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然

漢語詞語

灼然,讀音為zhuó rán,漢語詞語,意思是明顯貌;焦急貌;囂張貌;也指晉代舉試科目名,為九品中正的第二品。出自《中論·審大臣》。

引證解釋


(1).明顯貌。 漢,徐幹《中論·審大臣》:“ 文王之識也,灼然若披雲而見日,霍然若開霧而觀天。” 宋,蘇軾《錄進單鍔吳中水利書》:“今若泄江湖之水,則二堰尤宜先復,不復則運河將見涸而糧運不可行,此灼然之利害也。” 明,方孝孺《上胡先生書》之一:“人之垂令名於當世者,豈易得哉?蓋其才灼然有過於人。” 魯迅《書信集·致蔣抑卮》:“形狀歷久,猶灼然陳於目前。”
(2).焦急貌。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二:“ 章丞相作慚,灼然而語公曰:‘是必以衣服故得罪矣,然願少留。’” 清,俞正燮《癸巳類稿·春秋書賊》:“ 盾知跡不可掩,灼然使穿逆成公 。”
(3).囂張貌。《明史·西域傳三·大慈法王》:“ 綽吉我些兒輩出入豹房,與權倖雜處,氣焰灼然。”
(4). 晉代舉試科目名,為九品中正的第二品。《晉書·溫嶠傳》:“后舉秀才、灼然。”《晉書·良吏傳·鄧攸》:“舉灼然二品,為吳王文學,歷太子洗馬、 東海王越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