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里水族鄉

仁里水族鄉

仁里水族鄉位於貴州省榕江縣境中北部,距縣城26.5公里,公路里程63公里,東鄰崇義鄉,南和西接平永鎮,北界樂里鎮,東南與忠誠鎮相連,總面積83.31平方公里。總人口12378人。

地理位置


仁里水族鄉位於榕江縣境中北部,距縣城26.5公里,公路里程63公里,東鄰崇義鄉,南和西接平永鎮,北界樂里鎮,東南與忠誠鎮相連,總面積83.31平方公里。

自然環境


地形地貌以山地為主,山間夾著河谷壩子,平均海拔600米。主要溪流有太元溪、仁吉溪、通倒溪、歸路溪,溪流總長為35公里。
鄉境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溫和,年降雨量1400毫米,是農林並重的山區。全鄉耕地7338畝,其中水田5926畝,旱地1412畝,主產水稻,亦產包穀、小麥、洋芋等;林地5624.65畝,以杉、松為主,次為薪炭林、茶油林、桐油林和竹林,森林覆蓋63.84%。

歷史沿革


仁里之名系侗語“勒擾、勒里,富寨人禮”演變而來,地屬七十二寨範圍。仁里鄉成立於1956年,政府辦公地址在現在的學校,在此之前,仁里鄉仁吉、黨民、通倒三個村屬崇義鄉管轄,公街、喬腮、擺賴三個村屬平永鎮管轄,1984年8月22日,由仁里公社改建成仁里水族鄉,1992年建並撤,原太元鄉的太元、壽昌兩村劃歸仁里水族鄉,形成由原仁吉村、擺賴村、黨民村、喬腮村、公街村、太元村、壽昌村、通倒村8個行政村組成的水族鄉。2014年並村后形成現在的仁吉中心村、擺賴中心村、壽昌中心村和通倒村4個行政村。

區劃人口


現全鄉轄4個行政村,54個村民小組,47個自然寨,3020戶,總人口12378人。全鄉有侗、水、苗、漢四個主體民族雜居,侗族佔46.65%,水族佔27.73%,漢族佔12.71%,苗族佔11.81%。

旅遊文化


仁里侗、水、苗三個少數民族中,侗族又有三個支系,仁里、琴軌、公街侗族屬七十二寨侗;通倒、扣瑞侗族屬三寶侗;喬腮侗族屬天甫侗。苗族有兩個支系,苗勒、加榜屬一支,擺賴苗族屬一支。民族風情濃郁古樸,原汁原味,山川秀麗奇美,自然資源獨特。流傳於民間的爬窗探妹、鬥牛踩雞、祭薩大典、侗水苗族服飾、水族八仙、苗勒蘆笙舞等是民族文化的一朵朵絢麗奇葩。民族古迹有琴台土司衙門遺址、太元花橋、仁吉大寨古寨門、仁吉大寨古井、扣瑞石拱橋;自然景觀和自然資源有太元九瀑布、大寨茂密蔥翠的綿竹林、扣瑞千年銀杏樹、黨民至喬腮10里長的野生楊梅帶;歷史事件有被譽為“侗族梁祝文化”的念興之戀、美國飛機墜落仁里等;民族節日有水族瓜節、侗年、苗族二月二。

經濟發展


仁里水族鄉結合實際,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民族經濟發展思路,在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的同時,根據地方資源優勢,發展地方特色產業;挖掘民族文化和打造自然景點,為旅遊業的開發尋找機遇。全鄉水稻種植面積5923畝。每年種植錫利貢米100多畝,玉米高產示範種植100多畝;豆類、辣椒等蔬菜示範種植各100多畝。培育稻田鯉魚、豬、羊等養殖示範戶和竹筍兩用基地、規劃發展仁里韭菜基地的建設以及仁里茶油林地的恢復和擴大,以此帶動全鄉特色產業的發展。太元村養豬示範戶初具規模,養豬農戶逐漸增多。通倒村姚祖勇養羊200餘只,黨民村有竹林700多畝,公街村有竹林200畝,兩村都有可開發竹林基地1000多畝的山坡,政府正在列入規劃,準備在兩村發動群眾開發竹林基地,同時對群眾進行技術培訓,使竹和筍的生產加入科技含量,提高竹筍的產量。仁里茶油林原有“萬畝茶山”之稱,實際有近6000畝,政府將發動群眾恢復並擴建仁里茶油林基地,重振仁里這一傳統特色產品。還有仁吉村的韭菜、擺賴中心村的水芋種植也將作為特色產業來發展。
各村黨支部湧現一批能人、致富帶頭人。如太元村黨支部書記楊文斌同志發展生豬養殖,率先成為致富能手,目前他的養殖場總投資60多萬元,現在存欄生豬400多頭,有能繁母豬36頭,後備母豬6頭,去年收入30多萬元。楊文斌同志還讓困難戶賒養小豬仔,帶動了一方發展。楊卓林同志承包魚塘1.5畝和用6.5畝田養魚,年收入3萬餘元。擺賴村原村長潘洪真利用該村邊遠的自然優勢,發展藥材種植經銷商店,既方便了群眾,又富裕了本人。通過建設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使群眾安全了、致富了,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929元,比上年增長近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