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盧浮宮的結果 展開
- 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
- 盧浮宮和任天堂開發的3DS掌機遊戲
- 百合屬栽培品種
盧浮宮
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
盧浮宮(法語:Musée du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
現為盧浮宮博物館,佔地約198公頃,分新老兩部分,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佔地面積為24公頃,是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
2020年3月1日,盧浮宮因新冠疫情暫時閉館;3月4日中午,盧浮宮博物館已重新恢復對公眾開放。3月13日,盧浮宮再次宣布從當晚6點開始全面對外關閉。2021年5月19日,法國盧浮宮博物館重新開放。
盧浮宮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該宮始建於1204年,當時只是菲利普·奧古斯特二世皇宮的城堡。該宮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佔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盧浮宮共分希臘羅馬藝術館、埃及藝術館、東方藝術館、繪畫館、雕刻館和裝飾藝術館6個部分。
1204年,在十字軍東征時期,為了保衛北岸的巴黎地區,菲利普二世在這裡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納河的城堡,主要用於存放王室的檔案和珍寶,同時也存放他的狗和戰俘,當時就稱為盧浮宮。查理五世時期,盧浮宮被作為皇宮,因而使它成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築物了。

盧浮宮
在以後的350年中,隨著王室貴族們越來越高地尋歡作樂的要求,他們不斷增建了華麗的樓塔和別緻的房間。然而在其後的整整150年間,盧浮宮卻並無國王居住。
16世紀中葉,弗朗西斯一世繼承王位后,便把這座宮殿拆毀了。他下令由建築師皮爾·萊斯科在原來城堡的基礎上重新建築一座宮殿。弗朗西斯還請當時著名的畫家為他畫肖像,他崇拜義大利派的畫家,購買了當時義大利最著名的畫家法埃洛的繪畫。包括《蒙娜麗莎》等珍品。弗蘭西斯一世的兒子亨利二世即位后,把他父親毀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來。亨利喜愛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建築藝術的裝飾,對義大利式的建築並不感興趣。他沿襲了父親的嗜好,但卻沒有他父親一樣的審美觀。
亨利四世在位期間,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盧浮宮最壯觀的部分――大畫廊。這是一個長達300米的華麗的走廊,走廊非常長,亨利在這裡栽滿了樹木,還養了鳥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騎著馬追捕狐狸。路易十四是法國歷史上著名的國王,他被稱為太陽王。他登基時只有5歲,在盧浮宮做了72年的國王――法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路易十四把盧浮宮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並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麗堂皇的畫廊。他購買了歐洲各派的繪畫,包括卡什代、倫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戀藝術和建築,致使法國的金庫空虛。路易十六在位期間,爆發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盧浮宮“競技場”院子里建立了法國革命的第一個斷頭台。1792年5月27日,國民議會宣布,盧浮宮將屬於大眾。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公共博物館。這種狀況一直延續了6年,直到拿破崙一世搬進了盧浮宮。
