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參謀本部

1945年廢除的日本軍令機關

參謀本部(さんぼうほんぶ)是掌管大日本帝國陸軍軍令的機關,在1886年到1888年間也掌管日本帝國海軍的軍令。1871年成立,原為兵部省陸軍參謀局,歷經陸軍省參謀局、第六局、陸軍省直屬機構,最終定名為參謀本部。1945年9月,被美國佔領當局廢除。

歷史沿革


1871年(明治四年)7月,兵部省設立了陸軍參謀局。次年2月,根據太政官公告,兵部省拆分為海軍省和陸軍省,陸軍參謀局改為陸軍省參謀局。1873年4月1日,陸軍省參謀局改稱第六局,1874年2月22日又改回原狀。1875年6月18日改為陸軍省直屬機構,1878年12月改稱參謀本部,從陸軍省中獨立出來,實現了軍事行政與軍令的分離。
1886年3月,參謀本部內分設海軍部和陸軍部,分別掌管海軍和陸軍的軍令。1888年,海軍部和陸軍部分別改為海軍參謀本部和陸軍參謀本部,而陸海軍全軍參謀長稱為參軍。1889年,陸軍參謀本部長改稱參謀總長,設置海軍參謀部負責海軍軍令。1893年5月制定的海軍軍令部條例(敕令第37號)規定,陸海軍的軍令部門(陸軍的參謀本部和海軍的軍令部)在和平時期是對等的;而根據同年制定的戰時大本營條例(敕令第52號),戰時,海軍軍令權屬於作為幕僚長的陸軍參謀總長。1903年12月,根據修改後的戰時大本營條例(敕令第293號),在戰爭時期,陸海軍的軍令部門也保持對等的地位。
1945年9月,美國佔領當局廢除了參謀本部。
日本陸海軍軍令機構的演變
日期陸軍海軍依據
明治四年(1871年)7月兵部省陸軍參謀局兵部省職員令
明治五年(1872年)2月陸軍省參謀局太政官公告
明治十一年(1878年)12月5日參謀本部參謀本部條例
明治十七年(1884年)2月軍事部
明治十九年(1886年)3月18日參謀本部明治十九年敕令
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5月12日陸軍參謀本部海軍參謀本部明治二十一年敕令第25號
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3月7日參謀本部海軍參謀部明治二十二年敕令第25號、第30號
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5月19日海軍軍令部明治二十六年敕令第37號
昭和八年(1933年)10月1日軍令部昭和八年軍令海第5號
昭和二十年(1945年)廢止昭和二十年軍令海第8號

歷任長官


1889年以前
歷任參謀部長官
職務姓名軍銜上任時間
陸軍參謀局都督山縣有朋1871年9月12日
陸軍省參謀局都督山縣有朋1872年4月5日
第6局長空缺1873年4月1日
第6局長鳥尾小彌太少將1873年6月19日
第6局長山縣有朋中將1874年2月12日
參謀局長山縣有朋中將1874年2月22日
參謀局長鳥尾小彌太中將1876年3月31日
參謀本部長山縣有朋中將1878年12月24日
參謀本部長山縣有朋中將1882年8月7日
參謀本部長大山岩中將1882年9月4日
參謀本部長山縣有朋中將1884年2月13日
參謀本部長有栖川宮熾仁親王大將1885年12月22日
參謀本部長有栖川宮熾仁親王大將1886年3月18日
參軍有栖川宮熾仁親王大將1888年5月14日
1889年以後
歷代參謀總長
姓名軍銜出身就任卸任備註
1有栖川宮熾仁親王大將皇族1889年3月9日1895年1月15日
2小松宮彰仁親王大將皇族1895年1月26日1898年1月20日
3川上操六中將鹿兒島1898年1月20日1899年5月11日
4大山岩大將鹿兒島1899年5月16日1904年6月20日
5山縣有朋大將山口1904年6月20日1905年12月20日
6大山岩大將鹿兒島1905年12月20日1906年4月10日
7兒玉源太郎大將山口1906年4月11日1906年7月30日歩兵科
8奧保鞏大將福岡1906年7月30日1912年1月20日歩兵科
9長谷川好道大將山口1912年1月20日1915年12月16日歩兵科
10上原勇作大將宮崎1915年12月17日1923年3月17日工兵科,陸軍士官學校舊3期
11河合操大將大分1923年3月17日1926年3月2日歩兵科,陸軍士官學校舊8期
12鈴木庄六大將新潟1926年3月2日1930年2月19日騎兵科,陸軍士官學校1期
13金谷范三大將大分1930年2月19日1931年12月23日歩兵科,陸軍士官學校5期
14閑院宮載仁親王大將皇族1931年12月23日1940年10月3日騎兵科
15杉山元大將福岡1940年10月3日1944年2月21日歩兵科,陸軍士官學校12期
16東條英機大將東京1944年2月21日1944年7月14日歩兵科,陸軍士官學校17期
17梅津美治郎大將大分1944年7月18日1945年11月30日歩兵科,陸軍士官學校15期

