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丹江的結果 展開
- 長江支流漢江的支流
- 賈文林
- 中國內地男演員
- 珠江水系西江支流柳江的支流
丹江
長江支流漢江的支流
丹江,長江水系支流漢江的支流,在丹江口市注入漢江,堯時即名丹水。因傳說曾產丹魚而得名,也有傳說,禹之外孫丹朱曾於此治水,為紀念他,後人稱丹水、丹江。丹江俗稱丹河,古稱丹水,亦稱丹淵、赤水、粉青江,在陝西境又名州河,河南省淅川縣境又名淅江,湖北省丹江口市段舊稱均水。
丹江發源於陝西省商洛區西北部的秦嶺南麓,流經陝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在湖北省丹江口市與漢江交匯,注入丹江口水庫。幹流全長390千米,為漢江最長的支流,流域面積17300平方千米,占漢江流域總面積的10%。多年平均流量174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401米。歷史上丹江航運發達,明清兩朝是丹江航運的黃金時代。丹江徑流量小、年際變化大,洪水災害嚴重而頻繁,含沙量較多。流域內的水利工程有古代著名的溝通丹江與灞水的通道工程丹霸道。20世紀50年代后,沿江建設了二龍山、龍潭等水利水電工程,發揮了蓄水灌溉、發電和調洪作用。
丹江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秦晉伐”“秦楚丹陽血戰”等戰役在沿岸發生。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的早期都城――丹陽。
丹江通航歷史淵遠,中國最早的地理書籍《禹貢》記載,早在戰國時期已經通航。航道上至陝西龍駒寨,下達湖北老河口,順漢江又可入航長江,是中國古代長江地帶通往古代長安的一條重要水路交通樞紐。明、清時期的丹江航運日趨繁榮。鼎盛時僅荊紫關碼頭每日泊船百餘艘,帆檣林立十餘里。近代隨著鐵路公路等陸路交通工具的興起,丹江上游的航道日漸堵塞,僅在丹江口水庫通航。
丹江兩岸山清水秀,自然和人文景觀諸多,航運歷史悠久,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曾漂流了龍駒寨以下丹江全程。1991年,丹江漂流作為旅遊觀光新項目得到開發,1992年來自15個國家的86位外國友人曾前來漂流,止今年累計接待遊客達30餘萬人次。
丹江漂流以徐霞客丹江登舟處為起點,經狼窩子灘、鐵床子灘,過鎮江石、白龍山下、金雞關、駝峰之側,臨烏龜飲水處直達月日灘,漂流距離達8公里。在休閑漂流的基礎上,又開發了月日至竹林關峽谷探險漂流項目,沿途急流險灘、青山對峙、野鴨成群、美景如畫。
丹江漂流已投入資金1800多萬元,修建了上碼頭仿古接待大樓,上下碼頭酒店可一次性接待260人住宿,400人就餐。龍頭山風景區有釣魚、野炊、茶苑、電影放映、篝火晚會等活動場所,山頂修建觀音菩薩廟,精雕細塑金身菩薩等神像,供遊客朝拜。歷經四年多的建設和經營,丹江漂流形成了集自然漂流、探險漂流、餐飲住宿、會議娛樂、觀光購物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項目,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北第一漂。
陝西省境,丹江支流眾多,長度在25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1條,10~25公里的乾溝有79條,1~10公里的支溝有952條,1公里以下的毛溝多達34300條,其中,流域面積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共有11條;流域面積在20~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有12條;流域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支流為數眾多。
丹江主要支流概況表
河流
支流分級
高差
(米)
河長
(公里)
比降
(‰)
流域面積
(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徑流量
(億立方米)
油磨河
一
905.8
29.3
30.9
129.1
0.32
板橋河
一
873
50.7
17.2
588.5
1.47
外灣河
二
454.7
22.3
20.4
117.7
0.29
硯川河
二
667.9
36.8
18.1
213.5
0.53
南秦河
一
865.6
53.3
16.2
581.7
1.45
匯峪河
一
624.1
32.7
19.1
218.9
0.55
老君河
一
718.5
41.9
17.1
261.3
0.65
七家河
二
896.5
35.6
25.2
123.0
0.31
資峪河
一
935.8
31.3
29.9
162.3
0.40
銀花河
一
1142.1
89.0
12.8
1031.2
2.83
洛峪
二
849.33
36.0
23.6
125.6
0.35
武關河
一
1215.5
121.8
9.98
896.7
2.48
峽河
二
888.3
28.2
31.5
161.6
0.45
清油河
一
1414.3
67.8
20.9
364.4
1.00
縣河
一
414.6
50.4
18.2
276.5
0.76
耀嶺河
一
777.8
40.3
19.3
112.8
0.31
湘河
一
960
57.0
16.8
223.5
0.61
冷水河
二