拿破崙在這座建築的外圍修建了更多的房子,並增強了宮殿的兩翼,還在競技場院里修建了拱門,拱門上的第一批雕刻馬群是從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上取下來的。拿破崙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裝飾盧浮宮,他把歐洲其他國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藝術品搬進了盧浮宮。拿破崙不斷地向外擴張,並稱雄於歐洲,於是幾千噸的藝術品從所有被征服的國家的殿堂、圖書館和天主教堂運到了巴黎。拿破崙將盧浮宮改名為拿破崙博物館,巨大的長廊也布滿了他掠奪來的藝術品。在盧浮宮裡,拿破崙的光彩持續了12年,一直到滑鐵盧戰役的慘敗。對拿破崙來說,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須屬於法國。這樣的觀點是德國人、義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所不能接受的。拿破崙失勢后,他們來到盧浮宮,約有5000件藝術品物歸原主。但由於法國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國人的說服力,仍然有許多他掠奪的藝術品被留在了盧浮宮。拿破崙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盧浮宮建造以來所遇到的投資最多的“建築人”,5年內的建築比所有的前輩在700年內修建的還要多。3個世紀以前想到的宏偉的設計圖留給了拿破崙三世來完成,當它竣工后,盧浮宮變成了皇家慶祝活動的場所,富麗堂皇是拿破崙三世修建任何東西的特點。這樣,直到拿破崙三世時,盧浮宮整個宏偉建築群才告以完成,前後將近600年。
1981年9月,弗朗索瓦·密特朗在當選為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后舉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許諾:“讓盧浮宮恢復原來的用途”,這指的是讓財政部搬出“黎塞留側翼”。“黎塞留側翼”建於1852~1857年間,長195米,寬80米,是盧浮宮的一個組成部分,自1871年以來一直由財政部佔據。1989年7月當時的財政部長愛德華·巴拉迪爾在再三請求下方才離開這賞心悅目的地方。“黎塞留側翼”的收回及開放,一下子使盧浮宮增加了2.15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3個庭院和165個新展廳,共展出藝術品1.2萬件,其中3000件是從存放室取出的,盧浮宮博物館的展品由此大大增加。
2019年10月24日,為紀念達·芬奇逝世500周年,達·芬奇繪畫生涯大型回顧展在盧浮宮拉開帷幕。截至2020年2月25日,法國巴黎盧浮宮宣布,為期4個月的《達·芬奇作品展》於2020年2月24日結束,共吸引近110萬參觀者,打破了盧浮宮主題展覽參觀人數的歷史紀錄。
2021年3月26日,盧浮宮發布新聞公告說,上線的網站首次將所有館藏文物彙集在一起,包含48萬條記錄,涵蓋了展廳文物、出借文物以及庫房保存文物。網站將館藏文物按門類和主題分類,支持高級搜索功能,並且提供互動式地圖,優化線上瀏覽體驗。
2021年4月,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全新中文官網正式上線。據其官網介紹,館藏藏品資料庫已同步推出,收錄了48萬餘件盧浮宮博物館和歐仁·德拉克洛瓦國家博物館收藏的藏品。
年表
公元1066年 阿斯汀戰役
公元1099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佔領耶路撒冷
公元1180年奧古斯特統治開始(1180-1223)
公元1187年 盧浮宮聖多瑪斯教堂的建造
公元1214年布維內戰役
公元1226年路易九世開始統治(1226-1270)
公元1348年 大鼠疫流行
公元1380年查理五世逝世
公元1358年 巴黎大暴動
公元1453年拜占庭的衰敗
公元1517年宗教改革運動開始
公元1528年 盧浮宮的大塔樓遭到破壞
公元1546年 建築師勒思高改建盧浮宮
公元1572年 聖巴赫特雷米大屠殺
公元1594年 亨利四世進駐巴黎
公元1598年 南特赦令
公元1656年 羅馬內利為盧浮宮裝潢雕飾(1656-1658)
公元1661年 路易十四開始統治(1661-1715)
公元1665年 貝南的計劃
公元1685年 廢除南特赦令
公元1690年 法蘭西學院開始設於盧浮宮(1690-1699)
公元1699年 盧浮宮首次舉辦沙龍展
公元1711年 華譯完成《前往西戴島朝聖》
公元1715年 路易十五開始統治(1715-1774)
公元1751年 開始編纂百科全書(1751-1780)
公元1763年 城門大火
公元1768年 盧浮宮轉型成皇家博物館
公元1774年 路易十六開始統治(1774-1792)
公元1789年 7月14日攻佔巴士底監獄
公元1792年 8月10日君主制結束
公元1793年 8月10日盧浮宮博物館開幕
公元1803年 盧浮宮拿破崙博物館成立
公元1826年 商博良埃及博物館成立
公元1827年 海軍博物館成立
公元1830年 七月革命
公元1848年 大革命
公元1849年 建築師杜邦重建盧浮宮
公元1852年 7月25日勒富偉負責新盧浮宮工程
公元1870年 法蘭西第二帝國結束
公元1871年 巴黎公社成立
公元1871年 5月23日杜勒麗宮和皇家宮殿遭焚毀
公元1882年 杜勒麗宮被夷為平地

盧浮宮
公元1930年 海軍博物館搬到謝洛宮
公元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1939-1945)
公元1953年 喬治巴克負責國王接待廳穹頂的裝飾工程
公元1958年 第五共和國成立
公元1981年 大盧浮宮計劃開始
公元1989年 柏林圍牆拆毀
