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
瓷
瓷,漢語一級字,讀作瓷(cí),用高嶺土燒成的一種質料,所做器物比陶器細緻而堅硬。出自《訓儉示康》。作名詞,用於日常用語。
瓷
cí
ㄘˊ
● ● 用高嶺土燒成的一種質料,所做器物比陶器細緻而堅硬:陶~。~瓶。~壺。~碗。~器。~磚。
瓷
甆
cí
〈名〉
1.又如:瓷碗;細瓷;瓷枕;瓷仙(瓷器的人物造像);瓷注(陶瓷茶壺)。
詞性變化
瓷
cí
〈動〉
〈方〉∶眼珠不動 [stare]
嚴志和彎下腰,瓷著眼珠盯著地上老半天。—— 梁斌
詳細字義
〈名〉
1.(形聲。從瓦,從次,次亦聲。“瓦”指“陶”;“次”意為“(工藝的)下一階段”。“瓦”與“次”聯合起來表示“陶的下一階段”。本義:陶的下一階段、陶的後續形態、陶的質變形態。說明:在制陶的溫度基礎上再添火加溫,陶就變成了瓷。陶與瓷的區別在於原料土的不同和溫度的不同。陶器的燒制溫度在800-1000度,瓷器則是用高嶺土在1300-1400度的溫度下燒制而成。)同本義[china;porcelain]
餚止於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司馬光《訓儉示康》
2.又如:瓷碗;細瓷;瓷枕;瓷仙(瓷器的人物造像);瓷注(陶瓷茶壺)
〈動〉
1.〈方〉∶眼珠不動[stare]
嚴志和彎下腰,瓷著眼珠盯著地上老半天。——梁斌《紅旗譜》
2.<方>:北京方言
“瓷!今兒個咱跟哪兒玩兒去啊?”指對特別要好朋友的稱呼。
常用片語
1.瓷雕cídiāo
[porcelain carving]在瓷製品上雕刻圖案或人物。
2.瓷瓶 cípíng
(1)[china bottle]∶瓷質的瓶子。
(2)[insulator]∶見“絕緣子”。
3.瓷器 cíqì
[porcelain;chinaware]細密的陶瓷器皿,質硬,半透明,白色,發聲清脆,且無孔,以高嶺土、石英和長石為常用的基本原料,經一次灼燒而成,主要用作餐具、假牙、電絕緣體和化學器皿。
4.瓷土 cítǔ
[porcelain clay]燒制瓷器用得純凈粘土
5.瓷窯 cíyáo
[a chinaware kiln]燒瓷器的窯。
6.瓷磚 cízhuān
[ceramic tile]表面帶釉飾的瓷土燒製成的磚塊。
7.青花瓷 qínhuācí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青色花紋的一種瓷器。
8.陶瓷 taoci
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品寶庫,在近百萬件藏品中,陶瓷器占約三十五萬件。另外,還收藏有數千件實物資料和自1949年以來故宮博物院研究人員從全國各地150多個重要窯口採集的3萬多片瓷片標本。
《唐韻》疾資切《集韻》《韻會》《正韻》才資切,音慈。《說文》瓦器也。《類篇》陶器堅緻者。《潘岳·笙賦》傾縹瓷以酌醽醁。《集韻》或作。俗作甆。
【卷十二】【瓦部】疾資切
瓦器。從瓦次聲。
搪瓷、瓷實、洋瓷、瓷器、綳瓷、瓷磚、青瓷、瓷土、電瓷、瓷瓶。
字源解析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字形從瓦、次聲。從瓦,指陶土製成的器皿;次聲,表示音讀。楷書承篆文字形而來,結構調整為上聲下形。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瓷
異體字
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