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循環賽
分組循環賽
分組循環賽是指在參賽人員數或參賽隊比較多的時候,可以通過分組的方法,在各組內進行單循環。一般在事先確定種子選手或種子隊,使種子選手或種子隊分入各組,以免強手或強隊集中。
分組循環通常分預賽和決賽兩個階段。
按規程規定將參賽隊分為幾個小組,各組參照單循環編排,排出小組比賽表,然後確定種子隊的位置。分組循環賽一般按分組數或分組數的2倍數確定種子,若種子數與組數相等,則將種子隊分別安排在各小組的1號位置,如種子隊為組數的2倍,應採用“蛇形”排列法,將種子隊依次排列在各小組的1、2號位置上,非種子隊也應抽籤后定位。現將分組單循環賽抽籤和“蛇形”排列法介紹如下:
(1)首先在聯席會上協商確定種子隊:種子隊數一般等於組的組數。如果分4個組進行比賽,應有4個種子隊。為了使比賽更合理,也可以多選出幾個種子隊,但必須是組數的倍數。如分4個組進行比賽,可確定8個種子隊。第一號種子隊與第八號種子隊編為一組;第二號種子隊與第七號種子隊編為一組,依此類推。
(2)抽籤方法:種子隊先抽籤,確定各種子隊的組別,然後其他各隊再抽籤確定組別。例如,20個隊分為4組,除8個種子隊外,其他12個隊再抽籤。簽號分為4組,每組有相同的3個簽,由12個隊抽籤確定組別,然後再把各隊按組別填入各組的比賽輪次表中。另外一種分組方法為蛇形排列分組,即按上一屆名次進行分組。例如,有16個隊分為4個組時,其排法如表4:
表4 16個隊分4組比賽安排表
第一組 | 第二組 | 第三組 | 第四組 |
1 | 2 | 3 | 4 |
8 | 7 | 6 | 5 |
9 | 10 | 11 | 12 |
16 | 15 | 14 | 13 |
各隊在預賽階段分組單循環賽中的名次,將決定其進入決賽階段比賽的位置。在預賽階段已經相遇過的隊,比賽成績依然有效,決賽階段不再進行比賽。其常用的比賽方法有,同名次賽、分段賽、交叉賽、錄取名次賽等。
(1)同名次賽:就是將各小組預賽中相同名次編在一起進行比賽,如預賽時四個組的第一名編成一組進行單循環賽,決出1~4名,各小組的第二名編在一起決出5~8名。
(2)分段賽:將各小組的名次分為幾段,同一段名次的隊編在一組決出總名次,如預賽兩個組的1、2名編在一起決出1~4名,兩個組的3、4名,編在一起排出5~8名。
(3)交叉賽:各組的前兩名交叉比賽,兩場勝者進行決賽爭奪1、2名,兩場負者再相互比賽決出3、4名,各組3、4名用同樣方法決出5~8名,其餘類推。
(4)錄取名次賽:根據競賽規程規定的錄取名次,在各小組中取錄數量相等的隊進入決賽(參加第二階段決賽隊的數量應等於或略高於錄取名次的隊)。例如,有16個隊參賽,規定錄取前8名,預賽分成兩個組,則每組前4名的隊,進入第二階段決賽,其餘的隊不再比賽。
循環賽要求每個參賽隊(人)和其他參賽隊之間都要進行比賽。從比賽對象上看,保證了參加者均等的機會,但在比賽順序和比賽條件上仍存在著機會不均等的問題。如與強、弱對手相遇時間的先後問題;實力相近兩隊之間決定性比賽前,各自體力消耗多少的問題(指各自在前一場比賽對手的強弱和休息間隔時間的不均等);各參賽隊比賽進度先後不一致問題;比賽場地條件的優劣及對場地條件適應能力等問題。要做到各方面條件完全均等是不可能的,但在編排中應盡量使這些不均等因素降到最低限度,使整個比賽獲得更好效果。特此提出下列要求和注意事項:
(1)當參賽隊呈單數時,不宜採用1號隊固定的逆時針旋轉法來編排比賽順序:21世紀以後各級各類比賽中,凡採用循環法比賽,都是以左上角1號隊為基準點固定不動,其他隊(或個人)每輪按逆時針方向依次旋轉一個位置。這種編排方法的優點是能保證每輪都有實力相近的兩個隊進行比賽;1號種子強隊所遇的對手由弱到強;最後一輪保證有1號與2號兩強相遇,比賽推向高潮。但是這種安排會造成其中某一隊連續多次遇到的對手都是前一輪輪空的隊,造成該隊以勞待逸。如有7個隊參賽時,6號隊在7輪比賽中,后4輪全部與前一輪輪空的隊進行比賽(表5),這對6號隊在體力上是不公平的。克服這一不合理現象的方法是,改為順時針旋轉法,或是固定右上角“0”號隊不轉動,其他隊則可用逆時針旋轉來進行編排。
表5 參賽隊與輪空隊比賽輪轉表
第一輪 | 第二輪 | 第三輪 | 第四輪 | 第五輪 | 第六輪 | 第七輪 |
1——0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2——7 | 0——6 | 7——5 | 6——4 | 5——3 | 4——2 | 3——0 |
3——6 | 2——5 | 0——4 | 7——3 | 6——2 | 5——0 | 4——7 |
4——5 | 3——4 | 2——3 | 0——2 | 7——0 | 6——7 | 5——6 |
(2)循環賽必須按輪次的次序逐輪進行:每一輪次中的比賽,必須全部賽畢,方可進入下一輪的比賽,這樣才能使各參賽隊的比賽進度保持一致。絕不可在前一輪比賽尚未全部結束前,讓下一輪某場次的比賽提前進行。即使因某種特殊原因,需要調整比賽時,也必須將整個輪次的所有比賽與另一輪次的全部比賽一起調動。否則會造成比賽隊休息時間的不均等,還有可能提供一種可被利用的“機會”,干擾比賽的結果。
(3)注意各隊在每場比賽結束后,有基本均等的休息時間:不同運動項目的比賽,場與場之間每隊最低限度的休息時間是不相同的。其中足球休整的間隙最長;排球、籃球、手球等次之;乒乓球等小球項目則較短。編排時應注意保證各隊的間歇時間,儘可能使比賽雙方相近,以防造成恢復體力時的不均等待遇。
(4)編排時,對比賽條件、場館、觀眾、時間的安排要統籌兼顧,使各隊基本上達到均衡:在安排賽程時,要使比賽能逐步推向高潮,各輪次都應保持有勢均力敵的比賽場次,不使比賽出現冷場,讓比賽越打越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