公元1989年 金字塔開幕典禮
公元2000年 黎希留館閉幕典禮
盧浮宮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首都巴黎塞納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後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餘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
盧浮宮東立面是歐洲古典主義時期建築的代表作品。據統計,盧浮宮博物館包括庭院在內佔地19公頃,自東向西橫卧在塞納河的右岸,兩側的長度均為690米,整個建築壯麗雄偉。用來展示珍品的數百個寬敞的大廳富麗堂皇,大廳的四壁及頂部都有精美的壁畫及精細的浮雕。
盧浮宮東立面全長約172m,高28m,上下照一個完整的柱式分作三部分:底層是基座,中段是兩層高的巨柱式柱子,再上面是檐部和女兒牆。主體是由雙柱形成的空柱廊。中央和兩端各有凸出部分,將裡面分為五段。兩端的凸出部分用壁柱裝飾,而中央部分用椅柱,有山花,因而主軸線很明確。立面前有一道護壕保衛著,在大門前架著橋。橫向展開的立面,左右分5段,上下分3段,都以中央一段為主的立面構圖。法國傳統的高坡屋頂被義大利式的平屋頂代替了,盧浮宮東立面在高高的基座上開小小的門洞供人出入。
更有大量希臘、羅馬、埃及及東方的古董,還有法國、義大利的遠古遺物,陳列面積5.5萬平方米。盧浮宮正門入口處的透明金字塔建築是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傑作。

盧浮宮

盧浮宮
2018年3月29日,歐仁·德拉克洛瓦大型回顧展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舉行。德拉克洛瓦是法國繪畫巨匠之一,本次展覽由盧浮宮博物館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共展出180幅作品。這是自1963年在巴黎舉辦的紀念藝術家逝世百周年展覽后最大規模的一次回顧展,對其職業生涯的幾個重要時期進行一次梳理,同時也是致敬於這位偉大藝術家。展覽將持續至7月23日。

古羅馬藝術館
盧浮宮館藏雖豐,但慕名而來的觀眾卻難窺廬山真面目。因為它的6個展館僅在星期一、三兩天基本全部開放,其餘4天輪流開放,星期日只開一半。而且展品僅佔全部館藏的1/3。如今它的藏畫就有15000件,但平時用以出展的不過2000多幅,因此有幸目睹盧浮宮全部珍藏的人寥寥無幾。置身於40萬件藝術珍品的包圍之中,無論是誰都會面對藝術本身或隱含其中的歷史的情緒的沉積浮想聯翩──盧浮宮的魅力也正在於此。
密特朗總統對盧浮宮博物館做出的另一貢獻是邀請著名的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為博物館設計新的入口處。貝聿銘先生經過深思熟慮,提出建造一個“金字塔”的方案。這座“金字塔”為盧浮宮博物館,也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有了這座“金字塔”,觀眾的參觀線路顯得更為合理。觀眾在這裡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歡的展廳,而不必像過去那樣去一個展廳而要穿過其他幾個展廳,有時甚至要繞行七八百米。一個現代的博物館,後勤服務設施一般佔總面積的一半。過去盧浮宮博物館只有20%的面積用於後勤。有了這座“金字塔”,博物館便有了足夠的服務空間,包括接待大廳、辦公室、貯藏室以及售票處、郵局、小賣部、更衣室、休息室等,盧浮宮博物館的服務功能因此而更加齊全。

金字塔
東方藝術館建於1881年,共有24個展廳,3500件展品。這些展品主要來自西亞和北非地區,包括敘利亞、黎巴嫩、巴基斯坦、伊朗等國。這些展品出自十分久遠的年代,如公元前2500年的雕像、公元前2270年的石刻、公元前2000年燒制的泥像等。其中帶翅膀的牛身人面雄偉雕像(公元前8世紀)最為有名,曾在杜爾·沙魯金(現為伊拉克赫爾沙巴德)守衛過亞述國王薩爾貢二世的宮殿大門。這些巨大的牛身人面像來到法國經歷過一段曲折的歷史。1843年,法國人保羅-埃米爾·博塔發現了這些雕像,冒著各種危險將它們運到巴黎。其中兩個雕像於1847年陳列在盧浮宮內的世界上第一個亞述博物館中,第三個雕像在淺鹽湖的船舶失事中倖免於難,於1856年運到巴黎。第四個雕像則沉入湖底,是用石膏塑像替代的,第五個雕像是惟一的一頭頭部轉向參觀者的公牛。在“東方古文博物館”第四廳,陳列著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該法典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巴比倫,共282條,以鍥形文字刻在一塊黑色玄武岩上。玄武岩高2.5米,中部為282條法令全文,上部的人物像是坐著的司法之神向站著的漢謨拉比國王親授法律,國王則右手致答謝,以示對神授的法律表示尊敬。
古埃及藝術館建立於1826年,早於東方藝術館,共有23個展廳,收藏珍貴文物達350件。這些文物包括古代尼羅河西岸居民使用的服飾、裝飾物、玩具、樂器等。這裡還有古埃及神廟的斷牆、基門、木乃伊和公元前2600年的人頭塑像等。
