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嶺崗鎮

馬嶺崗鎮

中國山東省菏澤市馬嶺崗鎮位於菏澤城區西南部,南鄰王浩屯鎮,東鄰何樓辦事處,北與西城辦事處、萬福辦事處和呂陵鎮接壤,西與東明縣毗鄰,馬嶺崗鎮橫跨220國道,距離菏澤市中心只有5公里,是菏澤出入山東西南臨近各省的門戶,現已成為菏澤西南部重要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馬嶺崗鎮菏澤城西南3公里處,屬城鄉結合部。轄66個行政村,168個自然村,總面積112.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10.4萬畝,常住人口93652人(2017年)。

2001年1月,由原馬嶺崗鎮、二郎廟鄉、解元集鄉合併而成。

建制沿革


馬嶺崗人民公社於1956年成立,1979年建鎮,分出解元集鄉,1984年分出二郎廟,2001年三鄉鎮合併,原馬嶺崗鎮、二郎廟鄉、解元集鄉合併成立馬嶺崗鎮。是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目前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鄉鎮。
優勢:
1、區位優勢明顯。馬嶺崗鎮橫跨220國道,距離菏澤市中心只有5公里,是菏澤出入山東西南臨近各省的門戶,現已成為菏澤西南部重要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2、產業優勢突出。馬嶺崗鎮土地肥沃,水系網路完善,境內有萬福河、沙河、七里河等五條河流。在農業上,已初步形成以黃金梨為主的3萬畝優質林果生產基地、以蘆筍為主的4萬畝瓜菜生產基地和以百萬隻綠色肉食雞為主的畜牧養殖基地等三大產業優勢。佔地500畝的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座落於馬嶺崗鎮東部,是向全鎮農民展示農業科技成果,傳播科學種田知識的園地。
3、工業優勢凸現。省級工業園—菏澤牡丹區高新技術工業園是由山東省政府批准的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工業園,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現已開發3.12平方公里。到目前為止,入園企業有82家,總投資66.9億元人民幣。形成了以紡織、印刷、酒水、機械製造、木業加工等六大主導產業。
4、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歷史文化豐厚。漢回民族聚居,民風淳樸。龍王廟、青邱固堆漢代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八畝台、黃巢廟遺址具有神奇的傳說,也是我區抗日英雄王登倫戰鬥過的地方,給我鎮留下了燦爛多彩的歷史文化。穆李、時庄村的麵塑工藝享譽海內外。穆李麵塑老藝人李芳清曾多次到加拿大、日本、南韓等國傳藝,深受歡迎,並受到國內外領導接見,被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媒體宣傳報道,其人被錄入《中國民間名藝人》一書,其作品堪稱中華瑰寶,中華一絕。

