● ● 早期常無癥狀,可在婦科檢查發現。主要表現為腹脹、腹部腫塊、腰腹部疼痛、下肢水腫、消瘦等。
● 可通過體格檢查、婦科超聲、影像學檢查、腫瘤標誌物、腹腔鏡及細胞學檢查進行診斷。
● 體格檢查
● ● 可發現有單側或雙側的腹部腫塊、腹水、淋巴結腫大、下肢水腫、貧血等。通過體格檢查,可以對本病做出初步的診斷。
● 婦科超聲
● ● 可顯示腫塊的大小、部位、形態,提示囊實性,可測定卵巢及其新生組織血流變化,有助於診斷。婦科彩超的臨床診斷符合率>90%,但直徑<1厘米實性腫瘤不易被檢出。
● 影像學檢查
● ● CT檢查可清晰顯示腫塊大小,可大致鑒別腫瘤的良惡性,還可顯示有無肝臟、肺結節及腹膜后淋巴結轉移,在卵巢惡性腫瘤術前評估上有重要意義。
● 腫瘤標誌物檢查
● ● 可用於輔助診斷及病情發展變化的監測。
● 腹腔鏡檢查或手術探查
● ● 可直接觀察腫瘤和盆腹腔內的狀況,對盆腔、腹腔及橫膈部位進行探查,並在可疑病變部位進行多點活檢取樣,或抽吸腹液送細胞學檢查,以助確診。
● 細胞學檢查
● ● 腹水或腹腔沖洗液找到癌細胞對惡性腫瘤Ⅰ期患者的診斷和進一步確定分期及選擇治療方法有意義。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 活檢組織的病理學檢查結果為最終確診的依據,並可進行腫瘤的分級及分期。
● 根據患者病史、臨床表現及以下各項檢查結果,可以做出診斷。
● 有尿頻、便秘、腹脹、腹部腫塊、腰腹部疼痛、下肢水腫、消瘦、貧血等癥狀。
● 婦科超聲:可判斷腫塊性質、大小、邊界、血流動力學情況等,是診斷婦科腫瘤的常用方法之一。
● CT檢查:良性腫瘤表現為局灶性腫塊,囊壁薄、光滑,邊界清;惡性腫瘤輪廓不規則,呈向周圍浸潤或伴有腹水。
● 腫瘤標誌物檢查: 卵巢黏液性腫瘤常伴有CA125、CEA等腫瘤標誌物水平升高,具有一定診斷價值。
● 腹腔鏡或開腹手術探查:可見腫瘤大小,呈囊性或實性,形態規則或不規則,若為惡性,可見腹水。術中可在可疑病變部位進行多點活檢取樣,送組織病理學學檢查,以助確診。
● 細胞學檢查:惡性者腹水或腹腔沖洗液中可見有癌細胞。
● 組織病理學檢查:活檢組織的病理學檢查結果為最終確診的依據,並用於進行腫瘤的分型及分期。
● 卵巢黏液性腫瘤可分為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交界性腫瘤、黏液性囊腺癌。
● 良性卵巢黏液性腫瘤無分期,惡性者參考卵巢癌手術病理分期,如下:
● Ⅰ期:腫瘤局限於卵巢。
● Ⅱ期:腫瘤累及一側或雙側卵巢,伴盆腔內擴散。
● Ⅲ期:一側或雙側卵巢腫瘤,鏡檢證實有盆腔外轉移和(或)區域淋巴結轉移,肝表面轉移為Ⅲ期。
● Ⅳ期:遠處轉移。
● 很多疾病都會出現腹脹、腹痛、腫脹、腹部腫塊等癥狀,與本病容易混淆的疾病包括卵巢瘤樣病變、子宮肌瘤、妊娠子宮、子宮內膜異位症、轉移性卵巢腫瘤、慢性盆腔炎等。如果出現以上癥狀,不可自行診斷和用藥,應該及時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
● 醫生需要通過體檢、婦科超聲、腹部CT、腫瘤標誌物、腹腔鏡等檢查來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判斷卵巢腫瘤的良性和惡性。
● 治療原則:良性腫瘤一經確診應手術治療;惡性腫瘤治療以手術為主,輔以化療、放療及其他綜合治療。
● 卵巢腫瘤腫塊<5厘米,可短期觀察。但一經確診,應行手術治療。腫瘤過大或可以惡變,手術應儘可能完整取出腫瘤,防止囊液流出及瘤細胞種植於腹腔。即使卵巢黏液性腫瘤良性者,也有種植轉移的可能,且術后複發率高,所以術后應嚴密隨訪,定期複查。
● 手術治療
● ● 手術是治療惡性卵巢黏液性腫瘤的主要手段,需根據臨床分期來決定手術範圍,應盡量切除一切肉眼所見的腫瘤,注意有無合併腹膜黏液瘤或假黏液瘤,最好同時切除闌尾,術后輔以化療。晚期卵巢癌應行腫瘤減滅術。
● 化學治療