![盧浮宮[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a/mbad1f2246193c11914940cafb679fd0a.jpg)
盧浮宮[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薩姆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創作於公元前3世紀,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座無頭無手的雕像,1863年從薩姆特拉斯島的神廟廢墟中發掘出來。該雕像儘管已失去了手和頭,但看得出她正迎風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場戰爭的勝利。根據研究,這是雕塑家為紀念希臘羅地島的一場勝利海戰而製作的。勝利女神迎風微微前傾身軀,健美的胸部披著薄薄的長袍,體魄健壯而又不失輕靈,富有質感。女神雖然失去了頭部和雙臂,但在人們的眼裡它仍是完整的。勝利女神每天受到成千上萬人的瞻仰,成為已知雕像中表現熱情奔放與動態的作品。“維納斯”對於人們來說更加熟悉了。她身高2.02米,創作於公元2世紀。她是希臘的美神,不知傾倒了多少崇拜者,她的周圍每天擠滿了觀眾。她半裸著身軀,極為端莊、自然,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最傑出的作品。
盧浮宮繪畫館所收藏的繪畫之全、之珍貴是世界上各藝術館不能比擬的。繪畫館共有35個展廳,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國畫家的作品,三分之一來自外國畫家,14~19世紀的各種畫派的作品均有展出。比較傑出的作品有:富凱的《查理七世像》(15世紀)達·芬奇的《岩間聖母》(16世紀)拉斐爾的《美麗的園丁》(16世紀)勒南的《農家》(17世紀)里戈的《國王路易十四像》(18世紀)路易·達維德的《拿破崙一世在巴黎聖母院加冕大典》(19世紀)德拉克魯瓦的《肖邦像》(19世紀)安格爾的《土耳其浴室》(19世紀)等。
雕像館成立於1817年,共有展廳27個,展品1000多件,多為表現宗教題材的作品,部分為表現人體和動物的作品。在這裡可以看到著色髹金的木刻《基督受難頭像》、《十字架上的耶穌》、《聖母與天使》、義大利的雕塑《聖母與孩童》、17世紀的《童年時期的路易十四》,18世紀的名人像《伏爾泰》,19世紀的群塑《舞蹈》等。
《斷臂維納斯》已經是世界家喻戶曉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傳是古希臘亞歷山德羅斯於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其雕像於1820年2月發現於愛琴海的希臘米洛斯島一座古墓遺址旁,是一尊手臂殘缺的大理石雕塑。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勻稱,衣衫滑落至髖部,右臂殘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線美,顯得端莊而嫵媚。法國重金收買后陳列在盧浮宮特辟的專門展室中,以其絕世魅力震動了世界,從此,“斷臂維納斯”就著稱於世,成為愛與美的象徵。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徵豐饒多產的女神。在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阿佛洛狄忒是愛與美的女神。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她掌管人類愛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動植物的生長繁殖。生於海中,以美麗著稱。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後,遂把她嫁給了醜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並生下小愛神厄洛斯。后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爭。

斷臂維納斯
“維納斯”能收藏在盧浮宮是很偶然的。1820年,希臘愛琴海米洛島上的一位農民在挖土時發現了一尊美神。消息傳出,正好有一艘法國軍艦泊在米洛港,艦長得知消息后立即趕到現場,想買下,卻沒有現金。結果,“維納斯”被一位希臘商人買下,並準備運往君士坦丁堡。眼見寶物就要失去,法國人不甘心,立即驅艦前去阻攔。雙方發生了混戰,結果使珍品遭到損壞,雕像的雙臂被打碎。雙方爭執不下,後由米洛地方當局出面解決,由法國人用錢買下雕像,貢獻給法國國王。就這樣,“維納斯”被運到法國,在當時立即引起轟動。
女神的形象表現出古典希臘女性的典型特徵:橢圓的臉,筆直的鼻樑,豐滿的前額,稍翹的嘴角,潤滑的下巴。神情端莊、嫻靜、凝重,體形修長,左腿微曲,顯露了曲線的起伏節奏。她豐滿而聖潔,柔媚而單純,優雅而高貴,充溢著青春與生命的意趣,這是靈與肉的統一,是愛與美的和諧圓融,是神與人的自然合一,構成了人體美的宇宙,是人類追求女性美的理想化標誌。法國雕塑大師羅丹讚歎說:“這簡直是真的肌肉,撫摸她可以感到體溫的!”
