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氣鬱
肝膽氣鬱
● 英文名稱:Liver-gallbladder Qi Depression/ Liver-gallbladder Qi Stagnatio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病機
● 肝膽氣鬱,胞胎上交肝膽,不上交於心,則腎之氣亦不交於心矣。心腎之氣不交,各臟腑之氣抑塞不通,肝克脾,膽克胃,脾胃受克,失其生化之司,何能資於心腎乎?水火未濟,肝膽之氣愈郁矣。(《外經微言》)
● 肝膽氣機郁滯,疏泄及膽汁排泄功能減退。
● 肝膽氣鬱,是指氣機不暢,郁滯於肝膽,使肝氣鬱結,以及膽汁排泄功能受到影響,而出現脅肋脹痛、或痞塊等的一系列病理表現。
● 肝膽氣機郁滯,疏泄及膽汁排泄功能減退。
● 肝性喜條達而惡抑鬱,肝失疏泄,氣機郁滯,經氣不利,故胸脅疼痛,或少腹脹滿,情志抑鬱,善太息。
● 肝鬱氣滯,血行不暢,氣血失和,沖任失調,故女性可見乳房作脹或痛,痛經,月經不調。
● 若肝氣鬱結,氣鬱生痰,痰氣搏結於咽喉,可見咽部有異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 痰氣搏結於頸部,則為癭瘤。若氣滯日久,血行不暢,肝絡瘀阻,日久可形成腫塊結於脅下。
● 情志抑鬱,善太息,胸脅、少腹脹滿疼痛,走竄不定。或咽部異物感,或頸部癭瘤,或脅下腫塊。女性可見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舌苔薄白,脈弦。病情輕重與情緒變化關係密切。
● 肝膽氣鬱宜予疏肝解郁、疏肝利膽等法,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味逍遙散、左金丸等方。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4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4] 李經緯。中醫大辭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 [5] 吳昆。醫方考.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