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高新區

省會濟南的衛星城

德州高新區的前身是禹城高新區,位於山東省西北部,是省會濟南的衛星城、魯西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南距濟南60公里,北距北京450公里。德州高新區1999年啟動建設,2002年成立,2014年7月21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完成更名。建區以來,德州高新區堅持“高、優、精、新”定位,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培植特色產業,優化空間布局,園區規劃面積68.15平方公里,現有入區企業386家,其中上市企業4家,是國家火炬計劃生物技術產業基地、國家新技術生物產業基地、全國百佳科學發展示範園、山東省最佳投資園之一。

創新要素


德州高新區以打造“德州·中國生物谷”為目標,堅持內部培育與外部引進相結合,積極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實施“121”產業發展計劃,即“一個聚焦、兩個增強、一個加快”。
德州高新區
德州高新區
聚焦發展生物技術產業。德州高新區以保齡寶、龍力生物、禹王集團等龍頭企業為基礎,重點發展特種功能製品、綠色能源和綠色農用生物產品,形成以生物製造為主導、以生物能源、生物醫藥為支撐,以生物材料、生物農業為輔助的生物產業體系。與此同時,踐行循環經濟理念,形成了“企業微循環、產業小循環、園區大循環”的循環發展模式。在企業層面,福田葯業公司與天津大學聯合建立可再生資源利用實驗室,實現木糖醇渣的四次開發利用,形成“玉米芯生產木糖醇→產生木糖醇渣→養殖食用菌、替代燃煤發電、生產乙醇→料渣還田”的閉合循環鏈。在產業層面,形成以保齡寶、龍力、福田為主體的功能糖產業循環,通過原料產品互供、副產品集中統一使用,實現資源、廢物循環利用。通裕集團新園熱電廠以功能糖企業廢糖渣為原料,發電供熱,滿足區內企業電、熱需求,廢糖渣燃燒產生的灰塵作為生產空心磚的原料供給建材廠,形成企業、產業循環發展相互依存、良性互動的格局。
增強高端裝備產業實力。區內企業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大型兆瓦級風電主軸生產基地、亞洲頗大的球墨鑄鐵管模生產基地。作為一家民營上市企業,其率先在山東省自主研發的1.2萬噸自由鍛液壓機、世界頗大的“25兆牛”數控校直液壓機等大型裝備和大型鍛造件技術國內領先。圍繞通裕重工這一龍頭企業,德州高新區不斷發展壯大高端裝備製造業,重點發展風機整機、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無人機等產品,做大做強風電裝備、大型鑄鍛件和智能裝備,做優做精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領域,推進園區裝備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發展。
增強新型產業發展後勁。德州高新區通過外引內培,把握新興產業藍海機遇,重點規劃建設了新興產業園,太陽能光伏、新材料、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亮點迭出。在新興產業園內,規劃建設了生態環保產業園,目前已有包括漢能光伏製造基地項目、山東福航環保污泥干化處理中心、北京城建集團採取BT模式建設的第二污水處理廠、河北中科智聯污泥發電、台灣創鼎碳素活性炭再生等在內的9個入園項目,主要發展水循環、污泥干化、垃圾利用、活性炭再生四個方面。以污泥干化為例:第二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產生的污泥,進入福航環保污泥干化處理中心進行干化后,作為燃料由中科智聯污泥發電廠焚燒發電,可滿足高新區東區供熱、供電的需求,實現了廢物的資源化利用。