勝利女神的頭和手臂都已丟失,但仍被認為是古希臘雕塑的著名大作,不論從哪個角度,觀賞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勝利女神展翅欲飛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傾,那健壯豐腴、姿態優美的身軀,高高飛揚的雄健而碩大的羽翼,都充分體現出了勝利者的雄姿和歡呼凱旋的激情。海風似乎正從她的正面吹過來,薄薄的衣衫隱隱顯露出女神那豐滿而富有彈性的身軀,衣裙的質感和衣褶紋路的雕刻令人嘆為觀止。向後飄揚的衣角和展開的雙翅構成了極其流暢的線條,腿和雙翼的波浪線則構成一個鈍角三角形,加強了前進的姿勢。

勝利女神
所有繪畫作品中,最為傑出、最受人矚目的自然是達·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傑作《蒙娜麗莎》。《蒙娜麗莎》被置放在盧浮宮二樓中間的一個大廳中,被鑲在牆壁內,顯然是特別的保護。玻璃罩周圍射出的柔和的燈光,足以使觀眾看清畫面的各個細節。《蒙娜麗莎》又稱《永恆的微笑》,被認為是西歐畫史上首幅側重心理描寫的作品。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空氣透視”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畫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更奇妙的在於,在這幅名畫之前,不論你從哪個角度看,她那溫和的目光總是微笑地注視著你,生動異常,彷彿她就在你身邊。

蒙娜麗莎
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卡羅·佩德雷蒂認為,蒙娜麗莎身後的背景是義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諾橋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證據是,達·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約100公里的芬奇鎮,並曾經在阿雷佐生活過,這一地區的原始景觀與《蒙娜麗莎》的背景幾乎完全一樣,因此,達·芬奇很有可能採用這一地區的田園景色作為《蒙娜麗莎》的背景。當佩德雷蒂的這一觀點在達·芬奇繪畫國際研討會上宣布后,許多美術史專家都對他的研究結果表示肯定。
這幅作品出自十七世紀的荷蘭大畫家維梅爾之手。畫中人物專註的神情以及用淺灰背景提色的手法都堪稱經典。
畫中的女子屬於維梅爾出生地——台夫特(Delft)的小資產階級,她正全神貫注於手中的花邊活計。女子在縫紉台上擺弄著紡錘、別針和綉線。左邊縫紉包的色彩十分絢麗,裡邊可以放置各種縫紉用具。花邊活計是荷蘭文學和繪畫作品中屢見不鮮的表現主題,是用來表現婦德的傳統方法。近景中的那本小書為聖經無疑,這更增強了畫作的道德和宗教寓意。

織花邊的少女
作品小巧的外觀(是維梅爾尺寸最小的畫作)和畫中人物的居中安排帶來一種愜意的舒適感覺。維梅爾的過人之處就在於能夠通過不同的畫面層次重現肉眼觀察物體時所特有的視覺變形效果。正因為如此,少女手中聚焦了眾人視線的花邊就以極度細緻的手法表現了出來,尤其是少女指間那根纖細無比的白色綉線。相反,當我們稍稍遠離視覺中心點時,畫中物品的輪廓就變得模糊起來,儘管它們處於近景位置。縫紉包中露出的白線和紅線有著截然不同的細緻度,這恰恰是近似抽象手法的精妙之處。以點畫法繪出的帷幔採用了純色,也是模糊視覺效果的組成部分。
《皮埃羅》(Pierrot),舊名《丑角吉爾》(Gilles)。這是十八世紀法國畫壇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華托的名作之一。皮埃羅是整幅畫的中心人物,形象與真人等身。畫面下方是和皮埃羅一樣來自義大利喜劇中的幾個人物,令畫作增添了神秘之感。
皮埃羅是十八世紀風行歐洲的義大利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畫中的皮埃羅手臂自然垂擺,站在我們面前。過短的褲子和過長的衣袖都突出了人物的笨手笨腳。仰角取景的方式增加了畫面的沉重和凝滯感,畫中人物似乎也不堪重負。皮埃羅身上散發出一種神秘氣息:一方面這是個精緻漂亮的人物,鮮亮的白色衣裝反射出銀色的光澤;另一方面,這又是個遠離他人的孤獨丑角,反映出人物的脆弱一面。兩種氣息的交織正是華托這幅《皮埃羅》的精華和韻味所在。這幅作品曾名為《丑角吉爾》,但現在使用更多的名稱是《皮埃羅》,因其更貼近畫作內容。而作品為何而作仍是不解之謎:是咖啡館,還是市集表演的招牌?是受人之託所做還是為畫而畫?

