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墓棲霞
自然風景區
岳墓棲霞是西湖著名景點之一。岳墓背靠棲霞嶺,位於蘇堤北面,每當夕陽西下時,岳墓上便有了一道道霞光,非常絢美,因而得名“岳墓棲霞”(2007年被評為“三評西湖十景”之一)。景名中的“棲霞”貼切而有內涵,既巧妙地借用了岳墓所在地棲霞嶺的地名,借景棲霞嶺,同時又以此借喻岳飛的碧血丹心,盡忠報國,心昭天日。岳墓棲居霞彩之地,意境可觀,而且,“棲霞”二字更宣示了這位民族英雄在《滿江紅》中所描述的“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意境。離離墓草映晚霞,清風伴月寫丹心,這一景名也給美麗的西子湖增添了無盡的歷史滄桑感。岳王廟是為紀念民族英雄岳飛而建。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經歷了元、明、清、民國時興時廢,代代相傳一直何存到現在。現存建築於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建,1918年曾大修,1979年全面整修,使岳廟更加莊嚴肅穆。
普通票:25人民幣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至周日)
半票:1.2-1.5米兒童、60-69周歲老人、學生,憑有效證件。
免票:1.2米以下兒童、70周歲以上老人、殘疾人憑有效證件。
4-11月:7:00-20:00,12-次年3月:7:30-17:30
節假日及春節開放時間以景區具體公告為準。
半小時
乘7、27、27定時班、51、52、118路等公交車在岳廟站下車步行約190米可達。
黃河九曲十八彎,多少前朝硝煙散
歷史背景資料:女真族領袖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宋徽宗見遼朝國力減退,便派使者向金提出聯金滅遼事宜。宋攻燕京,大敗而回。金攻陷臨潢府,遼亡。宋付上巨額贖款給金,以換取燕京等地。金借口北宋收容金叛將,分兵南下直撲汴京。欽宗即位,與金人和議,金人解兵北歸。次年,即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汴京(今開封),擄走兩宗北去,史稱“靖康之禍”,北宋滅亡。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宗望領軍攻燕京。西路由完顏宗翰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渡過黃河,南下汴京(今河南開封)。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趙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為宋欽宗。公元1126年1月,宗翰率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南宋大將岳飛在《滿江紅》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指的就是這個事件。
1127年3月20日,北宋宣告滅亡。金太宗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貶為庶人,強行脫去二帝龍袍,隨行的李若水抱著欽宗身體,斥責金人為狗輩。完顏宗翰初時想招降李若水,過了幾天看看無效,就隨便讓手下處理他。李若水罵不絕口,被宗翰的手下割裂咽喉而死節。4月20日,金軍大肆搜掠后,立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
1127年,金國從汴京撤軍,立張邦昌為楚皇帝。張邦昌在萬般無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詔立趙構為帝。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趙構正式即位,重建宋王朝,是為宋高宗。叛臣張邦昌卻以護國有功為名,被封王。張邦昌後來被殺,成為宋朝唯一被殺死的文臣。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國又繼續大舉南侵。於公元1129年金國又立劉豫為帝,國號齊,持“正統”史觀者稱為“偽齊”,以加強對黃河以南地區的統治。
宋高宗在位初期年輕力壯,有意抗金,收復河山,重用主戰派,以李綱為相、宗澤鎮守汴京。曾多次大敗金兵,令局面稍為穩定。但後來趙構沒有對抗金朝的決心,罷免了李綱、宗澤等人。
後來金兀朮揮軍南下,高宗南逃至杭州,並乘船出海避難。宋將韓世忠率八千精兵,利用黃天盪優勢力挫十萬金兵。金兀朮歷經辛苦,火燒宋軍船隻,才能狼狽北返。從此金人不敢輕言渡江。高宗定都於臨安(今杭州)。
宋高宗趙構,由於害怕軍人戰勝回朝會專橫難制;而且亦擔心欽宗回朝後的恢復帝位,所以在1138年任秦檜為相,向金推行求和政策。秦檜削去首先抗金將領韓世忠的兵權。1138年宋金初次協議,南宋取回包含開封的河南、陝西之地。1140年,金朝撕毀協議,金軍分三路大舉南侵,重占宋朝首都開封,宋軍在許多抗金名將指揮下,取得輝煌戰果。尤其是岳飛在郾城與金兵將領兀朮會戰,力挫金兵,乘機進兵朱仙鎮,收復了黃河以南一帶,與開封只有四十五里。後來,高宗聽取了秦檜意見,以十二面金牌下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在萬般無奈地情況下,只能服從君王的命令。秦檜秉承趙構的旨意,在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
明代文徵明挽岳飛的《滿江紅》詞: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
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
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
最無辜,堪恨更堪憐,風波獄。
豈不念中原蹙?
