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性癲癇
運動性癲癇
運動性癲癇,是神經內科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又稱運動性發作。運動性癲癇分為單純運動性發作和複雜運動性發作,常見於腦外傷、腦炎、產傷、腦瘤和腦血管病等腦器質性病變。運動性癲癇主要表現為身體某一部位或一側肢體抽搐,持續數秒至數分鐘后自行終止,不伴有意識障礙。運動性癲癇主要治療的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其他治療。運動性癲癇發作時出現肢體抽搐等表現,容易使患者產生自卑心理;全面強直-陣攣發作時會增加意外傷害的風險;長期反覆發作,可損害神經功能。運動性癲癇積極治療后,可改善癥狀。
●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 運動性癲癇多由於腦外傷、腦炎、產傷、腦瘤和腦血管病等腦器質性病變引起。
● 運動性癲癇主要表現為身體某一部位或一側肢體抽搐,持續數秒至數分鐘后自行終止,不伴有意識障礙。分為單純運動性發作和複雜運動性發作。
● 肌陣攣發作:表現為不自主、快速短暫、電擊樣肌肉抽動,每次抽動歷時10~50毫秒,很少超過100毫秒。
● 陣攣性發作:表現為雙側肢體節律性的抽動,伴有或不伴有意識障礙,多持續數分鐘。
● 癲癇性痙攣:表現為突然、主要累及軀幹中軸和雙側肢體近端肌肉的強直性收縮,歷時0.2~2秒,突發突止。
● 強直性發作:表現為軀體中軸、雙側肢體近端或全身肌肉持續性收縮,肌肉僵直,沒有陣攣成分。
● 偏轉性發作:眼、頭甚至軀幹向一側偏轉(偏向病灶同側或對側,後者多見),有時身體可旋轉一圈或伴有一側上肢屈曲和另一側上肢伸直。
● 全面強直-陣攣發作:是一種表現最為明顯的發作形式,既往也稱 “大發作”。表現為意識喪失、突然跌倒、四肢抽搐、雙眼上翻或凝視、頸部和軀幹先屈曲后反張、咬舌、尿失禁等。
● 自動運動發作:主要表現為手和足的遠端部分或口和舌的自動症。
● 過度運動發作:是指主要表現影響到肢體和軀幹近接部分的複雜運動發作,當這種動作高速度出現時結果產生劇烈的廣泛運動。
● 痴笑性發作:這種“大笑”發作可以在任何類型發作之前或之後發生。
● 確診運動性癲癇主要採取腦電圖、CT和磁共振檢查、神經心理評估、腦磁圖、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磁共振波譜(MRS)、功能磁共振(fMRI)等檢查。
● 腦電圖:發作期腦電圖變化常顯示局灶性癇樣放電,可以確定大腦異常放電的起源。目前主要有普通腦電圖、動態腦電圖、視頻腦電圖及顱內電極腦電圖監測。
● CT和磁共振成像檢查:CT檢查可以發現腦部病變,但對於微小的結構性損害,特別是局灶性皮層發育不良者可做磁共振檢查。
● 神經心理評估:通過對記憶、語言、智力、計算力、注意力等多項評估,評價癲癇患者的心理障礙、腦功能狀態及腦功能損傷定位等。
● 腦磁圖:其原理是檢測皮質神經元容積傳導電流產生的磁場變化。
● 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是通過向體內注射能夠發射γ射線的放射性示蹤藥物后,檢測體內γ射線的發射,來進行成像的技術,反映腦灌注的情況。
●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正電子參與了大腦內大量的生理動態,通過標記示蹤劑反映其在大腦中的分佈。可以定量分析特定的生物化學過程。
● 磁共振波譜:癲癇源部位的組織具有生化物質的改變,利用存在於不同生化物質中相同的原子核在磁場下其共振頻率也有差別的原理,以光譜的形式區分不同的生化物質並加以分析,能夠提供癲癇的腦生化代謝狀態的信息,並有助於定位癲癇源。
● 功能磁共振:主要用於腦功能區的定位。
● 醫生主要依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運動性癲癇。
● 臨床表現:表現為身體某一部位或一側肢體抽搐,持續數秒至數分鐘后自行終止,不伴有意識障礙。
● 腦電圖:發作期腦電圖變化常顯示局灶性癇樣放電。
● CT、磁共振檢查:可以發現是否有枕葉皮層局灶性增厚、灰質異位、多小腦回、枕角擴大、瘢痕以及腫瘤、血管畸形等顱腦結構損害。
● 本病需要與發作性運動障礙等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以上類似的表現,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病史、臨床癥狀、神經電生理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來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診斷。
● 運動性癲癇主要治療的方法有抗癲癇藥物治療、外科治療、其他治療。
● 抗癲癇藥物治療是癲癇治療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治療,也往往是癲癇的首選治療。
● 外科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切除性手術、離斷性手術、姑息性手術、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術、立體定向射頻毀損術、神經調控手術等。
● 術后仍應當繼續應用抗癲癇藥物,並堅持長期、定期複診。
● 生酮飲食:生酮飲食是一種高脂、低碳水化合物和適當蛋白質的飲食,對於癲癇的治療有輔助作用。
● 重複經顱磁刺激
● ● 突出特點是具有持續生物學效應,通過改變大腦局部皮質興奮性,改變皮質代謝及腦血流來達到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目的,具有無創傷、安全可靠、操作簡便等優勢,因而可作為新的一種治療手段,應用於難治性癲癇。
● ● 癲癇患者在選擇多種抗癲癇藥物時,可以將重複經顱磁刺激作為輔助治療。
● 運動性癲癇發作時出現肢體抽搐等表現,容易使患者產生自卑心理。
● 運動性癲癇如出現全面強直-陣攣發作,會增加意外傷害的風險,如跌倒、從高處墜落、溺水、交通事故等,如發生喉痙攣,可發生窒息甚至猝死。
● 長期反覆發作,可損害神經功能,出現認知障礙、性格改變等。
● 運動性癲癇積極治療后,可改善癥狀。
● 積極治療原發病,如腦外傷、腦炎、產傷、腦瘤和腦血管病等。
● [1] Hauser SL.哈里森神經內科學.3版。王擁軍。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 [2] 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上冊.1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