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順溪鎮的結果 展開
- 浙江省平陽縣轄鎮
-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轄鎮
順溪鎮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轄鎮
順溪鎮位於杭州市臨安區西境,南與淳安縣接壤的臨安市境內。宋代古關昱嶺關雄踞其西,是浙江省與安徽省分界嶺,北靠天目山脈的西部主峰——清涼峰。境內南面、西面和北面均圍以海拔1000米以下的中低山,杭徽省道自東往西貫穿全境。
順溪,古稱唇溪。清咸豐七年(1857),山洪暴發,溪流沖直,遂改稱順溪。鎮以溪得名,為自皖入浙第一個集鎮。50年代,白果、順溪兩鄉合併為順溪鄉。1970~1980年,與頰口合併 為頰口公社,1981年恢復順溪公社(鄉),1988年改鄉建鎮。
1982年,實行大田聯產承包到戶。1983年,山林承包到戶。1986年,投資38萬,建成順溪初中新校區並投入使用,共13000平方米,至1994年,投資51萬元,建成學校生活區1465平方 米。1988年建鎮后,開始實施城建規劃,逐年建成城區12平方公里、主街道1000米及其他配套設施。1994年,鄉鎮企業工業總產值超億元;同年,開通有線電視,併入杭州市有線電視網;新燕行政村一個位於高山上的偏僻小自然村——黃嶺後向山下整體遷移,並在其他村 得到安置。1995年,實現小康鄉鎮;同年,開通程式控制電話。1996年,大明山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同年10月1日起,實行火葬。1997年,建成昱嶺關邊貿小區和白果經濟小區。199 8年,開展第二輪大田承包,承包期限30年。
順溪鎮種植高山蔬菜起步較遲,1996年開始試種,僅10餘畝。1998年,發展到323畝,收入55萬元。品種從單一向多品種發展,有高山番茄、四季豆、包菜、長瓜和山地西瓜等。栽種高山蔬菜主要是陽川村和新燕村,此地海拔適中,地勢平坦,蔬菜質量好,在上海、杭州市場上暢銷,價格比較理想。據統計,順溪鎮適宜種高山蔬菜的山地山田有500多畝,發展前景很好。高山蔬菜將成為鎮開發農業的新基點。
順溪鎮重視文化教育和衛生事業的發展。1993年,成為基礎教育先進鄉鎮。1994年,省“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驗收合格。1998年,投資32.7萬元,新建白果完小教學樓630平方米,中心小學圖書室和廚房160平方米。投資65萬元的鎮衛生院門診大樓,也竣工投入使用。
臘豆腐乾是昌西地區民間婚嫁的必備品。有女出嫁或迎娶媳婦,事先有很多的準備工作要做,其中一項即是製作臘豆腐乾。新娘子進門,鬧洞房討果子;婚宴后,酬謝來賓和幫忙的領里;蜜月里,親朋好友來吃喜糖、喝喜酒等,各種場合都少不了臘豆腐乾。一場喜事辦好,婚嫁雙方的臘豆腐乾用量竟達五六百塊之多。臘豆腐乾的原料是普通白豆腐。將白豆腐烘乾,放進鍋里,加鹽和各種佐料煮,然後再烘乾。如此重複四五遍之後,豆腐乾外面變成很硬,含水極少,呈黑褐色,有稜有角,方塊成形,食之美味可口,存放時間可達幾個月。
李振華,1929年出生,中學退休教師,里仁村人。1984年以來,10餘次到縣級圖書館查閱史料,並去淳安、安徽歙縣等地採訪,積累了大量材料,四易其稿,寫成《大明山》一書,詳盡地介紹了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大明山的地貌、歷史、掌故和民間傳說。10多年來一直關注著中國工農紅軍先遣隊於民國23年(1934)在昌化地區的革命活動史跡,多次去龍井橋、石瑞及本地採集資料,收集紅軍標語、紅軍傳單,整理寫成《紅軍來過我家鄉》等多篇文章發表於報刊,並以這些材料向中小學生和農村幹部宣講。
順溪鎮大明山
袋的布料為土製麻布,一般不需染色,作為青袋擔用時必定染成青色,袋長6尺,闊1.9尺(市尺)。家有兒女,談成戀愛,父母親即忙著張羅定親事宜。定親時,娶親方將定親禮物用青袋配擔裝好,或兩擔,或四擔。挑要用紅扁 擔,去竹釘。挑選可靠並有經驗的親友作為送禮人,送到親家門口。對方親家此時早有相應的人在門口迎候。將青袋擔接進家裡,互相恭喜,接著喝茶、喝酒、談天,喜氣洋洋。到結婚的前一天,也以同定親一樣的禮儀用青袋擔將禮物送至親家。出嫁的女兒,父母給的嫁妝里也必有一擔全新的青袋,暗喻“接代”。另外,建房上樑,樑上披以青袋一擔,內放穀物,以祈豐收和好運;老人逝世、出殯時其棺材上也披以一擔青袋,也放進穀物,以祝死者在天之靈能得到富足。
麻布衫由本地土種麻(俗稱麻皮)加工製作。4月播種,6月收割。蒸熟、取皮、曬乾。夜間,姑娘、婦女圍在堂前,將麻皮浸潮,梳成絲,織成線,紡成紗。當紗積留到一定數量時,參進爐灰放鍋里煮,再洗凈、曬乾。然後裝機(土織布機)織成布,謂之“麻布”。然後量體裁衣,大人小孩,男女衣褲,式樣很多。做工精細的,其衣褲也顯得潔白、挺括,夏天更是涼快。麻布衫大多用作勞動服。70年代末以後,農民生活不斷提高,商店裡客布應有盡有,麻皮種植逐年減少,勞動服逐漸被客布衫代替,麻布衫“光榮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