豈不惜徽欽辱?
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
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
笑區區一檜有何能,逢其欲。
文徵明這首詞,直指宋高宗趙構,斥責他為保住帝位,不想恢復中原,迎回徽欽二帝,因而與秦檜狼狽為奸,殺害抗敵英雄岳飛,甘心向金國屈辱稱臣,割地賠款。全詞揭示了岳飛悲劇的深刻原因。
棲霞嶺上桃化燦,一捧凈土枯骨寒
岳墓棲霞
岳少保墳祠,祠南向,舊在闤闠。孫中貴為買民居,開道臨湖,殊愜大觀。祠右衣冠葬焉。石門華表,形制不巨,雅有古色。
《西湖夢尋》上記載“岳王墳”:
岳鄂王死,獄卒隗順負其屍,逾城至北山以葬。后朝廷購求葬處,順之子以告。及啟棺如生,乃以禮服殮焉。隗順,史失載。今之得以崇封祀享,肸蚃千秋,皆順力也。倪太史元璐曰:“岳王祠,泥范忠武,鐵鑄檜、卨,人之欲不朽檜、卨也,甚於忠武。”按公之改謚忠武,自隆慶四年。
墓前之有秦檜、王氏、万俟卨三像,始於正德八年,指揮李隆以銅鑄之,旋為遊人撻碎。后增張俊一像。四人反接,跪于丹墀。自萬曆二十六年,按察司副使范淶易之以鐵,遊人椎擊益狠,四首齊落,而下體為亂石所擲,止露肩背。旁墓為銀瓶小姐。王被害,其女抱銀瓶墜井中死。楊鐵崖樂府曰:“岳家父,國之城;秦家奴,城之傾。皇天不靈,殺我父與兄。嗟我銀瓶為我父,緹縈生不贖父死,不如無生。千尺井,一尺瓶,瓶中之水精衛鳴。”墓前有分屍檜。天順八年,杭州同知馬偉鋸而植之,首尾分處,以示磔檜狀。隆慶五年,大雷擊折之。朱太史之俊曰:“一秦檜耳,鐵首木心,俱不能保至此。”天啟丁卯,浙撫造祠媚璫,窮工極巧,徙蘇堤第一橋於百步之外,數日立成,駭其神速。崇禎改元,魏璫敗,毀其祠,議以木石修王廟。卜之王,王弗許。
岳雲,王之養子,年十二從張憲戰,得其力,大捷,號曰“贏官人”,軍中皆呼焉。手握兩鐵鎚,重八十斤。王征伐,未嘗不與,每立奇功,王輒隱之。官至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死年二十二,贈安遠軍承宣使。所用鐵鎚猶存。
張憲為王部將,屢立戰功。紹興十年,兀朮屯兵臨潁,憲破其兵,追奔十五里,中原大振。秦檜主和,班師。檜與張俊謀殺岳飛,誘飛部曲能告飛事者,卒無人應。張俊鍛煉憲,被掠無完膚,強辯不伏,卒以冤死。景定二年,追封烈文侯。正德十二年,布衣王大祐發地得碣石,乃崇封焉。郡守梁材建廟,修撰唐皋記之。牛皋墓在棲霞嶺上。皋字伯遠,汝州人,岳鄂王部將,素立戰功。秦檜懼其怨己,一日大會眾軍士,置毒害之。皋將死,嘆曰:“吾年近六十,官至侍從郎,一死何恨,但恨和議一成,國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馬革裹屍報君父,是為嘆耳!”
