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殉情記

1980年游冠人執導電影

電影《少女殉情記》改編自真實事件十三號水門命案,由游冠人執導,楊惠珊、劉尚謙等主演。該片於1980年7月19日上映。

劇情簡介


《少女殉情記》改編自1950年轟動的社會新聞十三號水門命案,事件本身和它背後受到的操弄是一言難盡,1950年1月13日,涼州街淡水河13號水門,發現那是一具上吊自盡的年輕女屍,台灣省警務處刑警總隊技士陶鳴義與法醫葉昭渠,立刻奉命來到現場。根據記者報導及警方調查,該具遺體的頸部被以一條直徑約一公分的白色綿紗繩勒纏,繩子的另一端則捆綁在河堤石柱上,且其雙腳距離地面近半米。在河堤旁,警方也發現一個裝有新台幣三十三元的小錢包,以及兩本以白色紙張包裹且內容全以日文書寫的筆記本,兩本筆記本各自夾帶著一封遺書;一封寫著“致台灣廣播電台張白帆先生”,另一則寫著“致陳素娟”。
原來張白帆本名張清溪,1948年4月於廈門因竊盜罪被判刑四月,緩刑三年。他自知在當地已混不下去了,就改名張白帆來台。雖然小學都沒畢業,卻敢偽造大學生,在閩台日報謀得副刊總編一職,因而認識了擔任會計的陳素卿。由於陳素卿年輕貌美、家境富裕,又是長女,張白帆心想必有豐富嫁妝,於是死纏爛打,終於在11月初在中央旅社得償宿願。但張白帆央人去提親時,卻被陳永裕看穿了是個騙子,就禁止女兒與其交往,還預備將她嫁給邱姓表哥。陳素卿由於已經被張白帆破了身,在「從一而終」的傳統觀念桎梏下,也就死心蹋地跟從張白帆。1949年1月,張白帆用偽造的台大學生證,又混入台灣廣播電台擔任編審,並認識了播音員徐冰軒。交往不到兩個月,三月初就在徐冰軒的宿舍里。由於六月間徐冰軒就有了身孕,於是兩人在電台同事的祝福下完成婚事。但因陳素卿不甘就此罷手,張白帆也樂在齊人之福中,以致婚後與陳素卿仍藕斷絲連。11月底,陳素卿在鶯歌的家人催婚日急,她只好一直打電話給張白帆,張白帆就替她寫了這兩封遺書,騙她抄完后寄回家中,讓家人以為她以自盡后,兩人再一起私奔、遠走高飛。
1950年1月12日下午六點,陳素卿由於被父母迫嫁,她深恐失身的事實會在洞房花燭夜曝光;又不甘心自己一直沒名沒分地跟著負心郎。又急又氣之下,就在台北車站不斷打公共電話去台灣廣播電台,張白帆卻愛理不理。到了晚間九時,張白帆才勉強同意在淡水河6號水門見面。兩人邊談邊走到13號水門時,陳素卿威脅說:「不是說好要一起私奔的嗎?你做不到,那就一起自盡吧!」張白帆不堪其擾,竟解下腳踏車後座的白棉繩給她,自己騎車回電台。到了晚間11時,張白帆又在電台里接到了陳素卿的電話,為了一了百了,就騙陳素卿說要一起殉情。兩人在13號水門的石柱上,張白帆綁了兩根繩子,但他先將自己這跟打了活結,而陳素卿那根卻是死結,兩人相約套在脖子上,同時一躍而下。結果張白帆安然落地,陳素卿卻香消玉殞了。張白帆收起另一根繩子,騎上腳踏車回電台。第二天清晨陳素卿的屍體與遺書被發現后,警方照信封上的地址通知張白帆,他才假裝震驚與哀慟地奔赴現場。但是百密一疏的是沒有警察帶路,走在前面的他竟能直接走到自殺現場,這個破綻觸動了姚勇來的職業敏感,加上刑警總隊的積極追查,「加工自殺」的命案才在一星期後偵破。
1980年電影《少女殉情記》拍攝過程中曾引來徐冰軒及陳素卿的親族關切抗議,更有多位少年攜帶兇器前往阻撓拍攝,相關負責人也於後來遭陳素卿的父親與張白帆一同提起誹謗告訴並最終被各自判處有期徒刑四月。

演員表


主演楊惠珊、劉尚謙、奇偉、羅江、周明惠、陳玉玫

職員表


導演游冠人
編劇林裕淵
攝影鄭榮軒
製片劉棻
配樂駱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