行政區劃


馬嶺崗鎮
馬嶺崗鎮
全鎮轄66個行政村,168個自然村:寺李行政村(轄前寺李、后寺李自然村)、桑樹侯行政村(轄桑樹侯、前侯、鄭廟自然村)、齊崗行政村(轄齊崗、胡庄自然村)、十五里張行政村(轄十五里張)自然村、劉窪行政村(轄劉窪自然村)、張堂行政村(轄前張堂、后張堂、西張堂自然村)、郭趙莊(轄郭庄、趙莊、榮庄、孫衚衕、黃庄自然村)、萬乾集行政村(轄萬乾集、范庄自然村)、侯庄寨行政村(轄侯庄寨自然村)、司庄行政村(司庄、肖庄、許庄、普台張自然村)、紙坊行政村(紙坊、張庄、轆灣、新李庄、王翰林自然村)、黃樓行政村(轄黃樓、焦庄、孟庄自然村)、馬嶺崗行政村(轄馬嶺崗自然村)、賈庄行政村(轄東賈庄、西賈庄自然村)、范水坑行政村(轄東范水坑、中范水坑、西范水坑自然村)、黃廟行政村(轄羅頭侯、崔劉庄、黃廟、廟東朱、張庄、王莊、唐東范、付庄、朱庄自然村)、青邱行政村(轄寺西范、范海、崗上自然村)、龍王廟行政村(轄餓虎牢李、曹庄、翟庄、新翟庄自然村)、西段行政村(轄段庄、杜庄自然村)、朱橋行政村(轄朱橋、丁庄、朱海子自然村)、朱廟行政村(轄朱廟、馬庄、朱後庄自然村)、榮樓行政村(轄吳橋、榮樓自然村)、趙樓行政村(轄趙樓、黃庄、張庄、許庄自然村)、通古集行政村(轄通古集自然村)、屯西李行政村(轄屯西李自然村)、周庄行政村(轄周庄自然村)、李旺屯行政村(轄前李旺屯、后李旺屯自然村)、杜路口行政村(轄杜路口、楊柳庄、安庄、賈庄自然村)、刁南行政村(轄刁南自然村)、刁北行政村(轄刁北自然村)、李明遠行政村(轄李明遠、任庄、東時庄、西時庄、趙橋自然村)、李舍行政村(轄前李舍、后李舍、楊毛張自然村)、劉坊行政村(轄劉坊自然村)、侯白庄行政村(轄侯庄、白庄、東劉坊自然村)、前段行政村(轄幸福段、前段自然村)、後段行政村(轄後段自然村)、蓖匠王行政村(轄蓖匠王、河南王自然村)、白楊張行政村(轄白楊張自然村)、劉庄行政村(轄新劉庄、老劉庄自然村)、郭庄寨行政村(轄郭庄寨自然村)、大杜庄行政村(轄東大杜庄、西大杜庄、南大杜庄、北大杜庄自然村)、荊庄行政村(轄荊庄自然村)、王道溝行政村(轄王道溝、朱潘庄、西杜庄自然村)、高廟行政村(轄高廟自然村)、安頓庄行政村(轄安庄、頓庄、高銀、姜拐自然村)、侯金鐸行政村(轄侯金鐸、宋庄、劉升庄、苗庄、黃牌坊、郭壩、武庄、黃庄自然村)、解南行政村(轄解南自然村)、解北行政村(轄解北、集西李、集東李自然村)、穆李行政村(轄東穆李、西穆李、南穆李、北穆李自然村)傘頭王行政村(轄傘頭王自然村)、橋李行政村(轄橋李自然村)、劉堂行政村(轄劉堂、邊庄自然村)、四張行政村(轄前四張、后四張、中四張、油坊張、郭庄自然村)、劉敬庄行政村(轄劉敬庄、徐庄、時庄、鹿衚衕、王莊、侯橋自然村)、崔庄行政村(轄崔庄、韓庄、河底朱自然村)、陳史王行政村(轄陳庄、史庄、王莊自然村)、李朝花行政村(轄李朝花、后張堂、西張堂自然村)、張黃庄行政村(轄張庄、黃庄自然村)、謝集行政村(轄謝集自然村)、車子李行政村(轄車子李自然村)、二郎廟行政村(轄二郎廟自然村)、西北村行政村(轄張良店、丁庄、周庄、閆樓自然村)、三教堂行政村(轄三教堂自然村)、趙莊行政村(轄趙莊、竇庄、卷棚廟自然村)、寺西侯行政村(轄寺西侯自然村)、程樓行政村(轄程樓自然村)。

人口民族


全鎮總人口93652人(2017年),全鎮共有93個姓氏。

地理環境


馬嶺崗鎮位於黃河沖積平原上,地勢比較平坦,西南高,東北低,地面坡度約為1/5000。河流多呈西南東北走向,主要有賈河、萬福河、七里河、沙河、刁屯河等多條河流。土壤以沙壤、輕壤為主,沙壤主要分佈在原解元集鄉以南的大部分、原馬嶺崗鎮中東部;輕壤主要分佈在原解元集鄉的白楊張和郭庄寨一帶。

經濟


工業經濟

企業45家,其中食品釀造9家,棉紗紡織3家,印刷企業8家,木製品加工6家,化工企業6家,機械製造2家,其他11家。

農業經濟

馬嶺崗鎮現有現有常年菜田面積約5.5萬畝。經過多年的發展,以解元集、劉庄行政村、郭庄寨行政村、侯金鐸、宋庄、苗庄為中心輻射周邊30多個行政村,果樹以穆李、馬嶺崗鎮附近為中心,形成了牡丹區最大的蔬菜、果樹生產基地,基地的主要蔬菜品種為大白菜、黃瓜、西紅柿、菜花、甘藍、茄子、圓蔥等10餘個品種,主要水果是蘋果、葡萄其中大白菜約1.1萬畝;甘藍7800畝;菜花5200畝;大蒜1.5萬畝;黃瓜4500畝;西紅柿4000畝,圓蔥3000畝;
馬嶺崗鎮現有黃金梨7000畝,均已進入盛果期,涉及20多個行政村,畝均經濟效益高達過萬元。現有蘋果8000畝,主要集中在穆李、寺西侯、朱廟等村。
馬嶺崗鎮肉雞、蛋雞飼養主要集中在白楊張、劉堂、後段村的肉雞飼養佔80%,桑樹侯、司庄村的蛋雞飼養佔20%。鎮黨委政府已先後向國家申請註冊審批辦理了“利翔”牌肉食雞、雞蛋、黃金梨、豬肉、山藥、牛肉等7個綠色食品證,開發了新的經濟增長點。與華英食品公司籌建奶牛廠一處,佔地面積110畝,奶牛存欄量1500頭。