周詩《岳王墳》詩:
將軍埋骨處,過客式英風。北伐生前烈,南枝死後忠。
干戈戎馬異,涕淚古今同。目斷封丘上,蒼蒼夕照中。
唐順之《岳王墳》詩:
國恥猶未雪,身危亦自甘。九原人不返,萬壑氣長寒。
豈恨藏弓早,終知借劍難。吾生非壯士,於此發衝冠。
蔡汝南《岳王墓》詩:
誰將三字獄,墮此一長城。北望真堪淚,南枝空自榮。
國隨身共盡,君恃相為生。落日松風起,猶聞劍戟鳴。
徐渭《岳墳》詩:
岳墓棲霞
四海龍蛇寒食后,六陵風雨大江東。
英雄幾夜乾坤博,忠孝傳家俎豆同。
腸斷兩宮終朔雪,年年麥飯隔春風。
董其昌《岳墳柱對》:
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小朝廷豈求活耶。
孝子死孝,忠臣死忠,大丈夫當如是矣。
張岱《岳墳柱銘》:
呼天悲鐵像,此冤未雪,常聞石馬哭昭陵。
拓地飲黃龍,厥志當酬,尚見泥兵濕蔣廟。
曾經報國刺盡忠,仰天長嘯滿江紅
岳飛20歲投軍抗金。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詔復飛官,以禮改葬,建廟於鄂。六年,賜岳飛廟曰忠烈。淳熙六年(1180年),謚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宋寧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諸將為七王,岳飛封為鄂王。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定謚號忠武。岳飛留有《岳武穆集》(又稱《武穆遺書》)。
岳墓棲霞
他出生於北宋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的一戶佃農家裡。據傳,母親在他的背上刺了四個字“盡忠報國”,讓他銘記國讎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且喜歡看《左氏春秋》、《孫子兵法》。他親眼目睹北宋滅亡前後的慘痛史實,和當時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民族壓迫,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和要求青年時代,正遇上金女真貴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深受民族壓迫的漢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國,深入骨髓”,紛紛自動組織起來反抗。
從十二世紀二十年代起,黃河南北、兩淮之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金民族戰爭。岳飛和抗金名將宗澤、韓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鬥爭的最前線。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撫劉韐募勇聚士,岳飛應募,但不久即因父親岳和病故,回到家鄉湯陰縣。
1126年冬,岳飛在相州城第三次投軍,歸劉浩軍中。劉浩命岳飛招安吉倩,岳飛不負眾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屬三百八十人。岳飛因此補承信郎一職。靖康元年(1127年)12月,康王趙構接到宋欽宗的蠟書,在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元帥府下編前、后、中、左、右五軍,其中前軍統製為劉浩。岳飛屬劉浩前軍。按蠟書的命令,康王元帥府的任務是火速趕往東京(今開封),解京師之圍。岳飛奉命帶領三百鐵騎,前往李固渡偵察,與金兵相遇發生戰鬥,大敗金兵。跟隨劉浩解了東京之圍。
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滅北宋,擄徽宗趙佶、欽宗趙桓及皇家宗室北歸。五月,康王趙構(即宋高宗)於南京繼位,史稱南宋。初期,宋高宗主張收復失地,啟用了大批主戰將領,其中就有岳飛。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建炎元年,趙構即位,岳飛上書,大意為:“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宋高宗並未採納岳飛的建議,並以越職為由將岳飛罷官。之後岳飛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借補“正八品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張所很賞識岳飛,很快升岳飛為“從七品武經郎”、任統制。
《登池州翠微亭詩》
岳飛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未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張所命岳飛入王彥部,北上抗金。岳飛作戰有勇有謀,數敗金兵,聲威大振。而王彥保守怯戰,使得岳飛只能孤軍奮戰,岳飛缺軍糧時又不肯相助。岳飛知道自己與王彥有隙,所以復歸宗澤,為留守司統制。宗澤死後,杜充代之,岳飛官復原職。三年,杜充將還建康,岳飛進言:“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復取之,非數十萬眾不可。”杜充不聽,岳飛也只能隨軍而歸。杜充守建康,金軍與叛賊李成在烏江會合,杜充閉門不出。岳飛泣諫請視師,杜充不出。金軍遂由馬家渡渡江,杜充遣岳飛等迎戰,諸將皆潰,獨飛力戰。后杜充降金,諸將多行剽掠,惟岳家軍秋毫無所犯。兀朮趨杭州,岳飛要擊至廣德境中,六戰皆捷,擒敵將王權,俘叛軍首領四十餘。岳飛勸服王權,是指為己所用。岳家軍駐紮在鍾村,軍中缺糧,將士們寧願挨餓,也絕不擾民。金所籍兵相謂曰:“此岳爺爺軍。”爭來降附。
