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堇菜

東北堇菜

東徠北堇菜,中藥名。為堇菜科植物東北堇菜Viola mandshurica W.Bckr.的全草。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山東、台灣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之功效。常用於癰疽疔毒,目赤腫痛,咽喉腫痛,乳癰,黃疸,各種膿腫,淋巴結核,泄瀉,痢疾。

入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排膿。

主治


癰疽疔毒,目赤腫痛,咽喉腫痛,乳癰,黃疸,各種膿腫,淋巴結核,泄瀉,痢疾。

相關配伍


1、治化膿性感染:①紫花地丁、蒲公英、半邊蓮各15g,水煎服;藥渣外敷。②鮮紫花地丁、鮮野菊花各60g。共搗汁分2次服;藥渣敷患處。③鮮紫花地丁、鮮芙蓉花各等量,加食鹽少許,共搗爛敷患處;同時用鮮紫花地丁60-9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2、治眼結膜炎、咽炎:鮮紫花地丁60-9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凈,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高6-18cm。根莖短,垂直,節密生,常自一處發出數條較粗壯的褐色長根;根通常平滑,向下斜伸或有時稍橫生。基生葉少數至多數;葉片長圓形,舌形、卵狀披針形,長2-6cm,寬0.5-1.5cm,花期後葉片漸增大,呈長三角形,橢圓狀披針形,長可達10餘厘米,寬達5cm,先端鈍或圓,基部截形或寬楔形,下延於葉柄,邊緣疏生波狀淺圓齒,有時下部近全緣;葉柄較長,長2.5-8cm,上部具狹翅,花期后翅明顯增寬;托葉膜質,下部者鱗片狀,褐色,上部者淡褐色、淡紫色或蒼白色,約2/3以上與葉柄合生,線狀披針形,邊緣疏生細齒或近全緣。花較大,紫堇色或淡紫色;花梗細長,常超出於葉;萼片5,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基部有寬而短的附屬物;花瓣5,距粗管狀,向上彎或直;雄蕊的葯隔先端有附屬物;子房卵球形,花柱棍棒狀,柱頭上短喙先端具柱頭孔。蒴果長圓形,長1-1.5cm,無毛,先端尖。種子卵球形,淡紅棕色。花、果期4月至9月。

生長環境


生於草地、草坡、灌叢、林緣、疏林下、田野荒地及河岸沙地處。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山東、台灣等地。

性狀鑒別


徠多皺縮成團。濕潤展開后,根細長,深褐色或灰白色。基生葉卵狀披針形或條形,頂端鈍圓,邊緣波狀,基部下延至葉柄。質脆易碎。氣微,味微苦。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治癰癤,丹毒,乳腺炎,目赤腫痛,咽炎,黃疸型肝炎,腸炎,毒蛇咬傷。”
2、《台灣藥用植物志》:“根為催眠葯。治香港腳,以葉揉鹽后塗患處;治腫毒,以葉搗敷患處。紫花地丁根為催吐、瀉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