46.0
235.0
滔河
一
715.6
54.0
13.2
355.1
0.90
淇河
一
141.9
0.36
黑漆河
二
694
29.0
23.9
85.7
0.21
銀花河,是丹江上游最大的一條支流,源地有二;南源是東西溝,發源於鶻嶺余脈—海拔1468.4米的板板山東側;北源是北河,發源於流嶺南麓坡腳,兩源於高壩相匯合,流向為東—西向,先後接納南家垤河、大廟溝、洛峪河、商路河、古路河和石槽溝等主要支流,於竹林關注入丹江。
武關河,是丹江上游較大的一條支流,發源於海拔1744米的蟒嶺主脊南側,向東南流到庚家河,到石門后始稱武關河,到巒庄轉折為南—北流向,經武關、毛坪、於畢家灣注入丹江。武關河支流眾多,較大的有峽河、桃坪河、趙川河和白陽關河等,兩側大小支流作對稱狀分佈,流域平均寬度為7.7公里,是一條比較明顯的樹枝狀水系。
南秦河,又名乳水、楚水,是丹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商州市西部東嶽廟鄉雞冠嶺,流向由西向東,流程48公里,至劉灣鄉匯入丹江。流域面積575.9平方公里,海拔702~1577.6米,總落差875.6米,平均比降0.83%。主要支流有林岔河、石道峪、赤水峪、石龍灣河、金陵寺河、劉峪河。南秦河多年平均徑流量1.6億立方米,徑流模數為7.93立方米/秒平方公里,平均流量3.53立方米/秒,實測最大流量441立方米/秒。徑流年內分配為夏秋較多,冬春較少。平均含沙量4.44公斤/立方米,平均輸沙率18.4公斤/秒,平均年輸沙量63.4萬噸,侵蝕模數1302噸/平方公里,實測最大侵蝕模數2750噸/平方公里。
板橋河,屬丹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商州市馬角山,流向由北向南,流程47.5公里,至二龍山匯入丹江。流域面積588.2平方公里,海拔730~1300米,總落差570米,平均比降1.2%。沿途有大荊河、黃川河、蒲峪河、石鳩河匯入。多年平均徑流量1.45億立方米,徑流模數7.9立方米/秒平方公里,平均流量2.59立方米/秒,實測最大流量360立方米/秒,平均含沙量4.64公斤/立方米,平均輸沙率1.44公斤/秒,平均年輸沙量60.2萬噸,侵蝕模數1220噸/平方公里,實測最大侵蝕模數2880噸/平方公里。
會峪河,為丹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商州市大河面,蟒嶺南坡,流經大河面、寬坪、會峪等地,至夜村會峪口注入丹江。沿途匯入的河流有寬坪河、青棉溝河等。全長31.5公里,流域面積230.2平方公里,總落差605.3米,河床平均比降1.22%,多年平均徑流量43.87萬立方米。1972年經人工鑿山穿洞使河流改道,由羅公砭注入丹江。
滔河,滔河發源於白魯礎鄉白龍洞,幹流流經十里坪、余家棚、趙川、三官廟等4個鄉,流入湖北省。在本縣境內全長51公里,總落差約490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83立方米/秒,由於流域內多為石灰岩地區,溶洞泉水多,可補給河道,使滔河枯水流量大而穩定,白岩河口以上,枯水流量約0.5立方米/秒,白岩河口以下至趙川區,枯水流量約1.0立方米/秒至鍋底坑匯入曬水台河以後,枯水量可達到1.2~1.4立方米/秒。滔河幹流在本縣境內可分為3個河段:一是河源至孫家坪峽谷段。長約13公里,流域面積約62平方公里,常流量約0.2立方米/秒。河谷坡降大,總落差可達230米。二是孫家坪至前坡河段。長21公里,落差95米,平均比降約1%。三是前坡至邊界河段。長17公里,落差65米。
湘河,湘河是丹江的一級支流,全長46公里,集水面積232平方公里。由3條支流匯合而成。3支流中以冷水河最長,水量最大,應視為湘河主流,其它兩條支流為小湘河和泊河。集水面積分別為62.5平方公里和52.8平方公里。冷水河發源於梁家墳鄉陳家溝,河源為石灰岩山區,溶洞發育。降水均滲入地下變為潛流,故河源有4公里多長的河段無常流水。位於該地區梁家墳鄉的碾子坪、疙瘩坪以下河流開始有常流水,由此至河口,總落差約875米,按地形、地貌特徵及水力資源開發利用條件,可將全河分為3段:一是分水嶺至花子潭上游的河谷川道段。此段長11公里,河道比降較平(平均1/50)河谷比較開闊,河灘較多,是主要農田分佈區。二是花子潭至對窩坪段。此段為峽谷。長約9公里,落差280米。河峽深切,谷坡陡峭,特別是花子潭至羊角寨有幾個大跌水瀑布,十分壯觀。三是對窩坪至河口段。此段長26公里峽谷,谷寬一般30~50米,局部地區有小川道,河灣道特別多。
小河,小河又名太吉河。發源於白魯礎鄉核桃坪,流經太子坪鄉,在太吉河街東頭流入丹江。幹流全長26.5公里,流域內有多股石灰岩溶洞泉水補給,河水常流量大而穩定。河口最大流量可達0.4~0.5立方米/秒。平均每平方公里的枯水徑流模數可達5公升/秒…平方公里,高於其它地區3倍以上。按河流狀貌特徵,全河可分為以下3段:一是河源至卧虎坪段,長約5公里,為季節性的河流,非雨季河流乾枯。二是卧虎坪至布丈溝口又稱廟檯子段。長9公里,落差350米,平均比降3.9% ,常流量約0.1~0.2立方米/秒。三是廟檯子至河口段,長12.5公里,落差380米,常流量0.3~0.5立方米/秒左右。
耀嶺河,耀嶺河全長37.7公里,流域面積為119.6平方公里,流經耀嶺河、水溝兩個鄉,入丹江。有效落差600米,平均比降1.7%,河流主要特點是;幹流從上到下地形條件基本一致,既無大川道,也無明顯狹谷段,河谷寬度一般在120米左右。