1139年(紹興九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后,高宗趙構下令大赦,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后高宗對他好言相勸,岳飛方受。此後岳飛上表,“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高宗沒有採納。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
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1140年(紹興十年)五月,金國撕毀紹興和議,兀朮等分四道來攻。由於沒有防備,宋軍節節敗退,城池相繼失陷。隨後高宗命韓世忠、張俊、岳飛等出師迎擊。很快,在東、西兩線均取得對金大勝,失地相繼收回。岳飛揮兵從長江中游挺進,實施銳不可當的反擊,他一直準備著的施展收復中原抱負的時機到來了。
岳家軍進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的熱烈歡迎。這年七月,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朮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岳飛親率將土,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和“拐子馬”,把金兀朮打得大敗。岳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朮,可惜沒有找到,手殺敵人數千,誤入小商河,被金兵射到幾十處箭傷,豪勇無比。岳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鬥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軍陣容搖動。郾城大捷后,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金兀朮集合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岳飛打得落花流水。岳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朮連夜準備從開封撤逃。南宋抗金鬥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滿江紅書法
岳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
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就在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在要麼班師、要麼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岳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的抗金戰鬥,至此被迫中斷。
岳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岳飛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朮連夜棄城北竄,準備北渡黃河,使岳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群眾南遷到襄漢一帶,才撤離中原。這時,有一個無恥的書生,騎馬追上金兀朮扣馬而諫:“太子(兀朮)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金兀朮又整軍回到開封,不費吹灰之力,又佔領了中原地區。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飛一回到臨安,立即陷入秦檜、張俊等人布置的羅網。1141年(紹興十一年),他遭誣告“謀反”,被關進了臨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監察御史萬候卨(音末期屑)親自刑審、拷打,逼供岳飛。與此同時,宋金政府之間,正加緊策劃第二次和議,雙方都視抗戰派為眼中釘,金兀朮甚至兇相畢露地寫信給秦檜:“必殺岳飛而後可和。”在內外兩股惡勢力夾擊下,岳飛正氣凜然,光明正大,忠心報國。從他身上,秦檜一夥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證據,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莫須有(或許有)。”韓世忠當場駁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岳墓棲霞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紹興十一年農曆除夕夜,高宗下令賜岳飛死於臨安大理寺內,秦檜以“其事莫須有”(這事或許有)的罪名將岳飛治罪,在臨安大理寺獄中被獄卒拉肋(猛擊胸肋)而死(另一說是賜毒酒而死),時年三十九歲。岳飛部將張憲、兒子岳雲亦被腰斬於市門。民族英雄岳飛,就在“莫須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這是悲憤欲絕的呼喊!
