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馬坊

東馬坊

位於海淀區北部。東鄰上庄路,西至西馬坊村,南鄰永豐鄉,西鄰蘇家坨鄉。為明清時軍屯養馬之處,故名。

明初設五十三里社。東馬坊北的常樂村、常樂里,為明代軍屯。東馬坊與西馬坊為養馬之所,《八旗通志·初集》云:“清順治六年(1649)題准‘通州河、沙河、清河、盧溝橋兩岸各長五里,闊三里,俱令丈作馬廠。’”康熙年間,南沙河常樂村東為東馬房,常村西為西馬房。《光緒昌平州志》對東西馬房記為“常樂大馬房”,“常樂小馬房”。新中國成立后,對東西馬房稱“大馬房、小馬房,均屬昌平,蘇家坨鄉”。1958年3月划入海淀區。

西馬坊村南有清世祖玄燁的四弟恭親王園寢。史載,民國十八年(1929)、民國二十八年(1939),東西馬房兩次遭水災,耕地被淹,宅院進水,部分房屋倒塌。民國二十八年(1939)前,常鬧粘蟲。

鎮情簡介


東馬坊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屬應城東城區,國土面積29.4平方公里,轄20個村、2個社區,總人口5.9萬、其中城區人口2。9萬。280多億噸岩鹽儲量;地處應城東大門,武漢城市圈的中心;漢宜公路、漢渝鐵路穿境而過,府河環繞而行,交通優勢明顯;每年70餘種400餘萬噸工業產品產量,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18.5億、財政收入1.2億元(其中本級1980萬元);“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委“五好鄉鎮黨委”等榮譽無不彰顯著這裡的生機和活力。

工業發展


東馬坊是一座崛起的重鎮。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創業,東馬坊已從一片農田變成聞名全國的“化工之都”、“硅材基地”。境內有上市公司宜化雙環股份公司、有湖北省七二八鹽化公司、王守義十三香麻辣鮮廠等知名品牌企業。正在成長的東誠有機硅有限公司即將擴產1萬噸,建成全國最大的三氯氫硅生產基地;興威石英製品是航空航天、光導通訊的基礎材料;鹽業化工、精細化工、塑玻包裝、材料製造、食品調料、建築裝飾、裝卸運輸已成為東馬坊的支柱產業。全處民營企業18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2個自備熱電廠、日供水10萬噸的自來水廠、百萬噸級水運碼頭、鐵道貨站、金融衛星電子聯行,一切現代設施無不證明著一個蓬勃崛起的神話。

發展規劃


東馬坊是一方希望的熱土。高起點規劃建設的東城化工工業園佔地10平方公里,建成5.5平方公里,區內各類工業基礎設施齊全,規劃區內水電路配套系統正在形成,排污治污設施著手籌建;國家火炬計劃精細化工材料產業基地、全球最大的聯鹼生產基地、湖北省鼓勵發展的40個工業產業集群等品牌優勢;2007年工業產值可達30億。稅收1.5億,5年內產值達100億稅收過3億的目標,無不流淌出這裡的希望和潛力。
一千多年前古驛站歷史的積澱,近30年改革開放的洗禮,鑄就了東馬坊人恢弘開放的心懷、敢闖敢冒的膽識、搶前爭先的氣概。東馬坊人誠邀海內外朋友前來考察觀光、設資興業,共創美好未來。

街道辦事處


東馬坊街道辦事處位於應城市東部,府河環繞而行,漢丹鐵路、漢宜公路橫穿而過,水陸交通十分便利。轄區內有湖北省雙環化工集團公司和湖北省七二八鹽廠等大型化工企業,是全國最大的聯鹼生產基地。全處國土面積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345畝,人口4.6萬人。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創進文明村鎮先進單位”稱號,連續3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鄉鎮”,連續8年被評為孝感市綜合經濟實力“十強鄉鎮”。
東馬坊街道辦事處駐東馬坊,人口49670人,面積29.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滕灣、新集、黎么、港二、蔡趙、艾大、劉陳、朱前、宋楊、夏大、曹大、東塔、汪前、李台、吳台、程西、夏廟、王許、大鄭、鄭夏、中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