清油河,清油河發源於蟒嶺主脊,流經沙坪、兩岔、清油、徐家店4個鄉匯入丹江。全長64公里,流域面積369.2平方公里,總落差1070米,有效段落差895米,根據河谷發育特徵可分為3個不同河段:一是河源至兩岔段,長23公里,總落差600米,平均比降1/40,常流量0.05~0.15立方米/秒左右,本段全是狹谷。谷地寬約20~40米,僅大坪、七盤磨、大花岔、沙坪等地有小塊河灘台地。二是兩岔至龍頭漫河段,長28.5公里,兩岸全為川道,特別是紅廟、百家崗、清油河、肖家灣、后灣等地川道比較開闊,計有平地9000多畝,是商南縣重點產糧區之一。本河段總落差220米,平均比降0.0077米。三是龍頭漫至河口段,長約12.5公里,總落差75米。
縣河,縣河發源於蟒嶺主脊曹營鄉的界嶺溝。主源稱自西北山、匯合東北山之水后穿過縣城,經張家崗、徐家店鄉匯入丹江。全長46公里。總落差635米。按河谷地形及資源特點,可分為兩個河段:一是河源至縣城為上游峽谷段,長約20公里,山高谷深,河床狹窄,總落差455米,平均比降2.28%,兩岔河口以上的東西北山支流常流量均小於0.1立方米/秒。二是縣城至河口川道段,長26公里,落差180米,是本縣主要基本農田分佈區之一。
有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14條支流入丹江,其中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有淇河及老灌河。
淇河,發源於盧氏縣童子溝,河長147里,流域面積1498平方公里。西坪水文站流域面積911平方公里,調查1896年洪峰流量5860立方米/秒。
老灌河(老鸛河),發源於欒川縣伏牛山小廟嶺,稱淯河,向西流經三川、叫河出境入三門峽市盧氏縣改名老灌河,折向東南進入南陽地區匯入丹江,河長225萬公里,流域面積4219平方公里。西峽縣城附近流域面積3418平方公里,1919年洪峰流量為9530立方米/秒,最大流速達5.56米/秒。最小流量發生在1979年,實測0.45立方米/秒。
丹江
湖北境內丹江(均水)的主要支流有界河、石鼓河、白石河。
石鼓河,發源於十堰市丹江口市涼水河鎮唐山,流域面積97.2平方公里,河長43.7公里,平均坡降6.05‰,流經雞鳴山、徐灣、石鼓、范清、柳林、殷家莊、毛家莊入丹江口水庫。支流有源潭溝、八口寨、余溝、李溝、易家溝。
白石河,發源於十堰市丹江口市涼水河鎮大白岩,流域面積54.9平方公里,河長20.35公里,平均坡降15.759‰,流經老皇溝、核桃營、寨溝、黃川、溫家坪入丹江口水庫。支流有西溝、馬木匠溝。
峽谷多且與寬谷相間出現。丹江水系峽谷眾多,特別是程家坡至河源段、日月灘至竹林關段等,都有典型的峽谷河段分佈,著名的流嶺峽,險峻多石,峽中有大小32處險灘。另外,峽谷與寬谷常交替出現,在商州二龍山以上的河源段峽谷,二龍山至丹鳳的日月灘段是商—丹盆地,日月灘至丹鳳的竹林關是峽谷段,竹林關至商南縣湘河街是寬谷段。
深切曲流發育。在黑龍口至商縣二龍山段的王家灣附近,發育在連續的深切曲流,流嶺峽谷的日月灘、柏樹坪、孤山坪均系深切曲流形成的遺棄古河道和離堆山的典型河段。丹江支流如二道河、會峪溝、老君河、武關河、清油河、南秦河、銀花河、耀嶺河、冷水河、湘河等,都發育了典型的深切河曲。
丹江上游的河型,基本上屬於峽谷、川塬交替分佈的藕節河段型,根據河道發育的特徵,可分為四個河段;
河源峽谷段;在商縣二龍山以上,河長42公里,從海拔1500米降至海拔730米,比降—般為1%~0.5%,鐵爐子以上為典型的“V”型谷,河槽窄狹,谷坡陡峭;鐵爐子以下,河谷稍微開闊,在曲流處分佈著一些不對稱的曲流階地。板橋河口至程家坡河口,河谷又縮窄為峽谷。河床為沙、礫石。兩岸山大坡陡,河谷寬度一般在100~200米,麻街附近稍寬,約有300米左右,秦嶺峽口、關隘僅寬6米左右。
商—丹盆地段;在商州程家坡與丹鳳日月灘之間,河長68公里,沿河兩岸谷地開闊,階地相當發育,由河谷向兩側,依次是塬、丘陵和低山,河谷地勢平坦,河道迂迴曲折,形成開闊的彎道谷地,其間有兩個峽口,即東龍山和馬鞍嶺。河床由海拔730米降至540米,比降為3.3‰,河床寬約150~250米,大都為細沙。河谷寬度在1000~3000米,兩岸有大片的河灘地,農田連片,俗稱“百里州川”。
由於川塬周圍的土石丘陵和低山水土流失比較嚴重,支流含沙量比較大,特別是在洪水季節,攜帶大量的泥沙,當流出丘陵或低山以後,隨著溝床坡度的減小,流速變緩,把攜帶的泥沙和礫石等堆積在丹江兩岸的低階地上,在溝床逐年淤積抬高的情況下,造成高懸在階地面以上的地上溝床,每當夏、秋兩季,經常發生洪水泛濫,既危害川地農業生產,也造成丹江兩岸排水不良,形成大片下濕積水地,尤以東龍山至沙河子—帶為最甚。
流嶺峽谷段;在丹鳳日月灘至竹林關之間,河長48公里,河床由海拔540米降至海拔400米,比降為3.3‰~2‰,河床多細沙、礫石,山地多由變質岩和砂岩組成,河谷窄狹,陡峭,谷坡多在30~70度,水流湍急,計劃修建的竹林關水庫就選址在這裡。流嶺峽谷地段一般沒有耕地,僅在日月灘和竹林關以上十多里的孤山坪等處,由於深切曲流造成的古河床較為開闊,有農田分佈。
川塬、峽谷段;在竹林關至商南縣月亮灣之間,屬於典型的寬谷與峽谷相間的串珠狀河段。河長53公里,灣灘都比較多,如梁家灣、華家灣、柳樹灣,在河流曲流的凸岸多有塬地,如焦家塬、張塬等。這段河床由海拔400米降至海拔200米,比降為2%,河床為沙、礫石。河谷比較開闊,多曲流,水流較緩,如黃洲奎、龍脖子、湘河街、梳洗樓等都是著名的河灣段,湘河、竹林關、柳樹灣、過風樓等地河谷寬達200~600米。由於過風樓到湘河,有一段長達10多公里的峽谷,通稱湘河峽谷,兩岸山高、坡陡,坡度大都在30~60度,谷型為“V”字型,水流湍急。
丹江
