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腔吸蟲病
人畜共患病
雙腔吸蟲病是由雙腔科、雙腔屬的矛形雙腔吸蟲和中華雙腔吸蟲寄生於牛羊肝臟膽管中引起的疾病。人也有感染的報道。本病分佈廣泛,在我國主要分佈在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省區。遼寧省廣泛存在矛形雙腔吸蟲病,對個別地區遼寧絨山羊的調查結果表明,感染率在80%以上,而中華雙腔吸蟲病感染相對較少。
矛形雙腔吸蟲:蟲體扁平,半透明,外觀呈“矛”形,新鮮蟲體呈棕褐色,固定后變為灰白色。蟲體長5~15毫米,寬1.5~2. 5毫米。口吸盤位於蟲體前端,腹吸盤位於口吸盤稍後方,二者相距不遠,腹吸盤大於口吸盤。睾丸兩個,近似圓形,稍有分葉,前後斜列於腹吸盤之後。卵巢呈圓形或不規則形狀,位於睾丸之後,卵黃腺呈細小的顆粒狀,位於蟲體中部兩側。子宮彎曲,充滿蟲體的後部。
矛形雙腔吸蟲在發育過程中,需要兩個中間宿主參加,中間宿主是陸地螺,補充宿主是螞蟻。成蟲在肝膽管和膽囊中產卵,蟲卵隨膽汁進入腸道,然後隨糞便排出體外,排出的成熟蟲卵內已含有發育好的毛蚴。蟲卵被中間宿主吞食后,毛蚴破卵殼而出,經胞蚴、子胞蚴階段后發育為尾蚴。尾蚴離開螺體,粘附於植物葉上或其它物體上,被補充宿主吞食,在補充宿主體內發育為囊蚴。牛羊吃草時,將含有囊蚴的螞蟻一起吞食而感染。幼蟲沿十二指腸、膽管逆行進入肝臟發育為成蟲。
1、1歲以上羊多發;春天多發;放牧羊多發。
2、羊在夏季反覆感染雙腔吸蟲,蟲體在畜體內由少聚多,由小到大,對牛羊產生機械刺激作用,並奪取機體的營養,加之毒素的逐漸增強。
3、羊表現出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臨床癥狀,表現為精神沉鬱,食欲不振,漸進性消瘦,溶血性貧血,下頜水腫,輕度結膜黃染,消化不良,拉稀、腹脹、喜卧等臨床癥狀。一般感染少量蟲體時,癥狀不明顯,但在冬春季即使是少量的蟲體也能出現嚴重的癥狀。
具有特徵性病變的臟器主要是肝臟。肝臟色澤變淡黃色或出現水腫,表面粗糙,膽管顯露,特別是在肝臟的邊緣部更明顯。膽管擴張,內皮細胞易脫落,粘膜面出現出血點或潰瘍斑,管壁增生、增厚。膽囊和膽管內有大量蟲體。
1.治療
丙硫苯咪唑:劑量要大。每公斤體重30~40毫克,口服。
2.預防
進行定期驅蟲,一般在初冬和春季各進行一次,驅蟲后的糞便要集中發酵處理。選擇高而且乾燥的草地放牧,以減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