皮埃羅
皮埃羅的身邊圍繞著義大利一種民間戲劇形式——即興喜劇中的人物。佔據了整個畫面高度的皮埃羅以天空為背景,而其他的義大利喜劇人物則以半身形象出現在樹葉的後面,跟隨在他身邊。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是皮埃羅平時的四個夥伴:頭戴雞冠帽的雷昂德若斯(Leandros)。身邊陪伴著一位臉頰紅潤、略帶鄉土氣息的年輕女子,可能是伊莎貝拉(Isabella),一個詭計多端的情人,有時會引誘皮埃羅。在她的身邊是身著火紅色衣裝、總是出現在右側的梅澤蒂諾(Mezzetino),是義大利喜劇中的好鬥角色。梅澤蒂諾手牽一根拴驢繩,驢背上騎著個老郎中,身穿細布大縐領的深色衣服:華托畫筆下一個面帶詭異微笑的神秘人物。
這幅畫作於1838年為路易•拉卡茲博士所得,他以收藏十八世紀的藝術品而著稱。路易•拉卡茲博士在1869年將其私人收藏遺贈給了盧浮宮博物館,這部分藏品構成了博物館十八世紀法國繪畫藏品最初的核心部分。路易•拉卡茲博士對《皮埃羅》這幅畫的痴迷眾所周知,就像一位與他同時代的人所描述的那樣:“這是拉卡茲先生最鍾愛的畫作:他看著《皮埃羅》傳遍客廳,調動起整間屋子的氣氛,之後又回到喜笑顏開的賓客們中間,始終佔據著焦點位置。”
《漢謨拉比法典》(Codice di Hammurabi)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律。
這塊石碑於20世紀初年在現在伊朗境內的蘇薩古城出土,是一塊高達2米多的玄武岩。石碑於公元1760年雕刻於如今伊拉克境內的巴比倫,約3000年後被作為戰利品帶到伊朗的蘇薩。玄武岩是一種非常堅硬的火山岩,難以雕刻,人們至今仍然驚異於法典雕刻的精確度。
漢謨拉比不僅把巴比倫塑造成美索不達美亞平原上一座富饒而馳名的首都,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決定將口頭命令轉化為成文法律的君主。
石碑分成兩部分:上半部分刻有浮雕人物,下半部分則是法律文本。左邊站立的人物形象,就是漢謨拉比,他象徵性地從太陽神夏馬修(Shamash)手中接過法律,太陽神是正義的守護神,背後閃著火焰。如你所見,兩個人物線條僵硬方正,並不自然,讓你明白到巴比倫的藝術著重於人物和場景的清晰明了,而並不太計較是否逼真。
而下方雕刻的是楔形文字,書法優美,上面書寫著282條法律,分成各個章節。文本的內容涵蓋人類共同生活的各個方面,涉及不同犯罪類別。大部分法則的指導原則是“同等報復法”,也就是說,如果有人故意對你施加傷害,你有權以同等程度的傷害加以報復。簡而言之,就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懲罰的公平性只對同一社會階層的人生效。如果一個貴族的兒子被另一個貴族所殺,作為報復,他可以殺死對方的兒子。如果被殺的是一名奴隸,則可賠償了事。

漢謨拉比法典
雕像發現於蘇薩(今伊朗所在地),很可能是在公元前十二世紀,連同其他被劫掠的藝術珍品一起被舒特魯克• 納克杭特作為戰利品帶走的。雕像表現的是一位美索不達米亞君王的形象,頭戴高邊的國王帽冠,其特點與公元前第三個千年末、第二個千年初時典型的皇家帽冠吻合。雕像的面部糅合了傳統手法和寫實主義,令人驚嘆。頭像的眉毛呈魚骨形,大量層層疊疊的小圓環精心地排列成鬍鬚,體現出當時的風尚。但頭像的面部表情刻畫出人物的年齡、性格和情感狀態,這與《漢謨拉比法典》石碑上皇家人物像靜止、不具人格特徵——表現身處正式禮儀活動中的統治者——截然不同,該雕像是為遠觀而設計的。一雙半睜半閉的杏核眼,濃重的黑眼圈和瘦削的臉頰都突現出人物的嚴峻莊重——或許正像晚年的漢謨拉比王——和漫長豐富的人生經歷。這種自然的,甚至略帶表現主義手法的藝術風格,與美索不達米亞的傳統雕塑作品迥然不同。這種風格更接近於同時期埃及中王國法老雕像的風格,如賽索斯特里斯三世(公元前1887-1850年)或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約公元前1850-1800年)都以老年人像的形式出現。這尊頭像可能是在受到外來影響的工坊中完成的,很可能遠離慣常的創作中心,從而受傳統雕像風格的影響也就較少。