丹江河流域降水量受氣候和地形的影響,降水分佈極不均勻,年降水量隨地形高度增加而遞增,因而山地為多雨區,且暴雨較多,中上游為暴雨多發區,河谷及附近川道為少雨區。該流域年平均降水量為743.5mm,最大降水量1072.3mm,最小降水量445.7mm,最大降水量是最小降水量的2.4倍,且年內分配極不均勻,每年7~9月份降水量332.9mm,占年降水量的44.8%,12~2月的降水量為28.3mm,僅占年降水量的3%~4%,即7~9月為12~2月的10~12倍。蒸發特徵
丹江流域年水面蒸發量為1298.3mm.受地形影響,丹江上游為高山區,年蒸發量小在979.3~1271.2mm之間,下游蒸發量大,年水面蒸發量在1112.9~1557.5mm之間,蒸發量的年內變化與氣溫關係密切,冬季氣溫低,蒸發量小,最小月蒸發量為27.8mm,不足年蒸發量的3%,隨著氣溫增高,風速加大,總蒸發量顯著增高,最大月蒸發量為263.9mm,占年蒸發量的20%以上。
徑流特徵
丹江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2×108m3,受季節性氣候變化的影響,徑流的年內分配不均,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補給,流量小而穩定,洪水期流量變化較大,7~10月徑流量為3.6×108m3,占年徑流量的44%,徑流年際變化大,最大年徑流量16.3×108m3,是最小年徑流量(2.6×108m3)的6~7倍。泥沙特徵
丹江流域多為次生林,植被較好,含沙量較小,該流域多年平均含沙量為4.52kg/m3,最大含沙量7.60kg/m3,最小含沙量0.88kg/m3.暴雨特徵
丹江流域是暴雨較多的地區,且暴雨具有集中、量大、面廣、歷時長的特點,主要集中在7~9月,尤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為最(如98.7世界罕見暴雨發生在商洛的丹鳳、商南一帶)。暴雨中心24h降雨量為126.2mm,是當年降水量711.9mm的17.7%,據歷史資料分析,形成該流域大暴雨的天氣系統有西風冷槽等。夏季盛行的東南季風將大量水汽輸入丹江流域之中,並與北部南移的蒙古冷高壓相遇,使冷暖氣團交緩頻繁,再加上山脈的抬高作用,容易造成氣團的垂直運動,使丹江流域形成強度大、範圍廣的暴雨。暴雨歷時一般為3d,長的可達6~8d.暴雨的時空分佈和地形關係密切,一般是山脊大於河谷,上游大於下游。
洪水特徵
丹江水系洪水是由暴雨產生,並具有陡漲陡落、洪峰高,歷時短的特點,對下游及漢江防洪安全影響較大。據統計,大洪水出現在7、8月間的均佔90%,特大洪水幾乎都產生在7~8月,如荊紫關水文站最大洪水7360m3/s出現在1876年7月;次大洪水6426m3/s出現在1935年8月;實測最大洪水6350m3/s出現在1954年7月。
丹江
寨河故險,然險境自有歷險之情趣,正是弄潮兒大顯身手之所,恰系探險旅遊之好去處。白居易泛舟丹江之後有“我為東南行,始登商山道。商山無數峰,最愛仙娥好……,渴望寒玉泉,香聞紫芝草。”
1958年,丹江口水庫開始興建,其樞紐工程建在丹江和漢江兩條河流的交匯處,攔截了丹江和漢水兩大水系。庫區面積800餘平方公里,蓄水達174億立方米,目前為亞洲水面面積最大的水庫。庫區碧波蕩漾,群山聳立,湖光山色,渾然一體。自然風光優美迷人。庫區的最窄處只有百餘米,兩岸群峰嵌錯,削壁摩立,驚險壯觀,乘著客輪即可將兩岸的景色一覽無遺。此帶依勢形成的雲嶺峽、太白峽和雁口峽,被稱為“丹江小三峽”。小三峽延伸30餘里,山重水複,山險水碧,是遊人領略山川勝景的理想之地。過去小三峽湖面漸寬,最寬處的水面達20餘公里,煙波浩淼,天水一色,極目無涯,被人們稱作“小太平洋”,對遊人有極強的吸引力。特別是內地客人到此,總有一種來到海洋的新奇感覺。看著一望無際的湖面,但見水清如碧,輪渡帆影,鷗翔鳥飛,給人以無盡的聯想和樂趣。庫區氣候適宜,空氣清新,水質純凈,魚類資源豐富。能夠開發旅遊觀光、療養度假、水上娛樂為一體的旅遊景區。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就在丹江沿岸,屆時將從淅川境內將丹江水引到北京、天津等地,解決中國北方的水源不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一旦實施,丹江口水庫的旅遊開發會日趨熱潮。
丹江
下寺春秋楚墓群就在丹江口水庫的最寬處的下寺碼頭一帶。1978年被搶救性發掘,清理髮掘了28座墓葬,還有陪墓葬和車馬坑,出土文物達7000餘件。該墓群中最大墓葬的主人是王子午(楚莊王的兒子,楚共王的弟弟),曾為令尹(宰相),墓中的隨葬品青銅器、甬鍾、列鼎、編鐘、石排蕭等均屬稀世珍寶。該墓群中出土文物之多、造型之精美,實屬罕見。該墓群配合丹江口水庫開發楚文化旅遊資源,前景可觀。
香岩寺周圍的自然景觀優美迷人,和古寺相映媲美。環繞寺院的竹園面積達500餘畝,竹木茂密,古樹參天,古塔點綴,別具魅力。竹園旁的珍珠湧泉的泉流涌動,若串串珍珠,很耐觀賞。雙石洞離寺院不足1000米,絕壁之上形成兩個形狀相似的石洞,洞內雕像精美。過去雙石洞順山而下,就到自然勝景疊錯的水磨溝一帶。險峻雄奇的羊洞山山腰湧出一泉,泉流如涌,化作數道,順山腰流下,或流入草叢,或瀉入石壁,流過一處石崖,使石崖形成了精巧細膩的水鐘乳石(水簾洞),泉水散漫於水鐘乳石上,“乳窟龍珠側掛,縈迴滿地奇葩”,渾然天成。過去水簾洞到一峽谷處,形成傳說中的“孫臏看桃園”勝景。絕壁之上有一小巧玲瓏的石洞,洞內乳石奇秀,細膩精湛,裡面原有孫臏塑像。