岳飛遇害后,獄卒隗順冒著生命危險,背負岳飛遺體,越過城牆,草草地葬於九曲叢祠旁。21·年後宋孝宗下令給岳飛昭雪,並以五百貫高價懸賞求索岳飛遺體,用隆重的儀式遷葬於棲霞嶺下,就是現在岳墳的所在地。嘉泰四年(1204年)即岳飛死後63年朝廷追封為鄂王。
王世貞《岳墳》詩:
落日松杉覆古碑,英風颯颯動靈祠。
空傳赤帝中興詔,自折黃龍大將旗。
三殿有人朝北極,六陵無樹對南枝。
莫將烏喙論勾踐,鳥盡弓藏也不悲。
塵埃落定方昭雪,鑄鐵無辜做佞臣
廟址坐落在西湖之側棲霞岑下,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孝宗皇帝趙慎下詔為岳飛昭雪,將岳飛遺體從九曲從祠遷出,以“孤儀”(即一品禮)改葬於棲霞嶺下。嘉定十四年,宋寧宗皇帝將岳飛墓傍的《智果觀音院》改建為功德院,即《褒忠衍福禪寺》,以表彰岳飛的功德。
元時廟廢。明洪武四年(1371年)復建,宣德間毀於火災,浙江右布政使黃敷仲重修。明英宗天順元年九月二十七日,杭州府同知馬偉等奏請為岳飛建廟,聖旨准建,天順三年(1459年),馬偉將“褒忠衍福禪寺”改建為《岳王廟》,后毀於兵火,宏治間太監麥秀重建。正德八年(1513年),都指揮李隆用鑄鐵鑄制秦檜、王氏、万俟卨(莫棋謝)三跪像於岳飛墓前,由於遊人痛恨這些民族敗類,后采竟被擊毀。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總督御使胡宗憲修復岳廟,重鑄跪像,也被擊壞。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按察使范淶重鑄跪像,並增鑄張俊跪像。
至清代,於順治八年(1651年),巡撫都御使范承謨,康熙二十一年(1732年)兩淮轉運使羅文瑜,康熙三十一年知府李鐸,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總督范時崇、雍正九年(1731年)總督李衛等多次重修。
岳飛墓廟,歷代為人們瞻仰拜謁之處。南宋亡國時,有太學生徐應鑣率二子一女在岳飛墓前集體自焚,以示亡國之痛。清代一位姓秦的文士拜謁岳墓時,因感秦檜之惡責,恥于姓秦,故聯詩曰:“人從宋后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岳墓棲霞
西泠煙雨岳王宮,鬼氣陰森碧樹叢。
函谷金人長墮淚,昭陵石馬自嘶風。
半天雷電金牌冷,一族風波夜壑紅。
泥塑岳侯鐵鑄檜,只令千載罵奸雄。
乾隆年間,曾任翰林院修撰、常侍從乾隆左右的秦澗泉,是秦檜的後代子孫。乾隆偶然問:“你果真是秦檜之後?”秦澗泉答曰:“一朝天子一朝臣。”意思是說:有宋高宗趙構這樣的昏君,不想也不願雪洗靖康之恥迎徽、欽二帝回來,就有秦檜這樣的奸臣投其所好,為虎作倀,殺害抗金名將岳飛。秦澗泉回杭州探親,與老師袁枚同游西湖,在岳飛墓前,面對先祖秦檜的跪像,袁枚要他撰對聯以明心志,他寫了兩句:“人從宋后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說明了對秦檜行徑的痛恨之情。
民族氣節昭天日,精忠報國育後人
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精忠報國的業績是不可磨滅的。
正是他,表達了被壓迫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鬥爭,並知道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統治者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封建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岳飛不愧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民族英雄。
岳墓棲霞
趙孟頫
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現存的岳王廟建築,大多是清代的,經民國七年(1918年)大修。1961年3月4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准公布杭州岳飛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6年秋岳墓被毀,岳廟亦破舊不堪。1979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花人工五萬六千餘,幣四十萬元,重修岳廟,重建岳墓。
一九八○年修復岳飛墓時,發現基道兩側各有石俑一具!其中一具完整,岳飛的墓穴雖未清理,但墓基四周條石已經發現,明岳飛墓穴在此。一九八一年葉劍英題詞:“國花百萬建岳廟,重在教育後人”。並書:“心昭天日”。岳飛墓碑上寫著“宋岳鄂王墓”,左側為岳雲墓、墓碑上寫著“宋繼忠侯岳雲墓”字。
高啟《岳王墳》詩:
大樹無枝向北風,千年遺恨泣英雄。
班師詔已成三殿,射虜書猶說兩宮。
每憶上方誰請劍,空嗟高廟自藏弓。
棲霞嶺上今回首,不見諸陵白霧中。
光耀史冊留後世,碧水丹心映千秋
《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岳飛所體現的就是這種精忠的民族氣節。岳飛這位歷史人物高尚的道德品質、皓潔的民族氣節始終是值得我們歌頌和尊敬的,雖然它是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
莫須有”三字,鑄成中國史上的千古奇冤。然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北山棲霞嶺上,每當仲春時節,山花爛漫;入秋以後,紅楓似火,望之如霞,久留不去。岳飛忠骨葬於棲霞嶺下,他的熱血,化做了浩瀚西子湖碧玉般的湖面。多少年來,杭州人民感念他的豪邁與偉烈;江浙人民感念他的痴情與豁達;中國人民感念他的忍辱與精忠。岳飛墓廟這一人文景觀,由此也演化成為西湖美麗山水間一個最絢麗鏗鏘的靈魂,代表著中國人民不屈不敖,忠誠國家,在困厄時忍辱取義的民族精神。正如《岳墓棲霞》詩文中所說的:“西湖的水是軟的,但喝了這碧水的英雄,骨頭卻是硬的,——他是西湖的名片,他是中國的脊樑”!
