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
漢語漢字
卻:quèㄑㄩㄝˋ。從去、從卩。骨與骨相合交接之瑞信是卩之範式。去、卩兩範式疊加。去卩無由接固退而卑之是卻之範式。
本義:退。如:卻步(因畏懼或厭惡而後退,如“望而卻卻”)。退卻。
衍義:引申指“退還、不受”。如:盛情難卻。
衍義:表示轉折。如:我來了,他卻走了。
衍義:引申指“去掉”:失卻、了卻。
衍義:又用作姓。
統一規範簡化為“卻”。
卻 quèㄑㄩㄝˋ
卻
2.退還,不受:盛情難卻。卻之不恭:舊時的客套話,常與’受之有愧‘連用。
3.表示轉折:我來了,他卻走了。
4.去掉:失卻。了卻。
卻
卻què
〈動〉
● ● (形聲。本作“卻”,俗字作“卻”。從卩,谷(què)聲。卩(jié),象人下跪的樣子,即腿骨節屈曲的樣子。從“卩”與腳的活動有關。本義:退)
● ● 同本義
卻,節慾也。——《說文》。按:“退也”。
卻行仄行。——《考工記·梓人》
吾行卻曲。——《莊子·人間世》
怒戰慄而卻。——《戰國策·秦策》
卻下而載之。——《儀禮·既夕禮》
卻騏驥以轉運兮。——《楚辭·愍命》
北救趙而卻秦。——《史記·魏公子列傳》
已卻秦存趙。
持璧卻立。——《史記·廉頗藺相列傳》
曳笏卻立。——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 ● 又如:退卻(向後撤退;畏難後退);卻走(退避;退走);卻還(退還);卻避(退避);卻歸(退歸);卻略(退身);卻去(後退;離去);卻生(後退貪生);卻立(後退站立)
● ● 除;去
● ● 又如:卻扇(古代婚禮行禮時,新娘以扇遮面,交拜後去扇);卻惑(去邪;消除疑難);了卻(了結)
● ● 避;避免
是時李少君亦以祠灶穀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史記·封禪書》
● ● 又如:卻老(避免衰老);卻死(避死)
● ● 拒絕。如:卻情勿過(礙著情面推辭不掉);卻絕(拒絕);卻妝(拒受嫁妝)
● ● 迴轉;返回。如:卻回(迴轉);卻望(回頭遠望);卻顧(回顧,迴轉頭看)
● ● 反覆。如:卻論(反覆論難);卻顧(反覆考慮)
詞性變化
卻què
〈連〉
● ● 用在偏正複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動作、行為或狀況,表示轉折,相當於“但”、“但是”、“可是”
一連數日,施恩來了大牢里三次,卻不提防被張團練家心腹人見了。——《水滸傳》
● ● “反而”“然而”。如:這個嚇得膽戰心驚、惶惶不安並滿腹牢騷的人…卻具有掌權和發號施令的能力
卻què
〈助〉
● ● 用在動詞后,相當於“掉”,“去”。如:冷卻;忘卻;失卻信心;拋卻舊包袱
卻què
〈副〉
● ● 固然
好卻十分好了,只是一件,這孩兒生下來,晝夜啼哭,乳也不肯吃。——《喻世明言》
● ● 再
卻與小姑別。——《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卻坐促弦弦轉急。——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 ● 又如:卻又(再);卻再(再)
● ● 還。如:卻是(還是)
● ● 才。如:卻才(方才)
● ● 恰;正。如:卻好(恰好;正好);卻如(恰如;好像);卻待(恰待;正要)
● ● 剛剛。如:卻才(剛才)
忘卻推卻退卻卻說了卻卻步失卻卻病謝卻拋卻冷卻除卻省卻披卻
回卻畏卻卻非壅卻卻望卻敵復卻餒卻研卻脫卻攘卻卻避卻退卻頓
謙卻卻惑識卻判卻卻死免卻誤卻邪卻卻倒卻背卻行卻還縮卻脫卻
《唐韻》俗卻字。
(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慾也。從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為不恭。
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注》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
又《儀禮·士昏禮》啟會,卻於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卻。
又訛作㕁。
方言集匯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kiok7[沙頭角腔]kiok7[東莞腔]kiok7[海陸豐腔]kiok7[寶安腔]kiok7[客英字典]kiok7[陸豐腔]kiok7[梅縣腔]kiok7
粵語:koek3
潮州話:kiag4(khiak)
贛方言:qiɔ5,卻薄
忘卻推卻退卻卻說了卻卻步失卻卻病謝卻拋卻冷卻除卻省卻披卻
回卻畏卻卻非壅卻卻望卻敵復卻餒卻研卻脫卻攘卻卻避卻退卻頓
謙卻卻惑識卻判卻卻死免卻誤卻邪卻卻倒卻背卻行卻還縮卻脫卻
駐紅卻白 | 貂卻 | 誅卻 | 有卻 | 小卻 | 遺卻 | 閉門卻掃 | 引卻 |
盛情難卻 | 眙卻 | 偃卻 | 邪卻 | 消卻 | 剗卻 | 長慮卻顧 | 竄卻 |
閉門卻軌 | 研卻 | 誤卻 | 畏卻 | 望而卻步 | 枉卻 | 杜門卻掃 | 丟卻 |
長念卻慮 | 識卻 | 省卻 | 謝卻 | 僧卻崎 | 舍卻 | 趦趄卻顧 | 擯卻 |
擺袖卻金 | 拗卻 | 敗卻 | 第卻 | 奪卻 | 勝卻 | 閉關卻掃 | 別卻 |
上古音系
字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卻 | 郤 | 鐸 | 無 | kʰaɡ | 俗同卻見漢簡 |
廣韻
字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卻 | 卻 | 去約 | 溪 | 藥開 | 藥 | 入聲 | 三等 | 開口 | 陽 | 宕 | 入十八藥 | kʰi̯ak | kʰĭak | kʰiak | kʰiɑk | kʰɨɐk | kʰiɐk | kʰɨak | que | khiak | qiak | 俗 |
蒙古字韻
字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修正 |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修正 | 音譯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卻 | ꡁꡞ | khi | k'i | 入聲 | |||||
卻 | ꡁꡠꡓ | khew | kʼɛw | 入聲 |
洪武正韻牋
字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卻 | 卻 | 乞約 | 六藥 | 陽 | 入聲 |
分韻撮要
字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卻 | 卻 | 溪 | 著 | 第九張掌帳著 | 陰入 | 退也止也不受也 |
忘卻、推卻、退卻、卻說、了卻、謝卻、卻步、卻病、失卻、省卻
杜門卻掃、盛情難卻、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