下面有一平場,傳說就是當年孫臏看的“蟠桃園”。“蟠桃園”下是一處崖壁,壁上形成了千姿百態的水銹石和鐘乳石,似人似獸,粗獷豪放,樸實壯觀,令人讚嘆不已。離此不遠有一溶洞,稱作“羊山三穴洞”或大峪洞天。洞在山腰的絕壁處,遠視一個洞口,實則分為三洞。洞洞小而淺,但攀登艱難。西洞呈垂直狀又一分為二向前延伸。一洞長約百米,另一洞斜插向上,時陡時緩,時窄時闊,石態複雜,變化萬千,到處可見姿態各異的水銹石,極耐觀賞。洞內上行200餘米,有一狹窄出口,人可攀石壁出洞。出洞后俯視,但見危石列嶂,巒岫疊錯,小道一線,景色十分誘人。
丹江
2007年8月1日,丹江濕地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丹江漂流已投入資金1800多萬元,修建上碼頭仿古接待大樓(多功能一體樓)、下碼頭假日酒店(二星級賓館、涉外旅遊景點)和龍頭山風景區。假日酒店有標準間(60套)、普通間(6套)、餐廳(一大廳、8個包間,一次可接待150人就餐)、專業會議廳(容納80人)、歌舞廳、美容美髮廳、茶秀等;龍頭山風景區有釣魚、野炊、茶苑、電影放映、篝火晚會等活動場所;龍頭山頂修建觀音菩薩廟,投資近百萬元,從香港精雕細塑菩薩金身等神像,供遊客攀登朝拜。歷經四年多的建設和經營,丹江漂流形成了以自然漂流、探險漂流、餐飲住宿、會議娛樂、觀光購物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項目,建成名副其實的“西北第一漂”。
丹江
沒奈何,走寨河,手把舵,腿哆嗦。
四百水路三百灘,龍王爭來閻王奪。
沒奈何,走寨河,纖鋸身,石割腳。
厘局船霸催命鬼,捐稅更比石頭多。
沒奈何,走寨河,眼流淚,口唱歌。
水賊綁票拋深潭,要尋屍首魚腹剝。
寨河故險,然險境自有歷險之情趣,正是弄潮兒大顯身手之所恰系探險旅遊之好去處。何況如今有諸多水庫,以調節水位,絕無大險之虞。可謂:艱而夷,危而安,有驚無險。
自古漂流於丹江者,不乏名人。唐代李白蕩舟丹江上遊仙娥溪后吟道“橫天聳翠壁,噴塹鳴紅泉。尋幽殊未歇,愛此春光發。溪旁饒名花,石上有好月……,明發首東路,此歡焉可忘”。杜牧漂流丹江后所寫《丹水》:何事苦縈迥,離胸不自裁。恨身隨夢去,春態逐雲來。沉定藍光徹,喧盤粉浪開。翠岩三百尺,誰作子陵台。
宋代,貶官商州550日的大詩人王禹稱泛舟丹江后亦寫有一首《丹水》:瑟瑟復潺潺,朝宗去不還。和雲歸漢浦,噴雪下商山。影浸仙娥面,波涵織女鬟,飲猿清滿掏,渡鹿冷侵斑。北潤深通洛,東奔險叩關。灌園縈似帶,漕皚曲如環。夜枕驚幽夢,秋汀照病顏,玉膏分地脈,銀漢落人寰。漱石藏青鯉,崩沙聚白鷳。村橋微雨後,岸樹夕陽間。翠漲新萍綠,紅浮敗葉殷。貳車時濯足,來伴釣翁閑。
丹江
著名作家姚雪根為之題詞:“秦楚雄關,漂流勝景”。商州作家賈平凹題詞:“昔日水旱碼頭,今日漂流勝景”。1993年以來,16個不同國籍的外國友人來商漂流,無不為之陶醉。盛讚“既有北方之粗獷,又江南之撫媚,是理想的天然消暑度假勝地。”
江名由來:因傳說堯的長子丹朱死後葬於此地而得名。一說是戰國時代長平之戰後,秦軍坑殺趙國降卒四十萬人,史載當時“血流淙淙有聲,楊谷之水皆變為丹,至今號為丹水”。另一說相傳因產“得者多壽”之“丹魚”而得名。
丹江
這是由中國自行勘測、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建造的一座具有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養殖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攔河大壩頂高162米,全長2494米,正常蓄水位157米,正常蓄水庫容174.5億立方米。電廠裝機總容量90萬千瓦,單機6台,年均發電量38億度。
湖北清泉溝灌渠和河南陶岔灌渠,年灌溉引水總量共15億立方米。升船機可提升150噸的駁船過壩。庫內有兩條深水航道,可常年通航。水庫有效養殖面積6.7萬公頃,年捕撈鮮魚總量700萬公斤。煙波浩渺的人造湖與富有神奇色彩的武當山相映成趣,形成了風景特異的旅遊勝地。
柑桔,香菇,木耳,茶葉,中藥材,煙葉,油茶等
丹江特產豐富。優越的氣候條件,使這裡成為中國最北緣的優質柑桔生產基地,年產量近6億斤,“丹江柑桔”被丹江特產(8張)國家評為“中華名果”,“武當蜜桔”被評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茶葉、木耳、香菇等農特產品品質優良,綠色無污染。鹽池河黑木耳,官山香菇出口國外,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 “武當綠羽”、“武當針井”、“武當劍茶”,被農業部、湖北省評為優質茶葉。其中“武當針井”是湖北省著名商標,被歐盟認證為有機(生態)食品,丹江口市是“武當道茶”的重要生產基地,茶葉種植面積近10萬畝。丹江口中藥材品種多達1100多種。境內武當山素有“天然葯庫”之稱,盛產名貴中藥天麻、靈芝、金釵、何首烏,堪稱武當四寶。煙葉種植髮展迅速,均州名曬煙,歷史悠久,口感純正。油茶種植由來已久,近年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油茶產量穩步提高。
翹嘴鮊魚,鱤魚,銀魚,小龍蝦等
丹江口市水域面積達70多萬畝,優良的水質純凈無污染,獨特的水產品琳琅滿目。鯿、鮁、鯉、鯽、鱖、銀魚等魚類肉鮮味美,是席上佳肴。其中丹江口翹嘴鮊(boˊ),丹江口鱤魚先後於2008、2011年被評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截至2008年,全市開發水域面積已達到34萬畝,比2007年增加3萬畝。2009年,全市水產業以全省水產特色大縣為契機,加大品種結構調整力度,在名、優、特產品上求發展,在基地建設上下功夫,使全市水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預計全年水產品產量將達50838噸,比上年增加4833噸,增長10.51%。