● ● 為主要的輔助治療,卵巢上皮性癌對化療效果好,即便有廣泛轉移也具有一定療效,可緩解癥狀,延長存活期。
● ● 一線化療:首次腫瘤細胞減滅術后的化療常用藥物有:順鉑、卡鉑、紫杉醇、環磷醯胺、博來黴素、長春新鹼等。
● ● 二線化療:主要用於複發和難治性卵巢癌。
● 放射治療
● ● 可用於鎖骨上和腹股溝淋巴結轉移灶和部分緊靠盆腔局限性病灶的局部治療。
● 免疫治療
● ● 為治療化療藥物引起的嚴重骨髓抑制。
● 靶向治療
● ● 靶向治療藥物包括:絡氨酸激酶抑製劑、抗血管生成劑、單克隆抗體、耐葯修飾劑、表皮生長因子抑製劑、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製劑等。
● 手術為主,根據患者的生育要求及腫瘤分期決定手術切除範圍。
● 卵巢黏液性腫瘤可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引起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手術、放化療及靶向治療會給患者及其家人帶來巨大的精神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
● 卵巢黏液性腫瘤可出現腹痛、腹脹、便秘、腰腹部疼痛、下肢水腫、消瘦、貧血等,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 可引起多種併發症
● ● 蒂扭轉:體位改變時,可出現卵巢腫瘤蒂扭轉,繼而發生腫瘤破裂或感染。
● ● 破裂:可引起劇烈腹痛、噁心、嘔吐,可伴腹腔內出血、腹膜炎,甚至休克。
● ● 感染:可表現為發熱、腹痛、腫塊及腹部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
● ● 惡變:卵巢良性腫瘤可發生惡變,早期無癥狀,不易發現,一旦出現癥狀很可能已到晚期。
● 累及其他臟器:可轉移到卵巢鄰近器官、肺、肝及胸腹膜等。
● 卵巢良性黏液性腫瘤雖不易轉移,但有腹腔種植轉移的可能性,複發率高。
● 交界性腫瘤介於良性與惡性之間,具有潛在惡性。
● 卵巢惡性腫瘤會轉移,主要轉移途徑包括:直接蔓延、腹腔種植、淋巴轉移、血行轉移。
● ● 直接蔓延:可直接侵犯包膜,累及鄰近器官。
● ● 腹腔種植:可廣泛種植於腹膜膜及大網膜、橫膈、肝表面。
● ● 淋巴道轉移:可轉移到腹主動脈旁淋巴結、髂內外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等。
● ● 血行轉移:較少見,晚期可轉移到肺、胸膜及肝。
● 手術效果與腫瘤組織學分類、分期及分級,患者年齡及治療方式有關。良性腫瘤一般預后好,但複發率高。交界性腫瘤預后較好,惡性腫瘤預后差。
● 惡性腫瘤期別越早治療效果越好。Ⅰ期卵巢癌,病變局限於包膜內,5年生存率達90%,若有囊外贅生物、腹腔沖洗液找到癌細胞,5年生存率達68%,Ⅲ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達30%~40%,Ⅳ期僅為10%。
● 低度惡性腫瘤療效較惡性程度高者預後效果好,細胞分化良好者較分化不良者預后好。
● 對化療藥物敏感者預后較好。
● 術后殘餘癌直徑<1厘米者,化療效果較明顯,效果較好。
● 開展衛生宣傳教育,提倡高蛋白、富含維生素A的飲食,避免高膽固醇飲食。
● 高危婦女可口服避孕藥預防。
● 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進行BRCA基因的檢測。
● 重視對卵巢腫瘤的診斷和處理,30歲以上婦女應進行每年進行婦科檢查,高危人群每半年檢查1次,以早期發現或排除卵巢腫瘤。
● 乳腺癌和胃癌的女性患者,治療后應嚴密隨訪,定期進行婦科檢查,確定有無卵巢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