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博物館
達州博物館
達州博物館為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國家二級博物館、四川省首批中小學生實踐研學基地,成立於2006年,興建於2007年10月,2011年竣工落成並對外免費開放。博物館佔地面積57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261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6493平方米。
達州博物館展廳面積5000平方米,有《古代達州》、《近現代達州》、《當代達州》3大基本陳列和《走進恐龍時代》、《館藏瓷器》、《館藏書畫》、《巴文化主題館》4大專題陳列,展出各類珍貴文物2000餘件。
博物館
達州博物館外裝設計方案經過達州市規委會專家的認真評審,獲得通過。該方案設計新穎、獨特,富有創意,體現了時代特徵和達州地域特色,符合博物館的外裝風格。博物館位於達州市西外市政中心右側,共4層,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是一座集保護、研究、展示達州乃至川東北悠久歷史文化、燦爛紅色文化、獨特民俗民間文化的綜合性地方博物館,以歷史發展順序為主線,分為《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當代達州》4個基本陳列區和《歷代瓷器精品》、《歷代書畫精品》2個專題陳列區,展陳各類珍貴文物2000餘件,其中,國家一二三級文物近900件。達州博物館二樓主要是恐龍展廳,展出有多具達州各地出土的恐龍骨架,還有眾多達州各地發現的古生物化石。同時,該展廳還通過模擬模型和雕像展示了遠古人類生活的場景。三樓是達州博物館藏品最豐富的地方。達州各地出土的各個歷史朝代的陶器、青銅器等眾多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的文物集中展示在這層樓。羅家壩戰國墓葬在這裡復原,三具巴人勇士的骨骸靜靜地躺在玻璃地板之下,旁邊還放著他們的隨葬品。四樓是近代達州的歷史,達州的紅色歷史在這裡得到全面的體現。當代達州部分則主要由一個製作精美的大型多媒體沙盤來展現,沙盤全面展示了西外新區、老城區、南城、化工園區的新貌。達城很多標誌性的建築在沙盤上都有,市民也許能在沙盤上找到自家樓房的模型。
宋代銅鼓 | 宋代銅鼓 鼓面直徑50、高26.4、底徑48.8厘米,重18.25千克。面圓而平滑,腰部鼓鼓,飾有一圈小乳釘紋。 |
唐瑞獸葡萄紋銅鏡 | 唐瑞獸葡萄紋銅鏡 鏡直徑13厘米,緣厚1厘米,重658克。鏡表銀白色,厚重。銅鏡保存完好,鑄工精細,構圖完美,紋飾清晰。瑞獸禽鳥生動活潑,枝條柔長,花葉舒展,果實豐碩,組成了一幅優美的畫面,當為盛唐銅鏡的經典之作。 |
戰國水陸攻戰紋銅豆 | 戰國水陸攻戰紋銅豆 羅家壩遺址M33出土,子母口,器蓋呈覆豆狀,頂為圓捉手,深腹,喇叭形圓座,豆柄為實心,器腹上部有對稱的環狀豎耳兩個。器通高20.4、口徑17.4、底座徑10.4厘米。全器通身均鑄紋飾,兩環耳上飾花葉帶紋,器蓋捉手和器身上飾狩獵、宴樂、採桑等圖紋。 |
戰國銅敦 | 戰國銅敦 羅家壩遺址M33出土,口徑19、通高20.5厘米。由蓋、身上下扣合而成,器身與器蓋相同。器身呈橢圓形,下接三個獸形足鈕,口沿下有兩個對稱的環形鈕,環鈕上飾竊曲紋。蓋口沿處有三個獸形卡邊。 |
戰國銅簠 | 戰國銅簠 羅家壩遺址M33出土,口長32、通高43.2厘米。全器分作上下對稱的器身和器蓋兩部分,器身和器蓋均大口,直沿,斜腹,平底,簠蓋口沿四邊正中置有對稱獸首形邊卡一個,以使蓋於器身時不致滑落。蓋、器身兩端附豎耳一個,蓋、身平底的四角附四隻對稱的蹼形足,足作內凹弧形外撇,在四足之間形成扁桃形空擋。器表及蓋頂均飾蟠虺紋。 |
宋代金頭飾 | 宋代金頭飾 1988年在宣漢縣東鄉鎮郵電大樓建設工地發現,用純金製作,凈重46.6克,上面有雕刻精細的花草、鳥獸紋飾,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研究價值。 |
漢辟邪搖錢樹座 | 漢辟邪搖錢樹座 出土於達州市達川區南外鎮三里坪漢墓。青砂石質,辟邪造型,辟邪蹲伏於一長方形底座之上,昂首,頭頂部鑿有一個方形榫眼,為插搖錢樹桿之用。面部生動,張口吐舌, 憨態可掬,脅生雙翼,胡下卷鬚,胸刻半環弦紋,背刻鱗甲,片片相疊。胸左側陰刻一蟾蜍,雙爪高擎兩朵花束;胸右側刻一女,曲膝而坐,單手托舉三穗花枝,分別系“羽翼升天”和“蟾蜍化嫦娥”古代神話傳說。其喻意主要是引導死者靈魂進入死後仙界(即“引魂升天”)及祈求財富庇護墓主子孫後代。 |
川東名剎—金山寺
金山寺位於開江縣普安鎮玉皇觀村金山,因山勢宛若“金”字故名。寺廟依山而建,始建於唐代,清乾隆年間再建,佔地面積3000餘平方米。由寶樹禪、藏經樓、大雄寶殿組成。寶樹禪林坐南朝北,系磚木結構,單檐懸山頂,重樓式穿逗梁架,十架梁五柱,面闊7間40米,廂房5間22米,進深2間8米,通高10米。大雄寶殿坐南朝北,系磚木結構,單檐重樓懸山式屋頂,穿逗抬梁式屋架,五柱十三架梁,面闊五間22米,進深三間14米,通高11米。藏經樓坐西向東,為三合院磚木結構,重檐懸山式屋頂,穿逗式梁架,面闊五間22米,廂房三間14米,進深8米,通高10米。寺廟現存建築,是研究清代川東佛教建築形制及風格的寶貴實物材料。
戛雲亭