全市目前五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丹江口翹嘴鮊(音同“博”),丹江口鱤魚,武當蜜桔,武當榔梅,均州名曬煙。
國民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2008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67632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7%。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97973萬元,增長7.5%;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21243萬元,增長19.3%;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57108萬元,增長12.3%。三次產業結構由2007年的14.1∶46.2∶39.7調整為14.5∶47.5∶38.0。全市人均GDP為14047元,比上年增加2721元。市場物價漲幅上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6.6%。分類別看,食品類價格上漲16.3%,衣著類與上年基本持平,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降2.8%,居住類價格上漲6.6%;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9.4%。年末全市從業人員24.45萬人,增長8.8%,其中城鎮就業人員6.58萬人,增長15.4%,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3530人,下降7.4%。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
農業農村經濟穩步增長。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169211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2%。其中種植業總產值62677萬元;林業總產值4493萬元;牧業總產值65049萬元;漁業總產值35911萬元。糧食種植面積41.71萬畝,比上年增加0.67萬畝,增長1.6%;油料播種面積10.36萬畝,比上年增長23.5%;糧食總產量為120936噸,比上年增長6.5%;油料產量8098噸,比上年增長23.5%。畜牧、水產業保持穩步增長。肉類總產量31391噸,比上年增長26.97%。豬、牛、羊肉產量分別為19200噸、2933噸、380噸;水產品產量達到46005噸。農村用電量5863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7%;化肥施用量1.53萬噸,增長6.3%。
丹江口市工業基礎較雄厚。她是東風公司重要的生產配套基地,是東風公司東進戰略的承接點,擁有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數十家,已初步形成冷軋和熱軋兩個中心。兩個整車生產企業——東風福瑞卡和至喜車輛,到“十二五”末,整車生產能力預計將達13萬輛/年。全市已形成了冶金、汽車零部件、醫藥化工、綠色食品、高新技術、紡織服裝為主的工業格局。丹江口水電站裝機105萬千瓦,年均發電40億千瓦時,為境內工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如今,丹江口市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識,力爭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努力建成全國最大的飲用水基地、湖北重要的鋁產業基地、汽車零部件基地和優質農產品基地。位於全國鄉鎮之星——丹江口市六里坪鎮的丹江口經濟開發區六里坪工業園,東風移民工業園已經成為丹江口經濟新的重要增長極,右岸新城工業園,浪河鎮工業園,丁家營鎮服裝產業園等發展迅速。
全市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7202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7%。完成工業總產值817952萬元,比上年增長31.7%。其中國有企業完成總產值270890萬元,增長10.2%;集體企業總產值20833萬元,下降6.2%;股份有限企業完成總產值501025萬元,增長50.3%。輕工業完成總產值96908萬元,增長45.7%;重工業總產值721044萬元,增長29.4%。輕重工業結構之比為1∶7.44。新型工業化步伐進一步加快,冶金、汽車配件、醫藥化工、綠色食品等四大支柱產業的工業總產值為659435萬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0.6%。工業產品結構改善,工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2008年工業產銷銜接較好,經濟效益繼續提高。