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士的結果 展開
- 漢語漢字
- 中國象棋中的棋子
- 2018年李芳芳執導電影
士
漢語漢字
“士”,現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shì,最早見於金文時代,在六書中屬於會意字。“士”的基本含義為古代統治階級中次於卿大夫的一個階層,如士族、士大夫;引申含義為舊時指讀書人,如士子、士民。
“士”還表示對人的美稱,如志士、烈士。
“士”字是象形字。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士”的字構型與“王”字構形相類似。“士”的金文字形看起來像是一把斧鉞。早在五帝時代,士的意思是指治獄的刑官,這也是其本義,後來也引申指古代貴族的最低一級。後來陸續在楚系簡帛、秦系簡牘、說文中發現,“士”字簡體版的楷書從《說文》演變而來。其字源演變圖如下:
士的字源演變
士的字源演變
拼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詞 | 例句 |
shì | 名詞 | 古代男子的美稱 | bachelorinoldChina;man | 通古今,辯然不,謂之士。——《白虎通·爵》 | |
將領 | general | 士臣(將士) | 危士臣,構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孟子·梁惠王上》 | ||
兵士;武士 | soldier;noncommissionedofficer | 士兵 | 下軍之士多從之。——《左傳·宣公十二年》 | ||
古代指掌管刑獄的官員 | judge | 士夫(士大夫) | 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 ||
中國古代社會階層的名稱 | asocialstratuminancientChina | 士庶(貴族和平民) | 荊州與國相鄰接,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資治通鑒》 | ||
古代四民之一。只有農工商以外學道藝、習武勇的人。或稱“士民”以區別於“庶民” |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戰國策·魏策》 | ||||
知識分子的通稱 | intelligentsia | 士子 | 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咸歸附之。——《資治通鑒》 | ||
古代諸侯士大夫對天子的自稱 | subject | 列國之大夫入天子之國,曰某士。——《禮記》 | |||
對品德好、有學識、有技藝的人的美稱 | commendableperson | 志士、勇士 |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史記·魏公子列傳》 | ||
衛兵,尤其是將帥身旁的衛兵,特指中國象棋中的一個只能在將帥近旁活動的棋子 | pawn | 將、士、相 | |||
動詞 | 作官。通“仕” | beanofficial | 古者匹夫五十而士。——《荀子·大略》 | ||
參考資料 |
士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從一從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凡士之屬皆從士。鉏里切
說文解字注
(士)事也。逆風、周頌傳凡三見。大雅武王豈不仕傳亦云:仕,事也。鄭注表記申之曰:仕之言事也。士事㬪韻。引伸之,凡能事其事者偁士。白虎通曰:士者,事也,任事之稱也。故傳曰:通古今,辯然不,謂之士。數始於一,終於十,從一十。三字依廣韻。此說會意也。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韻會、玉篇皆作推一合十,鉉本及廣韻皆作推十合一,似鉉本為長。數始一終十,學者由博返約,故云推十合一。博學,審問,哲思,明辨,篤行,惟以求其至是也,若一以貫之,則聖人之極致矣。鉏里切。一部。凡士之屬皆從士。
《廣韻》《集韻》《韻會》奸里切,音仕。四民士為首。《詩·大雅》譽髦斯士。《禮·王制》命妄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升之學,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鄕,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馬,曰進士。
又官總名。《書·立政》庶常吉士。《禮·王制》天子之元士,諸侯之上士,中士,下士。
又《孔安國曰》士,理官也,欲得其曲直之理也。書·舜典帝曰:臯陶,汝作士。《左傳·僖二十八年》士榮為大士。
又漢制,嘗爵為公侯奪免者,曰公士。
又《前漢·鄒陽傳》武力鼎士。注能舉鼎者。
又《前漢·李尋傳》拔擢天士。注能知天道者。
又《後漢·李業傳》王莽以業為酒士。注時官酤酒,故置酒士。
又侍從之士。《通鑒》唐杜如晦等十八學士,時謂之登瀛州。
又士卒。《左傳·丘甲》注革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家語孔子之宋,匡人矣。甲士圍之。
又男子通稱。《詩·周頌》有依其士。
又女之有士行者曰女士。《詩·大雅》厘我女士。
又《管子·牧民篇》有士經。注士,事也。經,常也。
又《梵書》釋子勤佛行者曰德士,無上士。
又俗塐神像曰木居士。《韓愈詩》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又《山海經》大荒西有國,名淑士。
又士鄉。《後漢·鄭玄傳》昔齊置士鄉。注管仲相桓公,制國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
又縣名,勇士縣,屬天水郡,見《後漢·西羌傳》。
又姓。陶唐之苗裔士蔿之後,爲士氏,見《統譜》。
又複姓,漢士孫瑞,扶風人。
又與事通。《書·洛誥》見士於周。注悉赴役也。《詩·豳風》武士銜枚。注自今可勿為行銜枚之事。
又葉主矩切,音雨。《詩·大雅》赫赫明明,王命卿士。葉下父。父,音甫,《說文》士,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從一從十。《集韻》本作,又與仕通。
中國大陸 | 中國台灣 | 中國香港 | 日本 | 韓國 |
參考資料 |
1 | 2 | 3 |
參考資料 |
楷書-吳湖帆-《化度寺碑》 | 行書-王羲之-《集字普覺國師帖》 | 草書-蔡襄-《貧賢帖》 | 隸書-王肯堂-《郁岡齋墨妙法帖》 | 篆書-簡帛-《上博簡》 |
參考資料 |
字形 | 韻書 | 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釋義 | 索引 |
士 | 廣韻 | 止 | 上 | 止 | 崇 | 開 | 三 | 全濁 | 鉏里切 | dʒʰi | 253.18 | ||
集韻 | 止 | 上 | 止 | 崇 | 開 | 三 | 全濁 | 土(鉏)史(里)切 | ʤie | 322.10.4 | |||
韻略 | 上 | 止 | 鉏里切 | 8.1 | |||||||||
增韻 | 上 | 止 | 鉏里切 | 8.1 | |||||||||
中原 | 去聲 | 支思 | 審 | 全清 | ʂï | 1.6 | |||||||
中州 | 去聲 | 支思 | 詩至切 | 2.12 | |||||||||
洪武 | 上 | 紙 | 禪 | 時 | 全濁 | 上紙切 | ʒie | 10.11 | |||||
去 | 寘 | 禪 | 時 | 全濁 | 時吏切 | ʒie | 9.5 | ||||||
參考資料 |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調 | 聲母 | 韻母 |
魏 | 之 | jəї | |||
晉 | 之 | jəї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之 | jəї | ||
南北朝 | 北魏後期北齊 | 之 | jəї | ||
南北朝 | 齊梁陳北周隋 | 脂之 | jei | ||
隋唐 | 擬音/高本漢系統 | dʐʰ | i | ||
隋唐 | 擬音/王力系統 | dʒ | ǐə | ||
隋唐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dʒʰ | i | ||
隋唐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dʐ | i | ||
隋唐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dẓ | ï | ||
隋唐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dʒʰ | ǐə | ||
參考資料 |
客家話[海陸腔]sii6[梅縣腔]se5[東莞腔]su3[客英字典]sii5[寶安腔]su3[沙頭角腔]su5[台灣四縣腔]sii5[客語拼音字彙]si4[陸豐腔]sii6粵語si6
女士、勇士、下士、技士、護士
進士及第、衛道之士、謙謙下士、方外之士、輕車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