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聯軍

中東戰爭中的英法聯軍

第二次中東戰爭期間,英法為奪得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與以色列聯合,於1956年10月29日,對埃及發動的軍事行動。

簡介


⒈正當埃及軍隊在西奈抵擋以軍,大批埃軍由運河開進西奈並準備大規模反擊的時候。10月30日下午6時,英法兩國借口保護運河航運,向埃及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埃以雙方停火,並允許英法軍隊進駐運河區,否則派兵干涉。限12小時以內作出答覆:1.兩國政府立即停止在陸海空的敵對行動;2.兩國軍隊相互後撤,埃及軍撤至蘇伊士運河西岸,以色列軍撤至運河以東10英里處;3.埃以兩國政府同意英法聯軍為隔離兩國軍隊和保障一切國家船舶在運河航行而暫時佔領阿德福港、伊斯梅利亞、蘇伊士城。
⒉ 以色列按照早已和英法商量好的接受最後通牒要求。納賽爾則在當天深夜加以拒絕,並於31日早晨命令尼羅河流域和蘇伊士運河區的防空部隊進入戒備狀態,命令阿密爾在英法軍進攻時撤退西奈半島和部隊,保衛蘇伊士運河。納賽爾認為,只要能守住拉法阿布、奧格拉、阿里什三角地區,就能阻止以色列軍從北路、中路進攻西奈半島,而當前威脅最大的是已經到達哈薩拉的以色列第7裝甲旅即將與米特拉山隘的空降部隊會合。為此,埃及軍迅速將運河西岸的第4裝甲師推進到哈薩拉,同時為阻止第7裝甲旅與空降部隊的會合而將部隊推進到薩馬代。
⒊遭埃及拒絕後,英法空軍在10月31日下午對埃及的15個機場、一些兵營和開羅、亞歷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亞、蘇伊士等城市的重要經濟、交通設施,進行了瘋狂的轟炸,同時轟炸西奈的埃及部隊,企圖將埃軍攔截在西奈半島。埃及識破了英法的這一戰略企圖,在英法空襲后,埃及總統納塞爾為防止英法佔領運河區,而使西奈不隊受到夾擊的危險,命令增援部隊停止進入西奈,在西奈的守軍迅速撤至運河區。這樣,埃軍開始有組織、有計劃的撤出西奈半島。駐守在烏姆希漢和烏姆卡夫特的埃軍,雖受以軍三麵包圍,仍然利用夜色掩護,向阿里什方向撤退。
⒋10月31日,以軍在英法空襲埃及後向開始準備撤退的埃軍進攻。但沿途遭到埃軍頑強阻擊,至11月2日凌晨以軍進至阿里什時,埃軍主力已撤退西奈半島。
⒌打破對蒂朗海峽的封鎖是以色列發動這場戰爭的主要目的,沙姆沙伊赫是蒂朗海峽西岸重鎮,11月2日,以軍第9旅可是進攻沙姆沙伊赫地區。該地的埃軍兩營守軍在接到埃總部的撤退命令后,鑒於海上有英國海軍的封鎖,陸路缺乏交通工具,因此,只能固守陣地。以軍多次發動進攻,仍未得手。5日,埃軍在多面夾擊、孤軍奮戰的情況下,喪失陣地。埃及軍隊這種不顧後路的打法,使得軍隊主力得以後撤。但此時,埃軍主力已全部撤出西奈半亞喀巴灣島,從而保存了有生力量。

埃軍同英法軍隊在運河區的戰鬥 ∶


⒈埃軍同 英法軍隊的戰鬥主要在塞得港進行。從11月1日起,英法空軍對塞得港進行連續轟炸。11月5日拂曉,英法想向塞得港空投了第一批傘兵,英軍傘兵約600人在加密爾機場周圍著陸,並迅速佔領了機場。法軍傘兵500人在富阿德港降落並很快佔領了供水廠。下午1時45分,英法第二批傘兵又在上述兩地著陸。
⒉11月6日上午,英法軍隊首先用猛烈炮火襲擊塞得港防禦陣地,然後,2.2萬名海軍陸戰隊隊員開始陸。英海軍第三突擊旅在塞得港登陸作戰,法軍海軍陸戰隊在富阿德港登陸。6日深夜,英法登陸部隊沿蘇伊士運河南下,企圖一舉佔領運河區,但遭到埃軍抵抗。
⒊埃及軍民奮起保衛塞得港。英法第一批傘兵著陸后,埃及當局通過設在各重要地點的廣播,迅速告訴居民敵軍降落的地點,群眾立即集合起來,協助守軍消滅敵人。使英法軍隊始終沒能完全佔領塞得港,先頭部隊只進到塞得港以南27公里的卡卜。
⒋ 英法和以色列的行為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蘇聯宣布:如 英法不停火,蘇將對英實施核攻擊。美國為把英法勢力擠出運河區,命令全球美軍進入戒備狀態,威脅英法。在埃及軍民堅決反抗和國際社會強大輿論壓力下,英、法被迫在11月7日宣布停火,11月22日撤出全部軍隊。在埃及應允以色列有蒂朗海峽水面航行和空中飛行權后,以色列軍隊於1957年3月從西奈撤出全部軍隊,所遺有爭議的加沙地帶和亞喀巴灣沿岸地區由“聯合國軍”暫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