漢謨拉比頭像
1850年的一天,有位青年來到盧浮宮。他多半時光就是流連於藝術大師的繪畫前。魯本斯畫面那激情洋溢的華美色調,委拉斯開茲筆下人物的高雅氣度,戈雅用粗獷奔放的筆觸塗抹出人體的美妙,都是他久久觀摩的對象。連著六年,這個青年成為盧浮宮的常客。連門衛都已熟悉他飄逸的身影。
13年後,在1863年,有兩幅油畫《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亞》引發了法蘭西藝壇的廣泛爭議。畫面上女性的裸體同樣柔美,但竟然冷嘲似地流露出對傳統藝術的反叛氣息。那兩幅畫的作者,就是那個曾連續六年在盧浮宮觀摩大師名作的青年馬奈,如今他已成為敢於創新的畫家。又過了十多年,馬奈的那幅《奧林匹亞》,竟然也被作為珍藏品收入盧浮宮,公開陳列,供人欣賞。

盧浮宮
2014年7月9日,法國當局挫敗了一起針對埃菲爾鐵塔、盧浮宮以及核電站的恐怖襲擊圖謀,正在積極尋求採取更為嚴格的反恐措施。法國警方破譯了一名阿爾及利亞籍男子與伊斯蘭馬格裡布基地組織一名高級成員之間的多條加密簡訊,從而發現了這起襲擊圖謀。
這名男子現年29歲,是個屠夫,住在法國南部的沃克呂茲,被警方稱為“阿里·M”。法國《巴黎人報》報道,伊斯蘭馬格裡布基地組織2014年4月向阿里·M徵詢關於發動恐怖襲擊的意見,阿里·M認為可以襲擊法國核電站、機場以及埃菲爾鐵塔、盧浮宮等地標性建築。
伊斯蘭馬格裡布基地組織隨後建議阿里·與另一名恐怖組織成員一同飛往阿爾及利亞,以接受“軍事訓練和戰鬥技能培訓”,阿里·M表示同意。
2015年3月9日,法國盧浮宮現巨型哈哈鏡“牆壁”時空扭曲。
2017年2月3日,一名持刀男子企圖闖入博物館盧浮宮,並攻擊駐守的士兵,結果被士兵開槍擊倒重傷。警方將這2017起事件列為恐怖襲擊。事發后,警方也封鎖了周圍街道。當局也宣布盧浮宮關閉,到4日才重新開放。
2020年3月1日,受疫情影響,盧浮宮博物館閉館。3月4日,盧浮宮重新開放。3月8日,時隔38年,盧浮宮失竊的16世紀罕見盔甲終於物歸原主。
開放時間及價格
門票:全日制門票,12歐元/人(除臨時展覽外);星期三和星期五晚上(18:00到21:45)門票6歐元/人(除臨時展覽外);臨時展覽門票,11歐元/人;
聯票(包括臨時展覽和永久陳列),14歐元/人;星期三和星期五晚上(18:00到21:45)的聯票11歐元/人(包括臨時展覽和永久陳列)。
未滿18歲的遊客、殘疾人、教授藝術的老師、領救濟少於6個月的失業者進入盧浮宮免票;而年齡在26歲以下的歐盟經濟區青年及持有“教育學院通票”的教師可免費參觀星期五晚上(18:00到21:45)免票。歐盟經濟體成員國成員免票。
每個月的第一個周末對所有遊客免門票。
註:從2009年6月起,法國政府規定,國內博物館全面對26歲以下持有歐盟學生證的學生免費開放。
開放時間:09:00到18:00,星期三到星期五時,到21:45才會結束。每周二休息,此外,1月1日、5月1日、8月15日、12月25日等公共假日也不對外開放。
因為工作人員的有限,盧浮宮的展廳在一周內的開放時間各不相同;
雕塑館
展示11世紀到15世紀義大利西班牙雕塑品的展廳和展示12世紀到16世紀北歐雕塑品的展廳星期五晚上不對外開放,其他展廳全天開放;
繪畫館
