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巨虛
下巨虛
下,相對於上而言。巨,巨大;虛,空虛。本穴原名“巨虛下廉”,指本穴在脛、腓骨間之巨大空隙處,蹺足抬腳,本穴在巨大空隙處之下方,故名。本穴與上巨虛、下巨虛、條口同在一條縫隙之中,上巨虛在縫隙上端,下巨虛在縫隙下端,條口位於正中,三穴主治相似。本穴屬足陽明胃經,為小腸之下合穴,適用於小腸諸疾;根據其近治作用,可用於治療下肢痿痹,根據其遠治作用,可用於治療乳癰等疾患。
● Xiàjùxū ST39
● 來源:《靈樞·本輸》
● 別名:巨虛下廉、下廉
● 歸經:足陽明胃經
● 功效:理氣通腑,寧神鎮驚
● 屬性:小腸下合穴
● 下,下方;巨,大;虛,中空。脛、腓骨間形成較大間隙,即中空。穴在此空隙之下方,故名。
● 小腿外側,犢鼻下9寸,犢鼻(ST35)穴與解溪(ST41)穴連線上。
● 犢鼻(ST35)穴的精準定位:在膝前區,髕韌帶外側凹陷中。
● 解溪(ST41)穴的精準定位:踝區,踝關節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
●
● 先找到條口,直下1橫指(即1寸),即為此穴。
● 在小腿外側,犢鼻下8寸,犢鼻(ST35)穴與解溪(ST41)穴連線上。
●
本穴的精準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其中,腘橫紋至外踝尖為16直寸。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本穴簡便取穴中的1橫指即“1寸”,可採用指寸定位法比量取穴,伸直拇指,拇指指骨關節橫紋兩端之間的距離作為1寸。需要說明的是,指寸定位法在應用時較為便利,但取穴的準確性稍差,且操作時應以被取穴者自己的手為準。由於每個人的高矮、胖瘦與手的比例不完全成比例,因此,指寸定位法必須在骨度分寸的基礎上運用,而不能以指寸全部量取全身各部,否則長短失度。https://pic.baikemy.com/obj/project-l-cdn/apgc/notice/2020-07-17/d4bf8696-6867-4a4d-82e5-0c015461a8de.jpeg
● 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前肌,小腿骨間膜,脛骨后肌。
● 淺層分佈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分佈有腓深神經,脛前動、靜脈。
● 腸道病症,例如腸鳴腹痛,泄瀉,大便膿血,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
● 乳腺及男科病症,例如乳癰,乳腺炎,腰脊痛引睾丸,睾丸炎。
● 下肢病症,例如腰膝酸痛,下肢痿痹。
● 其他病症,如暴驚,狂言非常。
● 直刺1~1.5寸;可灸。
● 指壓按摩:用指腹按揉或握拳用關節凸起處叩擊,每次1~3分鐘或200下。
● 灸法:艾條懸灸10~20分鐘;艾炷灸3~9壯。
●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時窘之後,當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間熱,若脈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陽病也,取之巨虛下廉。
● 《針灸甲乙經·卷八》:少腹痛,飧泄出糜,次指間熱,若脈陷寒熱身痛,唇渴不幹,汗出,毛髮焦,脫肉少氣,內有熱,不欲動搖,泄膿血,腰引少腹痛,暴驚,狂言非常,巨虛下廉主之。
● 配陽陵泉、解溪,治下肢麻木。
● 配曲池、太白,治泄痢膿血。
● 配足三里、梁丘、俠溪、肩井,治乳癰。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劉乃剛。精準取穴不出錯. 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 [3] 王靜。超簡單快速取穴。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 [4]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