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性腦出血
高血壓性腦出血
高血壓徠性腦出血是高血壓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高血壓常導致腦的小動脈發生病理性變化,突岀的表現昰在這些小動脈的管壁上發生玻璃樣或纖維樣變性和局灶性岀血、缺血和壞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強度,岀現局限性的擴張,並可形成微小動脈瘤破裂導致出血。常發生於50~70歲,男性略多,冬春季易發。因情緒激動、過度腦力與體力勞動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壓劇烈升高,導致已病變的腦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常見癥狀是頭痛,噁心,嘔吐,躁動,嗜睡,昏迷。需進行藥物治療、對症治療,必要時手術治療。本病病情危急可出現偏癱、昏迷甚至死亡。及時救治可改善預后,嚴重者後遺症多,預后差,病死率高。
● 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 血壓增高是其根本原因,通常在活動和情緒激動時發病。
● 長期高血壓可使腦動脈發生玻璃樣變性,最終形成粟粒狀動脈瘤,血液還可侵入管壁而形成夾層動脈瘤。當血壓驟然升高時,動脈瘤破裂引起出血。
● 高血壓還可引起腦小動脈痙攣,導致遠端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產生出血。
● 腦內動脈壁薄弱,中層肌細胞及外膜結締組織少,且無外彈力層,可能導致高血壓腦出血多於其他內臟出血。
● 高血壓性腦出血常在活動時、激動時、用力排便等時刻發病,起病急驟,往往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病情發展到高峰。
● 臨床表現視出血部位、出血量、全身情況等因素而不同。
● 一般發病為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噁心、嘔吐,並且多伴有躁動、嗜睡或昏迷。血腫對側出現偏癱、瞳孔的變化,早期兩側瞳孔縮小,當血腫擴大,腦水腫加重,遂出現顱內壓增高,引起血腫側瞳孔散大等腦疝危象,出現呼吸障礙,脈搏減慢,血壓升高。隨後即轉為中樞性衰竭。
● 確診高血壓性腦出血還需行頭顱CT、磁共振掃描等影像學檢查。
● 頭部CT:顱腦CT掃描可清楚顯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腫形態、是否破入腦室以及血腫周圍有無低密度水腫帶和佔位效應等。
● 頭部磁共振:對發現結構異常,對檢出腦幹和小腦的出血灶和監測腦出血的演進過程優於CT掃描,對急性腦出血診斷不及CT。
● 醫生根據病史、癥狀及影像學檢查結果來診斷高血壓性腦出血。
● 病史:有高血壓病史,血壓可能控制欠佳。
● 在活動或情緒激動時突然發病,迅速出現偏癱、失語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癥狀,以及嚴重頭痛、噁心及意識障礙等。
● 頭顱影像學示腦出血表現。
● 一些疾病也可能出現頭痛,噁心,嘔吐,躁動,嗜睡,昏迷等癥狀,容易與高血壓性腦出血相混淆。這些疾病包括顱內佔位病變,一氧化碳中毒、肝昏迷,尿毒症、低血糖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進行詳細檢查,請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 高血壓性腦出血主要依靠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
● 卧床,保持安靜。重症須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等生命體征,注意瞳孔和意識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時吸氧。
● 加強護理,保持肢體功能位。
● 意識障礙和消化道出血者宜禁食24~48小時,之後放置胃管。
● 應及時應用適當的降壓藥物以控制過高的血壓。但降壓不可過速、過低。
● 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腦水腫可使顱內壓增高和導致腦疝,是腦出血主要死因。
● 可早期(3小時)給予抗纖溶藥物如6氨基己酸、止血環酸等。
● 保持營養和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高熱、多汗、嘔吐或腹瀉的患者還需適當增加入液量。注意防止低鈉血症,以免加重腦水腫。
● 防治併發症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應激性潰瘍、稀釋性低鈉血症、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 可挽救重症患者生命及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預后直接與術前意識水平有關,昏迷患者通常手術效果不佳。
● 腦出血患者病情穩定后宜儘早進行康復治療,對神經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有益。如患者出現抑鬱情緒,可及時應用藥物(如氯西汀)治療和心理支持。
● 處於恢復期的病人,體質虛弱,應注意飲食清淡,保持大便通暢。
● 可出現偏癱、昏迷甚至死亡。
● 高血壓性腦出血總體預后不良,總死亡率超過50%,死亡率隨年齡增高而增高。
● 低鹽低脂飲食,規律檢測血壓,堅持服用降壓藥將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
●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保持心情愉悅。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