4至16展廳星期五晚上和星期四不對外開放,21至39展廳星期一不對外開放,展廳A至F星期五晚上、星期一和星期六不對外開放,展廳A至C、1至49,星期一不對外開放,34到49展廳星期天不對外開放,展廳50到73星期四不對外開放,展廳50到63星期五晚上和星期天不對外開放,展廳15至25、27至31,星期一、星期三、星期天和星期五晚上不對外開放,其他展廳全天開放;
古埃及藝術館
2至19展廳星期五不對外開放,展廳20至26星期一不對外開放,展廳B、C星期一星期六不對外開放,其他展廳全天開放;
古希臘及古羅馬藝術館:39展廳到47展廳星期三和星期五晚上不對外開放,展廳7、14、15、16不對外開放,其他展廳全天開放;
近東藝術館:1至8展廳周三晚上不對外開放,9至21展廳星期三晚上和星期五全天不對外開放;
盧浮宮歷史館:星期一9:00到18:00對公眾開放,其他時間不開放。
亞洲非洲大洋洲美洲文明館:星期五不開放;伊斯蘭藝術館全天開放;
購物:盧浮宮內的商店有相關的旅遊紀念品出售。
![盧浮宮[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6/me62d3ed63964676ba1446d51ee40e1f1.jpg)
盧浮宮[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交通:市中心的1-7區無論軌道交通還是步行到景點都是最方便的。住在換乘樞紐附近也非常便利。
治安:巴黎北部的17-20區治安不是太好,早出晚歸型的遊客不適合住在這裡,尤其是女性。5-7區(左岸,拉丁區)無論治安還是周邊環境都是最好的。
(參考:巴黎各區分佈和特色)
價格:一般來說,2-3星酒店70-100歐元/間,標1星的小旅館和青年旅館價格在25-30歐元/人,高級酒店的價格則至少在150歐元以上了。此外,地段和季節對價格也有很大影響。
設備:除知名的豪華酒店外,酒店設備情況普遍要比國內低1個星級。小旅館和青年旅館分公用衛生間和房內衛生間兩種,公用衛生間的多數房間內有洗漱池。
巴黎近郊有兩個國際機場:一是位於巴黎以北約25公里的戴高樂機場(Charles de Gaulle,通稱Roissy),另一個是位於巴黎以南14公里的奧里機場(Orly)。國際航線大部分由戴高樂機場起降,中國北京、上海、廣州、香港都有直飛戴高樂機場的航班;而國內航線、近距離航線及廉價航空公司的航班則通常使用奧里機場。如需在巴黎轉機要留意前後航班是否在同一機場,以免誤機。
機場巴士:戴高樂機場到馬約門(Porte Maillot)機場大廳每20分鐘一班,全程大約40分鐘;奧里機場到榮軍院(Invalides)機場大廳每15分鐘一班,全程共約30分鐘。
地鐵:戴高樂機場可以直接搭乘RER-B線到市區,奧里機場有專門的軌道交通線Orly Sub,可換乘RER-B線。
法國可能是能和中國齊名的美食之國。法國菜以選材精細、製作考究聞名,松露、蝸牛、鵝肝醬是法國名菜,配以香醇的葡萄酒,確實是令人陶醉的美味,當然價格也非常昂貴。巴黎的米其林三星餐廳世界聞名,富豪名流在那裡一擲千金,還要遵守餐廳訂下的種種規矩。但普通巴黎人更留戀無拘無束的露天咖啡館、街角實惠又地道的小餐館,更熱愛一天也離不開的牛角麵包、黑咖啡,也許這些更能代表巴黎的美食性格。
新冠病毒疫情危機已經為盧浮宮造成4000多萬歐元的損失,而現階段仍然沒有多少來自美國和亞洲的遊客。“我們失去了80%的遊客,博物館有75%的遊客是外國人。2020年7月6日,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將重新開放,今年夏天每日最多可接待4000名至1萬名參觀者。
2021年1月8日,法國巴黎著名的盧浮宮博物館因為新冠疫情持續關閉。
2021年5月19日,法國盧浮宮博物館重新開放。
館長:勞倫斯·德卡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