自然資源


馬嶺崗鎮的地帶植被屬溫帶落葉闊葉林。主要喬木樹種有黑楊類、毛白楊、小類楊、泡桐刺槐、白榆、臭椿、旱柳、銀杏、國槐等,果樹有蘋果、水晶梨、黃金梨、桃、葡萄、杏、棗等;綠化樹種有紫葉李、合歡、雪松、法桐、國槐。植物主要有農作物和野生草木兩類,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棉花、蔬菜、瓜類等。野生草木100多種,主要有茅草、狗尾草、黃蒿節節草等。
土地資源、農副產品資源和勞動力資源是馬嶺崗鎮的三大資源優勢。該鎮屬於黃河中下游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地勢平坦,土地資源豐富。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鎮敬老院達到了省級規範化標準,現有馬嶺崗、解元集兩所衛生院,醫務人員120餘人,馬嶺崗衛生院被評為市級規範化鄉鎮醫院,也是全省“360工程”之一。
衛生防疫機構2個,衛生室86所,各類衛生機構共有床位200餘張。衛生技術人員170人,其中執業醫師90人。新農合參保人數達80000餘人,“兩免一補”義務教育受益1.2萬人。

教育事業

該鎮有馬嶺崗中學、二郎廟中學、解元集中學等3處普通中學,在校生2956人,初中入學率達98.2%;馬嶺崗、二郎廟、解北、通古、龍王廟、黃廟、謝集、白楊張、大杜庄、穆李、郭庄寨、桑樹侯、寺李、張堂、劉坊、周庄、朱橋等17處定點小學,在校生8718人,小學入學率達100%。教職工626人,其中小學教職工431人,中學教職工195人。幼兒園28處,學前兒童入園率達93%。青壯年脫盲鞏固率達100%。有鎮辦農技校1處,村辦農技校28處,鎮村辦學面達100%,每年培訓各類人員達4300餘人次。辦學條件逐步改善,共推倒危房126間,改建新建校舍245間,教學樓5座,維修校舍300餘間。

社會團體

該鎮有謝集、桑樹侯2個地方嗩吶班子,白楊張、郭趙莊、趙橋、通古4個曲藝隊,黃廟、篦匠王2個織錦村,穆李、時庄2個麵塑村,杜路口、黃樓、十五張、解北、解南、郭庄寨、傘頭王、通古、寺李、周庄、屯西李等48個秧歌隊。

基礎設施

交通便利,通訊、供電、小城鎮建設等基礎建設明顯改善,2008年被列為全國第二批綜合改革試點鎮之一,制約發展的瓶頸基本消除,具備了經濟大發展的良好條件。
新石鐵路馬嶺崗段4公里,途經后劉庄、北穆李,220國道馬嶺崗段11公里,途經紙坊、司庄、萬乾、郭趙莊、張堂、刁北、李舍、南周庄,村村通公路100公里,途經45個行政村,90個自然村。2009年,有營運性汽車、柴油車80輛,其中營運貨車70輛,出租 車10輛,拖拉機830台,農用機動車5600輛,農機總動力111086千瓦,摩托車800輛,自行車40000輛,電動車3200輛,黑白電視機15231台,彩電4200台,影碟4000台,洗衣機7000台,電腦580台;完成郵電業務總量超過4100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00萬元,郵政儲蓄餘額4000萬元,固定電話達到2.5萬戶,普及率達90%,行動電話2.3萬個,普及率達到80%,電話普及率達56部/百人,網際網路用戶380戶,農民人均純收入3077元,商業市場6處,商品一條街6條,新開門市80戶,個體工商戶350戶,照相、理髮、旅社、洗浴、餐飲、糧油、食品、煙酒、機電、飼料、建材等行業一應俱全;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億元。蓋住宅樓、商業樓176座,1386間,26000平方米。
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的實踐,積累了一些十分有益的經驗,為馬嶺崗鎮的經濟大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歷史文化

漢回民族聚居。龍王廟、青邱固堆漢代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八畝台、黃巢廟遺址具有神奇的傳說,也是我區抗日英雄王登倫戰鬥過的地方。穆李、時庄村的麵塑工藝享譽海內外。穆李麵塑老藝人李芳清曾多次到加拿大、日本、南韓等國傳藝,深受歡迎,並受到國內外領導接見,被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媒體宣傳報道,其人被錄入《中國民間名藝人》一書,其作品堪稱中華瑰寶,中華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