組織構成


內設機構

部長為中將或少將,課長為大佐或中佐,班長為中佐或少佐。
3.1.內設機構(廢止時)
總務部總務課庶務班電報班主計官軍醫官教育課(第1課,昭和18年3月起課長兼任教育總監部第1課長)
第1部(部長兼任大本營兵站總監部參謀長)作戰課(第2課)作戰班戰力班(昭和16年以前為兵站班)航空班(大正9年8月新設)戰爭指導班(第1班。昭和12年12月新設)防衛班(昭和18年10月新設)編製動員課(第3課,昭和20年4月起課長兼任陸軍省軍務局軍事課長)編製班動員班資材班
第2部俄羅斯課(第5課)軍備班兵要地誌班文書諜報班(第10班)歐美課(第6課)美班英班法班德班地圖班戰況班支那(中國)課(第7課)支那班兵要地誌班謀略課(第8課)總括班(第4班)謀略班(第11班)
第3部(課長兼任大本營運輸通信長官)鐵道船舶課(第10課。即運輸課)通信課(第11課)本邦戰史編纂部(昭和17年3月23日由支那事變史編纂委員會改稱)
3.2.一度存在的機構
第4部(明治29年至昭和18年間)內國戰史課(昭和11年與戰史課整合)外國戰史課(昭和11年與戰史課整合)日俄戰史編纂課(大正2年3月31日廢止)戰史課(第12課。昭和11年6月5日廢止)戰略戰術課(第13課,昭和11年8月設。課長多由戰史課長兼任)
第5部(明治32年至明治41年間)
3.3.直屬機構(廢止時)陸軍大學校
陸軍中野學校
陸地測量部
陸軍氣象部
總務部
總務課:庶務班、電報班、主計官、軍醫官
教育課(第1課,昭和十八年3月起課長兼任教育總監部第1課長)
第1部(部長兼任大本營兵站總監部參謀長)
作戰課(第2課):作戰班、戰力班(昭和十六年以前為兵站班)、航空班(大正九年8月新設)、戰爭指導班(第1班,昭和十二年12月新設)、防衛班(昭和十八年10月新設)
編製動員課(第3課,昭和二十年4月起課長兼任陸軍省軍務局軍事課長):編製班、動員班、資材班
第2部
俄羅斯課(第5課):軍備班、兵要地誌班、文書諜報班(第10班)
歐美課(第6課):美班、英班、法班、德班、地圖班、戰況班
支那(中國)課(第7課):支那班、兵要地誌班
謀略課(第8課):總括班(第4班)、謀略班(第11班)
第3部(課長兼任大本營運輸通信長官)
鐵道船舶課(第10課。即運輸課)
通信課(第11課)
本邦戰史編纂部(昭和十七年3月23日由支那事變史編纂委員會改稱)
一度存在的機構
第4部(明治二十九年至昭和十八年間)
內國戰史課(昭和十一年與戰史課整合)
外國戰史課(昭和十一年與戰史課整合)
日俄戰史編纂課(大正二年3月31日廢止)
戰史課(第12課。昭和十一年6月5日廢止)
戰略戰術課(第13課,昭和十一年8月設。課長多由戰史課長兼任)
第5部(明治三十二年至明治四十一年間)

直屬機構

(廢止時)
陸軍大學校
陸軍中野學校
陸地測量部
陸軍氣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