全市工業完成銷售收入778432萬元,比上年增長24.7%;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48.61,比上年提高6.65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76295萬元,比上年增長10.9%。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8318萬元,比上年增長21.7%。建築業保持較快發展,全市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築施工企業完成總產值50185萬元,比上年增長12.3%;實現利潤1385萬元;建築施工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87.7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99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35.82萬平方米。
全市國內旅遊人數20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9%。其中海外遊客6.55萬人,比同期增長26.0%。實現旅遊總收入8.4億元,比同期增長54.1%。其中旅遊創匯1900萬美元,比同期增長66.2%;旅遊商品創匯494萬美元,同比增長64.7%。
2010年,丹江口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40.23%,對全市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9.94%。2010年,作為支撐全市工業經濟的機械汽配工業、冶金工業、化醫工業、綠色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全年共完成產值104.16億元,佔全市規上工業的79.25%。
2010年,丹江口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大中型企業16戶,小型企業104戶,年均增加18戶。2010年,在120家規模以上工業中,年產品銷售收入過2千萬元以上企業有71家,3千萬以上的有53家,7千萬以上的有33家,過億元的企業27家,2億元以上的15家,4億元以上的10家,5億元以上的7家,10億元以上的有2家。
市域內漢江集團不斷壯大,名列全國520家國有重點企業之一,截至2010年年底,漢江集團資產總額105.5億元,集團現有在冊職工近9000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800名。以農夫山泉、雨潤集團及美國兩家著名企業為代表的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落戶。
2011年經濟數據如下:
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8億元,是2006年的2.2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97億元(不含南水北調一次性耕地佔用稅和耕地開墾費),是2006年的2.2倍。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2億元,年均增長45.4%。
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4.5億元,是2006年的2.2倍。脫貧奔小康6個示範區、75個試點村建設成效明顯。農業產業化加速推進,先後被評為全省“水果大縣”、“畜牧大縣”、“特色水產大縣”,“武當蜜桔”等5個產品通過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認證,新增十堰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2家。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加快,啟動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建設通村公路1994公里,解決20.3萬人飲水安全問題;累計完成封山育林27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442平方公里,新建沼氣池1.1萬餘戶。完成新階段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任務,減少貧困人口4.5萬人。
工業經濟不斷壯大。預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0 億元,是2006年的2.9倍。支柱產業建設力度加大,汽車零部件產業被列為全省成長型產業集群,綠色食品產值比重逐年提高。項目建設成效顯著,農夫山泉二期、福潤禽業、丹江鋁業擴能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全市億元以上企業達33家,湖北省名牌產品數量達12個。經濟開發區快速發展,新增開發面積5.5平方公里,入園企業362家。五年累計引進內資80.68 億元,利用外資2503 萬美元。
