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序鎮

武序鎮

武序鎮,男,1925年生,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鎮龍泉村人。 1955年,武序鎮從當時的天津師範學院歷史系畢業,到天津48中任教員。武序鎮退休后,看到農村落後的醫療條件,許多家庭因經濟窘迫,常常無錢治病。

簡介


武序鎮,男,1925年生,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鎮龍泉村人。
1938年5月,武序鎮隨時任八路軍冀豫邊區游擊大隊大隊長的父親武倫佩入伍,時年僅14歲。在部隊,他上過隨營學校,擔任過校宣傳隊分隊長、青年連測繪排排長,不久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5年,武序鎮從當時的天津師範學院歷史系畢業,到天津48中任教員。1982年,為照顧年邁的母親,武序鎮回鄉教學,1983年在伯延中學退休。
然而,退休並不是工作的結束,老人又自學成醫、開始了更加充實的義診人生。

義診


武序鎮退休后,看到農村落後的醫療條件,許多家庭因經濟窘迫,常常無錢治病。武序鎮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便萌生了在家門口為百姓治病行醫的想法。
看醫書、種藥材、為百姓看病開處方,這些幾乎是武序鎮退休后的全部生活。在獲得當時的縣衛生局頒發的行醫證書後,他更是全身心地撲在中草藥研究和義務行醫上。他起初只給本村鄉親們看病,后擴展到周圍40多個村莊。求診人數從每年的三四百人上升到一千三四百人。如今,經他診治的人數已難以統計。
武序鎮給人看病非常有思路。對疑難雜症,初診時他詳細詢問,建立病案,找出若干治療方案,反覆比較篩選,確定最佳方案。一旦複診,再根據初診結果,對症下藥。對於行動不便的患者,他還服務上門。
“國家已給我退休金了,我怎能再收鄉親們的錢”行醫三十載,他分文不取。有些人過意不去,總是要給他送些雞蛋、牛奶、菜、肉之類的,可武序鎮總是不要。即使是別人硬塞給他,他也會用別的方式再回贈給對方。在龍泉村,隨便走進一戶,沒有不知道“武醫生”的。提起他,滿是誇讚的聲音,說他是活雷鋒。“給大家看病的時候,我就沒有想著掙錢。如果想掙錢,早就開診所了。如今,農村的醫療條件好多了,但是仍然和城市有差距。我就是想在家門口用我自己的力量為他們做點什麼。大家都說我是活雷鋒,我可差得遠哩”老人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