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拉姆達的結果 展開

拉姆達

新冠變異病毒

拉姆達(Lambda)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毒株,該毒株首先在秘魯被發現。2021年6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報告,將最早在秘魯發現的C.37毒株以希臘字母 λ(拉姆達)命名,並列為“需要留意”的變異病毒之一。

2021年7月6日,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在澳大利亞成為最新發現“拉姆達”的國家后,這個毒株已經擴散至31個國家,在南美國家的傳播率尤其高。

發現經過


2020年8月,科學家首次在秘魯發現了一種新冠病毒變異毒株C.37,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命名為“拉姆達”。
2021年4月以後,新冠新增感染者中“拉姆達”的檢出率為8成。
2021年6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報告,將最早在秘魯發現的C.37毒株以希臘字母 λ(拉姆達)命名,並列為“需要留意”的變異病毒之一。根據世衛組織的標準,如果“需要留意”的變異病毒傳播進一步加快,嚴重到一定程度,如需要為此調整現有防疫措施等,會被升級為“需要關注”的變異病毒。
2021年6月23日,英國公共衛生將拉姆達描述為“正在調查的變種”。
2021年7月,已經在29個國家發現了拉姆達變體,變體包含許多突變,可以增加傳染性和風險。
2021年7月7日,拉姆達變異株已被列入歐洲疾控中心“監控變異毒株”的列表中。
2021年7月6日,在澳大利亞成為最新發現“拉姆達”的國家后,這個毒株已經擴散至31個國家,在南美國家的傳播率尤其高,現在占整個秘魯新增病例的約81%,鄰國智利感染該變種的患者也達到新增病例的約1/3。
2021年8月,“拉姆達”變異毒株來襲,超1000人感染,已蔓延30多個國家。

毒株研究


2021年7月9日報道,“拉姆達”變種正在受到監測,因為它攜帶了一些可能增強其傳播能力的突變。與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相比,“拉姆達”變種的刺突蛋白中有7個突變。
WHO稱,其中一些突變可能增加病毒的傳染能力,或降低某些抗體中和病毒的能力。不過,英國公共衛生部稱,這些影響還只是理論上的,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這種變種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或使目前使用的疫苗效果降低,需要開展更多研究來確定這一突變是否真的影響了病毒的行為。

主要癥狀


據《印度時報》報道,拉姆達變異毒株的感染癥狀,似乎與新冠病毒的常見癥狀相同,例如:咳嗽、發燒、味覺喪失、嗅覺喪失、身體疼痛和氣促。專家建議,密切監測這些癥狀,並根據需要諮詢醫生。

傳播特點


2021年7月6日,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道,“拉姆達”可能擁有能增強其傳播能力的變異。

疫情現狀


英國

2021年6月25日,英國公共衛生部報告了6例“拉姆達”變種病例,均與海外旅行有關。

秘魯

截至2021年7月17日,秘魯新冠肺炎人均死亡率最多,每10萬名居民中,有596人死於新冠病毒。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網站上發布的一份報告,造成高數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於拉姆達突變體的出現。

美國

2021年7月19日,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敦衛理公會醫院確診了該院首例感染新冠病毒“拉姆達”(lambda)變異毒株的病例。
截至2021年8月9日,美國已有1060例由“拉姆達”毒株引起的新冠肺炎病例。

日本

2021年8月,日本厚生勞動省報告稱,該國確診首例感染“拉姆達”毒株的新冠肺炎病例。據悉,7月20日,這名感染者從秘魯飛抵日本羽田機場,在入境檢疫時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通過基因分析后確定感染的是“拉姆達”變異毒株。
2021年8月,日本衛生部工作人員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拉姆達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且對疫苗具有潛在的耐藥性。
2021年8月6日,在東京都及周邊地區近期新增的確診病例中,“德爾塔”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佔到了將近90%。
2021年8月13日,日本首例感染“拉姆達”變異株的病例是一名與奧運會有關聯的女性。

菲律賓

2021年8月15日,菲律賓衛生部表示,該國已發現首例“拉姆達”變異毒株感染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