該亭位於達川區南外鎮戛雲社區翠屏山,相傳為唐代元和十三年(818年)著名詩人元稹謫貶通州司馬時所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建,復建於清嘉慶二年。佔地面積80平方米。磚木結構,正八邊形,三層樓閣式。亭基素麵八邊形,邊長3.55米。塔身出檐,層層上收。一層內有迴廊及亭心,西面、東面各開一門,四面開梅花窗;二、三、四層四面開窗,三層檐角以不同人面、曾面、幾何紋圖案裝飾。亭內一二層有木旋梯,塔頂八角攢尖,作寶珠塔剁,通高13.6米。
真佛山
真佛山廟群位於達川區福善鎮蓮花、橋亭、清河三村之間的高平寨。真佛山廟群坐東向西,依山勢而建,分前、中、后三殿,互不相連,在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戲樓、玉皇殿、天子殿、德化寺,大雄寶殿及附屬建築構成,四合院布局。規模宏大壯觀,佔地面積4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建寺以來,幾經毀壞修葺,現保存完好。真佛山廟群1991年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浪洋寺摩崖造像
浪洋寺摩崖造像位於宣漢縣馬渡鄉石淋社區。南北朝時,馬渡曾是新安縣治所在地,公元750年置閬英縣,乃至唐代,置縣長達342年,佛教興盛,於浪洋寺開鑿摩崖造像。浪洋寺初名大慈寺,擁有三重殿宇,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改名浪洋寺。宋雍熙四年(公元979年)、清康熙戊午年(公元1678年)兩次大修,后毀於戰火。僅存遺址。
造像建於唐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由東鄉縣令、閬英縣主簿、石鼓縣押司三人籌資修建。石窟造像分佈在一長9.2米,寬4.1米,厚1米的大青石四壁,現有22龕145尊,立面分佈面積88平方米。主要為唐、宋時造像,碑文題記年代“宋雍熙四年、咸通十二年”。其中2號龕具有代表性,方形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主尊善跏跌座於須彌座之上,人物均有背光,石窟造像獨具藝術特色,對研究四川地區佛教史具有重要價值,同時對荔枝道道路走向及年代提供了有力支撐。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紫雲坪植茗靈園記》岩刻
《紫雲坪植茗靈園記》刻於宋大觀三年(1109),全文203字,陰刻楷書,從右至左豎行排列,字徑0.05米至0.08米,字距0.03米,行距0.07米,下沿距地面3.75米,整個石刻幅長2.36米,寬0.84米。此石刻是國內已知年代最早的種茶題記,實屬珍貴。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三樓的東漢時期墓葬出土文物展區,展出有達州博物館鎮館寶貝之一的國家一級文物——洪荒搖錢樹座。這件國寶為青沙石質地,通高0.29米,底徑0.27米,錐體山形造型,出土於達縣南外三里坪漢墓。插搖錢樹桿用的長方形榫眼鑿在頂部。搖錢樹座通體刻著波濤紋,滔天波浪直淹山巔,數條巨蛇翻滾纏繞于波濤之間,但見玉兔急逃,鹿在狂奔,疲於奔命,展示的是傳說中宇宙洪荒的悲壯情景。搖錢樹座上還有一個可怕的場景:一隻巨大的蟾蜍神情絕望,表情痛苦,兩條巨蛇一左一右地將它死死咬住,正在吞噬它的肌體。此時,搖錢樹座上的人卻手枕頭頸,曲體側卧,安閑逍遙地看著不遠處那兩隻抓頸拉肘正在嬉戲的頑猴,殊不知,一條巨蛇正虎視眈眈,悄悄地向它爬來。博物館的四樓專門展出了眾多精美的瓷器,非常值得人們駐足品鑒。近代達州的歷史也集中陳列在四樓,在這裡達州的紅色歷史得到了全面的體現。
在達州市內乘公交6、9路直達,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六9:00—17::00,遊人憑身份證即可進入,不需要門票。
2020年,入選“第四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
博物館以淺灰色為主色的外裝色彩,與周邊環境及擬建中的市文化藝術中心二期工程文化館外觀效果協調融洽,渾然一體,符合達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材質上選擇大理石或花崗石,兼顧了經濟、適用與環保的統一。博物館外牆採用淺灰色石材,配以鍍膜玻璃幕牆和砂岩浮雕效果,不僅體現了該建築物的大氣與凝重,更是隱喻了巴渠歷史的厚重和奮發向上、開拓創新的不屈精神。門廳古文字砂岩浮雕造型更顯莊嚴肅穆。敲銅浮雕材質的肌理特徵象徵著歷史的永恆,充分體現了一個具有歷史厚重感的文化建築特徵。
達州博物館的展覽抓住了特色、發掘了內蘊、賦予了新意。尤其是陳列布展結合了生動逼真的場景,綜合運用各種現代化展陳手段,巧妙地將知識性、教育性與趣味性糅合在一起,寓教於樂,吸納智慧,啟迪公眾,使人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穿越歷史長河,了解達州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從中得到人文與歷史、藝術與美學的熏陶和享受,極具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