《岳墓棲霞》
——揚眉
悠悠的棲霞嶺呦,
坐落於西子湖的北岸,
享受著潮濕熏風的愛撫;
幽幽的棲霞嶺呦,
置身於錢塘江的腹地,
感受著江南文化的熏陶。
古嶺綿長,
擁抱著秀色的西子,
親吻著她明亮的額頭;
峻岭橫亘,
依偎著含羞的佳人,
倦歇著柔弱的雙肩。
春風吹來,
喚醒了山坳里的杏花,
點染著古柏香樟做的布綢;
催蘇了溪流旁的桃花,
洇紅了清泉靜水織的畫布。
花的海洋,
幻成了五彩的雲霞,
靜靜地、靜靜地掩蓋一捧凈土,
凈土中的英靈。
秋霜降臨,
枯黃了古槐老杉的脈絡,
瑟瑟於嶺坎嵐坪;
染紅了散楓零香的葉片,
彤彤於斷嶺竣崖。
葉的丹色,
簇成了艷紅的雲霞,
靜靜地、靜靜地掩蓋一捧凈土,
凈土中的英魂。
夏雨淋下,
洗刷了漫山的芳草藤蔓,
呈現出新黃明綠的波濤;
清新了遍嶺的竹槍葉劍,
涌動著千軍萬馬的陣勢。
綠色的波浪,
似翻滾的翠霞,
靜靜地、靜靜地掩蓋一捧凈土,
凈土中的忠骨。
冬雪飄下,
潔白的雪花朵朵成絮,
覆蓋了起伏的山嶺;
漫舞的精靈各個輕柔,
降落在梅樹的花蕾。
白色的被褥,
如素裝的銀霞,
靜靜地、靜靜地掩蓋一捧凈土,
凈土中的英軀。
哦,人的軀體是柔弱的,
一根細細的繩索就可以剝奪他的生命;
人的生命是無助的,
一句‘莫須有’的罪名就可以斷送他的靈魂。
十二道金牌的招令,
明知是赴死也義無反顧、忠貞不渝。
風波亭的酒席,
明知是絕宴也談笑風生、大義凜然。
這是把國家置於心中的男人而不顧個人的榮辱,
這是把民族置於血海的漢子而不計個人的得失,
哪怕是身軀,
哪怕是生命。
江南的青山啊是柔的,
但吃了這山中稻禾的男人,
身軀卻是壯的;
西湖的湖水啊是軟的,
但喝了這湖中碧水的漢子,
骨頭卻是硬的。
中華的文化啊是含蓄的,
但讀了這書籍的英雄,
品格卻是剛硬的;
柔柔的青山,
軟軟的綠水,
聖潔的文化,
造就了一個忠貞的英靈,
鑄造了一個義膽的英魂。
他的肉體可以化做泥土,
成為西子湖的山嶺;
他的血脈可以流成溪流,
成為西子湖的碧水。
可他的精神卻可以長存於子孫的思想里,
可他的靈魂卻可以永恆於華夏的文明中。
激勵著後世為了民族的生存繁榮不屈地抗爭。
岳墓棲霞,
閃爍著不朽的靈光,
天地昭示、英魂長存,
他是西湖的名片,
他是中國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