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藥物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藥物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指因藥物使用,導致血小板減少的繼發性出血性疾病。可發生於使用相關藥物的患者,最常見於年齡>50歲者,也可見於1歲以下的兒童,個體差異性大。病因及機制很複雜,可能為藥物抑制血小板生成、直接破壞血小板或藥物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最主要表現為用某些葯后出現血小板減少和出血表現,出血嚴重程度不等,實驗室檢查發現血小板計數減少和檢測到抗體。停葯后,大部分出血癥狀很快改善。嚴重出血者可以給予糖皮質激素,危及生命的出血可輸注血小板、血漿置換及丙種球蛋白治療。此病危害主要是出血風險,大部分預后較好,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如及時停葯,給予適當治療,多數患者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血液科、內科

病因


● 藥物引起血小板減少個體差異性大,病因複雜。根據發病機制可分為三類:

藥物抑制血小板生成

● 對骨髓造血各系都抑制的藥物
● ● 抗腫瘤化療葯
● ● 氯黴素
● ● 磺胺葯
● ● 解熱鎮痛葯(吲哚美辛、保泰松)
● ● 抗甲狀腺葯(甲巰咪唑、卡比馬唑、丙硫氧嘧啶)
● ● 抗糖尿病葯(氯磺丙脲)
● ● 鎮靜葯(安定、安寧、氯氮、氯丙嗪)
● 選擇性抑制巨核細胞的藥物
● ● 氯噻嗪
● ● 乙醇
● ● 合成雌激素
● ● 甲苯磺丁脲
● ● APC
● ● 速效感冒膠囊
● ● 安乃近或氨基比林

藥物直接破壞血小板

● 瑞斯托黴素
● 硫酸魚精蛋白、肝素

藥物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抗凝劑:肝素。
● 金鹽。
● 金雞納鹼:奎寧、奎尼丁。
● 解熱鎮痛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對乙醯氨基酚、保泰松等。
● 抗生素:青霉素、頭孢菌素、磺胺類等。
● 抗結核葯:利福平。
● 抗高血壓葯:呋塞米、噻嗪類、甲基多巴。
● 神經精神病葯:卡馬西平、二苯基乙內醯脲、丙戊酸鈉。
● 口服降糖葯:磺脲類。
● 抗癲癇葯:苯妥英鈉。

癥狀


● 最主要表現為用某些葯后出現血小板減少和出血表現,此病個體差異性大,用藥到血小板減少發生時間不一,出血嚴重程度不等,停葯后,大部分出血癥狀很快改善。
● 本病最常見於年齡>50歲者,但也可見於1歲以下的兒童。
● 此病發生時間不一:肝素可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導致血小板減少,金鹽及有機砷作用較慢,可能10~20周后發生血小板減少。
● 其前驅癥狀有過敏樣表現:發熱、寒戰、嗜睡、瘙癢、蕁麻疹等。
● 出血一般突然發生,表現為皮膚、黏膜出血,如皮膚瘀點瘀斑、紫癜或口腔血皰;
● 少數患者可有消化道出血、腦出血,如嘔血、黑便、意識不清、頭痛、肢體活動障礙,腦出血是常見的死因;
● 極少數患者甚至發生溶血-尿毒症綜合征(HUS)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 ● 由於HUS存在廣泛的微血管血栓形成可導致多系統損害,尤以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多見,是常見的死因。可出現如發熱、腹痛、腹瀉、嘔吐、水樣便、面黃、眼黃、口唇蒼白、血尿、醬油色尿、尿少或無尿、皮膚瘀斑、嗜睡、焦慮緊張、幻覺、定向障礙、意識不清、驚厥和昏迷等癥狀,短期內進行性加重;
● ● DIC可表現為:四肢濕冷、血壓下降、皮膚髮花、皮膚紫癜、穿刺部位滲血、血尿、少尿甚至無尿、嘔血黑便、意識改變、抽搐或昏迷等。
● 停用有關藥物后,大部分出血癥狀可以改善。但金鹽引起者停葯后出血仍持續較長時間。

檢查


● 實驗室檢查是診斷藥物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主要檢查方法。最主要是血小板計數減少和實驗室檢測到抗體,有助於診斷。
● 血常規:血小板計數下降,嚴重者可低於10×10⁹/L。此項檢查為發現此病的初篩檢查及診斷必備條件。
● 凝血:出血時間延長,血塊回縮不佳。
● 束臂試驗陽性。
● 骨髓:巨核細胞數正常或增多,產生血小板的巨核細胞減少或缺如。
● 血小板抗體:能檢測到高水平的血小板抗體,此為確診試驗。
● 一般不主張再次使用可疑藥物進行體內試驗誘發血小板減少來診斷。

診斷


● 醫生主要根據用藥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診斷本病。
● 肯定的服藥史。
● 臨床表現:①患者發病驟起,出血較重,往往有口腔血泡;②出血發生前有藥物過敏樣前軀癥狀;③一般在重複用藥后發病,而停用有關藥物后數天出血消失。
● 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測到抗體,可以確定診斷。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急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及其他突發的血小板減少症相鑒別,一般根據用藥史以及停葯觀察血小板的恢復情況有利於鑒別。

怎麼治療藥物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一旦診斷,需要立即停葯並對症治療。
● 立即停用可疑的藥物及避免使用影響血小板功能的藥物。
● 癥狀較輕者一般不需要特別治療,停葯3~7天後血小板開始上升,2周內完全恢復正常。
● 嚴重出血者可以給予糖皮質激素,危及生命的出血可輸注血小板、血漿置換及丙種球蛋白治療。
● 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需預防血栓形成。
● 金鹽可用二巰丙醇促進金排出。

危害


● 主要危害是出血風險,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和顱內出血等,文獻報道<5%的患者死於顱內出血。
● 有少部分嚴重者併發溶血-尿毒症綜合征(HUS)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死亡率高。

預后


● 如及時停葯,給予適當治療,多數患者預后良好,部分死於顱內出血、溶血-尿毒症綜合征(HUS)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預防


● 在使用可能誘導血小板減少的藥物時,需要平衡利弊謹慎使用,並在用藥過程中嚴密監測血常規及出血情況,一旦發生嚴重出血應立即停葯,並避免日後再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