第三產業繁榮活躍。旅遊業快速發展,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武當山被評為5A級景區,玉虛宮、五龍宮修復和太極湖景區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太極峽和凈樂宮被評為4A級景區,全市A級以上景區達7家;預計實現旅遊收入24億元,是2006年的5.7倍。商貿流通活躍,興建農家店197家、村級服務社110家,城鄉市場體系不斷完善,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42 億元,是2006年的2.4倍。金融服務效能提升,各項貸款餘額 86億元,五年凈增53億元;成立湖北省丹江口庫區投資公司,擔保公司增資擴股,融資能力進一步增強。
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00 元,年均增長13.3%;農民人均純收入4550 元,年均增長11.5%。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五年新增就業崗位2.5萬個。職工養老等五項保險參保率逐年提高,在全省率先實施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制度不斷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面鋪開,城鄉低保實現了應保盡保。殘疾人事業不斷加強。
年內(具體年份有待查證)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841人,在校生8806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10145人;全市普通中學在校生28223人,小學在校生24288人,幼兒園在園幼兒8761人。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新的成果。全市一項科技成果獲省級以上獎勵;申報省級以上科技項目12個。全市年末廣播覆蓋率達93.01%,電視覆蓋率達95.11%。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8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2個,電影放映單位28個。電視台2座,有線電視入戶率達44.86%。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34個,衛生技術人員1938人,病床床位1661張。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大。全市城區擁有標準營運車輛70輛,計程車100輛,園林綠地面積988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6.6%,全市自來水綜合生產能力20.1萬噸/日。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增長突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5元,比上年增加1849元,增長22.7%;農民人均純收入3373元,同比增加375元,增長12.5%。社會保障進一步加強,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3374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5490人,增加470人;參加城鎮醫療保險人數65507人,增加11910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人數292953人,增加12397人;全市有11711人城鎮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濟;有13700人農村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濟,增加2763人。社會福利事業不斷發展。年末全市各類社會福利收養床位2300張,收養2248人,建立城鎮社區服務設施116個。
環境保護事業不斷加強。全市進一步加大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力度,全年用於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達12216萬元。全市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5013噸,排放達標率達100%;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96.06%;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100%。城市環境進一步改善,2008年城市建成區噪音平均值為56.9分貝;丹江口市水庫檢測狀況沒有明顯變化,達到國家規定類別Ⅱ類的標準。城市飲用水質達標率為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