發展規劃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在大連高新區調研時強調,高新區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創新的孵化器,看一個高新區是不是有競爭力、發展潛力大不大,關鍵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兩篇文章做實做好。建區16年來,德州高新區始終堅持“科”字為先,走出了一條創新型特色園區的成功之路。
科技支撐強勁。20世紀60年代,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就在禹城市設立試驗站,進行改鹼治土、農業開發,以李振聲、李依依、鄧子新院士為代表的100多名科學家在禹城市建立了實驗基地,禹城市也因此被認定為全國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開發的發源地。進入新世紀以來,禹城市圍繞農副產品深加工和鏈條延伸,實現了由農業科技向工業創新轉變。德州高新區現擁有國家有關部委備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家;區內80%以上的規模以上企業建有研發機構;擁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54家,包括26家國家層面研發機構,其中國家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3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個、博士后和院士工作站4個;培養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7人;柔性引進兩院院士5人;特聘中組部3人;主持制定國家行業及產品標準17項。2014年,區內企業自主研發新科技、新工藝、新成果67項,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67億元。
校企聯合助推。圍繞產業創新需求,高新區企業以共建研發機構、合作研發、聯合承擔科研項目、合作培養人才等多種方式,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120餘家科研院所開展深入合作。其中,保齡寶與山東大學、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完成“低聚糖酶法生產與應用的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項目研發,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福田葯業與中國食品發酵研究院等共同承擔了863課題,與江南大學等承擔了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龍力生物圍繞“玉米全株產業鏈”,利用玉米芯廢渣年產6萬噸纖維素燃料乙醇,率先成為纖維燃料乙醇國家定點企業,其“玉米芯酶法製備低聚木糖”、“玉米芯廢渣製備纖維素乙醇”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創新孵化體系完善。逐步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多元化投入為輔助的集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廣博生物專業孵化器、博通小微企業加速器、企業研發平台為一體的“四位一體”孵化體系。其中,由禹城市人民政府主導建設的德州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可滿足企業從小試到中試再到產業化生產的需要,目前,正與山東大學共建國家大學科技園禹城分園;廣博生物專業孵化器由中國發酵工業協會和區內企業百龍創園公司牽頭,聯合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天津工業微生物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共同建設,集產品研發、中試、成果展示於一體,總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於2014年10月投入使用,目前已孵化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發酵法生產蝦青素、DHA項目;由溫州客商投資50億元建設的山東博通小微企業(加速)園項目總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採取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招商,實現資源共享。投入運營后,可吸納小微企業400家以上。目前,已簽約入園企業近30家;依託政策扶持、資金扶持、高等院校,支撐區內重點企業建立創新研發平台。
打造科技產業新城
德州高新區始終堅持以大目標統領發展大局,2012年初實施創新提升工程,正式拉開了創建國家高新區的序幕。在創建國家高新區這一目標的指引下,高新區一班人奮力拚搏,迎難而上,先後完成了升級申請上報、更名、專家現場評審等升級的基礎性工作,國家高新區的夢想即將變為現實。在2014年10月31日召開的德州高新區以升促建工作座談會上,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專家經過實地調研評審,對高新區工作給予充分肯定。高新區在經歷了創業起步、建設發展、二次創業、創新提升4個階段、16年的發展后,進入了以升促建的嶄新時期。
站在新起點、面對新常態,德州高新區將對照“國字型大小”標準,主動承擔歷史使命,全力打造“科技產業新城”,努力建成“一地三區”(全國有影響力的生物技術產業基地、魯西北創新驅動發展的標桿區、區域合作協同發展的先行區和產城融合綠色發展的示範區)。
具體工作中,一是突出創新創業,打造科技之城。一方面依託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與山東大學共建國家大學創業園禹城分園的契機,搭建服務平台,助力自主創新;另一方面加快集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綜合孵化器、廣博生物專業孵化器、博通小微企業創業園加速器、企業研發平台“四位一體”的孵化體系建設,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創業鏈條,優化創業環境,助力企業發展。力爭2015年新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5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8%。
二是突出集聚效應,打造產業之城。以產業優勢為基礎,以招商引資為抓手,聚焦生物和高端裝備製造兩大核心產業,做好“生物谷”和“健康城”兩篇文章,延伸產業鏈條,做強產業支撐,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新高地,力爭2015年生物、裝備製造兩大核心產業總產值超800億元。
三是突出融合發展,打造現代新城。積極籌備建設科技金融融合創新服務中心和金融大廈,探索實踐科金產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全力打造集高新技術產業、高端CBD、金融、商場、教育、醫療等多種業態於一體的新型園區,為創建國家高新區奠定堅實基礎,為區域經濟創新發展、協調發展貢獻力量。
德州高新區
德州高新區

晉陞規模


齊魯網10月27日訊(禹城台 劉亮)近日,國務院正式批複德州(禹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區。這也是全國第六家、全省第一家設在縣級城市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目前,德州(禹城)高新區規劃面積6.89平方公里,區內擁有規模以上企業358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家、國家級研究中心7個、省級以上研發機構54家。目前,園區已培植形成了生物、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高檔紡織六大特色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