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憩室

小腸憩室

小腸憩室是指由於各種原因使小腸壁薄弱處向外膨出形成的盲囊。小腸憩室多為先天性,最常見的小腸憩室是梅克爾憩室,常發生在距回盲瓣1厘米的範圍內,其次是十二指腸憩室,空迴腸憩室的發病率最低,其中獲得性憩室罕見。小腸憩室一般無癥狀,可出現腹痛、消化不良、便秘或腹瀉等癥狀。小腸憩室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但術中偶然發現時應手術切除。嚴重者可合併腸道出血、腸穿孔。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消化內科

病因


● 先天性小腸憩室因胚胎時期卵黃囊末端未閉形成。
● 獲得性小腸憩室與腹內壓增加有關,通常伴有內臟和神經病變,小腸平滑肌萎縮和纖維化,腸壁囊性擴張,從薄弱的肌層進入黏膜下層。

癥狀


● 患者可出現輕微腹痛、消化不良、便秘或腹瀉等癥狀。

檢查


● 確診小腸憩室需要進行影像學檢查、術中探查。

影像學檢查

● 全消化道鋇劑造影:突出腔外的與腸腔相通含造影劑的囊袋影。
● CT檢查:可見與腸腔相連的囊袋影,內有混雜密度的蜂窩樣影,造影后呈薄環形強化,可見憩室周圍的團片狀包裹、膿腫。

術中探查

● 術中探查可明確發現小腸壁向外膨出形成盲囊。

診斷


● 醫生通過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術中探查診斷本病。
● 患者可出現輕微腹痛、消化不良、便秘或腹瀉等癥狀。
● 全消化道鋇劑造影:突出腔外的與腸腔相通含造影劑的囊袋影,可見腸黏膜伸入其中。
● CT檢查:可見與腸腔相連的囊袋影,內有混雜密度的蜂窩樣影,造影后呈薄環形強化,可見憩室周圍的團片狀包裹、膿腫。
● 術中探查可明確發現小腸壁向外膨出形成盲囊。

鑒別診斷


● 小腸憩室併發感染需與急性闌尾炎、回盲部炎等一些急腹症區別。
● 患者出現腹痛、消化不良、便秘或腹瀉等癥狀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一般通過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即可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小腸憩室無癥狀時可不做處理,當出現輕微癥狀時以保守治療為主,如術中探查發生小腸憩室,一般選擇手術切除。
● 保守治療
● ● 抑酸、解痙藥物治療,腹部按摩等。
● 手術治療
● ● 當病情嚴重合併出血、穿孔、憩室扭轉者可行手術切除。因其他疾病手術,術中發現小腸憩室者,應一併手術切除。

危害


● 可出現腸道出血、腸穿孔等嚴重併發症。

預后


● 保守治療后可複發,手術切除后可治癒。

預防


● 治療咳嗽、便秘等慢性病。
● 減少手拎重物,下蹲或彎腰搬重東西等活動。

參考文獻


● [1] 趙玉沛。中華醫學百科全書:普通外科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7.
● [2] 吳肇漢,秦新裕,丁強。實用外科學:上冊。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3] 趙玉沛,陳孝平。外科學:上冊。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 [4] 劉玉村,朱正綱。外科學:普通外科分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