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軍

國務院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書記

李佐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書記,研究員。徠經濟學博士,博士生導師,著名經濟學家,人本發展理論創立者,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等校兼職教授,同時兼任多個學術團體職務,被多個地方政府聘為顧問或首席經濟學家。博士師從我國權威經濟學家吳敬璉研究員,碩士師從國際著名經濟學家、發展經濟學奠基人張培剛教授。

個人簡介


湖南安化人,先後在高校、企業、銀行、政府等八個單位工作。主要研究領域涉及資源環境政策、綠色低碳經濟、宏觀經濟、區域經濟、產業經濟、“三農”問題、投資機會和企業戰略等。著有《人本發展理論》等五部專著,在《人民日報》等報刊上發表了數百篇文章,呈遞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五十餘篇調研報告,主持或參與過八十餘項國內外重大科研課題,在《人民日報》和《改革》等報刊上發表了數百篇文章,提出的“中國經濟進入重化工業階段”等觀點引起了廣泛的反響。

主要經歷


先後在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先後在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房地產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城鎮建設公司、中國建設銀行總行、國務院體改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擔任過教師、科研人員、項目經理、總經理助理、副處長、處長和研究所副所長等職。
出生於湘西農村,經歷過“工農兵學商政”中除“兵”之外的所有職業。

研究領域


資源與環境(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節能減排、氣候變化、經濟轉型)、人本發展理論、宏觀經濟和中國走勢、新型工業化和重化工業、產業發展和壟斷行業改革、區域創新和區域競爭力、“三農”問題、企業戰略和企業創新、投資機會分析等。
研究重點:
1、后危機時期的國際經濟展望;
2、中國的經濟展望;
3、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
4、分析宏觀經濟的新思維與凱恩斯理論反思;
5、“十二五”規劃分析與解讀;
6、中國三次大轉型與未來轉型大方向;
7、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經濟結構轉型;
8、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戰略與預警;
9、中國綠色經濟轉型的方向與對策;
10、低碳發展與低碳交易制度建設;
11、循環經濟與經濟轉型;
12、定位經濟與區域定位;
13、國內外新形勢下地方經濟發展的機遇與對策;
14、國內外新形勢下企業發展的機遇與對策;
15、國內外新形勢下的投資機會、投資策略與投資方式選擇;
16、國內外新形勢下提高領導力的方向與路徑。
其研究領域橫跨多個領域,具有如下融會貫通的特點:
1徠、將理論(如人本發展理論等)、政策(如“十二五”規劃等)與實踐(如國家、地方、企業和個人對策)相結合;
2、將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相結合;
3、未來相結合;
4、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資源環鏡相結合;
5、將宏觀(或全局)與微觀(或局部)相結合(或將國家、地區、企業、個人相結合);
6、將改革、開放、發展與穩定相結合。

科研成果


著有專著《人本發展理論——解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思路》、《中國的根本問題——九億農民何處去》等五部;主編《中國新農村建設報告》藍皮書等四部;合著《中國民生報告》和《發展經濟學導論》等三部;參著《壟斷行業改革攻堅》、《迎接中國汽車社會:前景·問題·政策》等八部;主筆或參與過六十餘項國內外重大科研課題;在《人民日報》和《改革》等報刊上發表了近兩百篇文章;呈遞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五十餘篇調研報告;主要面向政府和企業進行過數百次報告和講課,得到聽眾的普遍肯定和廣泛歡迎。

主要獎項


先後四次獲得中國發展研究獎一等獎、二等獎,獲得農業部優秀論文二等獎等。

經濟預測


李佐軍曾在2011年發表經濟形勢報告,分析並預測“2013年,最可能是2013年7、8月份”中國可能引發的經濟危機。受近段時間中國經濟下行、央行與市場之間流動性的博弈,師從經濟學家吳敬璉的李佐軍博士曾在2011年所作的報告於2013年6月在網路上翻炒流傳。
要點
文章分析了中國經濟的形勢,並指出在2013年爆發中國經濟危機的四個原因:第一個原因,經濟方面的原因,經濟方面的原因引發這場危機爆發的可能性有兩個,一個是房地產泡沫破滅,另一個是地方債務危機。
李佐軍分析,第二個原因來自外部,即國際的原因。
第三個原因,李佐軍認為是政治方面的原因。
文章最後分析,第四個原因系由於短中長三個周期的谷底可能迭加。
所以,2013年前後,中國可能要爆發一場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表現:部分中小企業破產、部分銀行破產、部分地方政府破產。
2014年最新動態:發表《經濟新形勢和投資機會》專業講話。分析中國2014年經濟新形勢和投資機會。
李佐軍
李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