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下逐水葯

峻下逐水葯

峻下逐水葯為瀉下藥其中一門類。藥力峻猛,服藥后能引起劇烈腹瀉,有的兼能利尿,使體內瀦留的水飲通過二便排出,消除腫脹。適用於全身水腫,大腹脹滿,以及停飲等正氣未衰之證。

本類葯攻伐力強,副作用大,易傷正氣,臨床應用當“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使用時常配伍補益葯以保護正氣。體虛者慎用,孕婦忌用。還要注意本類藥物的炮製、劑量、用法及禁忌等,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簡介


● 英文名稱:Drastic (Purgative) Water-expelling Medicinal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中藥學

古籍摘選


● 其性峻利,有破血排膿、攻痰逐水之力,宜隨證輕重而施,生用則峻攻,熟用則溫利,去油用霜則推陳致新,隨證之緩急而施反正之治。(《本經逢原•巴豆》)

名詞解釋


● 能引起劇烈水瀉,使全身水腫、腹水、胸腔積液患者體內瀦留的水液從大便排出的瀉下藥。

百科解讀


● 峻下逐水葯大多苦寒有毒,瀉下作用峻猛,服藥后能引起劇烈腹瀉,使體內瀦留的水濕從大便排出。部分藥物兼能利尿,適用於全身水腫、胸腹臌脹,及痰飲積聚等病症,也適用於一般利水消腫藥無法奏效者。

代表藥物

● 芫花、大戟、甘遂三者均是峻下逐水葯,且為有毒之品,其性峻猛,宜用於水飲壅滯之重症、實證。
● ● 單從毒性而言,芫花毒性最強,甘遂、大戟次之。對於三者的區別,大戟能泄臟腑之水濕,甘遂能行經隧之水濕,芫花偏瀉胸肺之痰飲。
● ● 甘遂,藥性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的功效。
● ● 大戟,藥性苦寒,有毒,歸肺、脾、腎經,有瀉下逐飲、消腫散結的作用。
● ● 芫花,藥性苦、辛,溫,有毒,歸肺、脾、腎經,具有瀉水逐飲的作用,外用殺蟲療瘡。
● 此外,還有巴豆,藥性熱,有大毒,歸胃、大腸經,有峻下冷積、逐水退腫、豁痰利咽的功效,外用可蝕毒療瘡。
● 牽牛子,藥性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有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的作用。
● 商陸,藥性苦寒,有毒,歸肺、脾、腎、大腸經,功效為逐水消腫、通利二便,外用解毒散結。

注意事項

● 本類藥物均有毒,藥性峻猛,易於損傷正氣,臨床應用要做到“中病則止”,不可久服。
● 老人、體虛者慎用,孕婦忌用。
● 應嚴格遵守本類藥物的炮製、劑量、用法及禁忌等,確保用藥安全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周禎祥,唐德才。中藥學.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高學敏,鍾贛生。中藥學:上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 [4] 凌一揆。中藥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