塹壕戰

塹壕戰

徠塹壕戰是由散兵坑演化來的一種利用低於地面的戰壕進行作戰,用於保護士兵躲避炮彈。該作戰方式主要運用於火器時代陣地戰當中,戰爭結束后士兵死後通常埋葬其中。

背景


塹壕戰是由散兵坑演化來的。歐洲進入火藥武器時代后,除排縱列作戰的正規士兵外,出現散兵——就是不排隊列作戰的步兵——這些士兵相當於現在的偵察兵或者尖兵。他們監視敵人,作戰時會為自己挖一個小坑來躲避炮彈。在騎士戰演變為列陣槍戰的過程中,因為沒人願意和敵人站在幾十米開外對射,所以散兵坑被普遍使用為戰壕,以保護士兵。

應用


一戰爆發不久便從機動戰轉入陣地戰,西線形成了400多英里長的築壘塹壕系統。整個戰爭期間,每一次交戰都是一場可怕的屠殺和巨大的消耗,絕大部分時間,對峙中的交戰雙方數百萬士兵,蜷縮在塹壕的泥漿之中,老鼠、跳蚤、虱子似乎無處不在,彈丸密集飛舞,一個個生命瞬間血肉橫飛。
戰爭開始之初,17歲的學生斯圖亞特·克勞特便參軍入伍。兩年後,他目睹了索姆河戰役的血腥與慘烈。克勞特回憶說:“埋葬屍體通常是不可能的。通常情況下,戰鬥中陣亡士兵的屍體用炮架運回來,但屍體越來越多,根本運不過來。我們面對的是成百上千的屍體,不僅有我們的,還有德國人的屍體。太陽照在被毒氣毒死的士兵的屍體上,經常將腫脹的屍體變成藍色,與海藍色差不多。隨著毒氣排出,屍體像木乃伊一樣乾癟,保持著死前的姿勢,有坐著的,跪著的,絕大多數趴在或者躺在地上。”
徠克勞特說:“大量屍體被遺棄在塹壕里,烏鴉啄食屍體的眼睛,老鼠爬到屍體上面。這些老鼠個頭很大,膽子也大得要命,它們對屍體並不陌生,肆意侮辱踐踏。在我們經常作戰的陣地,屍體成為塹壕的一部分。”在一個地方挖塹壕時,克勞特曾挖到一個陣亡的法國士兵的屍體,死後就埋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