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手榴彈

1926年金陵炸彈廠生產的武器

馬尾手榴彈,帶尾巴的手榴彈,也稱麻尾手榴彈,這種手榴彈比較奇怪,一個圓圓的彈體後面結著一根粗粗的麻繩,有點像中國古代的流星錘

有關記載


馬尾手榴彈
馬尾手榴彈
中國有徠關麻尾手榴彈最早的生產記載是在1926年,上海、金陵、廣西等廠均有生產,其中金陵炸彈廠(后改第四集團軍軍械處炸彈部)製造時間最長,該廠最初在德人薛培及中國人賴瑞麟主持下,於1926年仿製麻尾“新式手榴彈”,又稱“白鐵衝鋒手榴彈”和“生鐵撞針手榴彈”。在廣州瘦狗嶺表演時曾受北伐軍將領的好評,因而組織大規模製造。

結構


馬尾手榴彈
馬尾手榴彈
麻尾手榴彈的結構,蛋形彈殼為生鐵鑄造,外徑約55MM,長約93MM,外表有預製的縱橫小槽,裝有撞針、撞針簧、底火等組成的著發機構,用保險閂保險,無外殼保護。彈底結一條麻與棕制的麻尾,長約700~900毫米,以便手握甩出和導向。這種類似投石索之類的武器最著名的使用記載就是大衛用此做掉了巨人歌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