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樂鎮

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轄鎮

化樂鎮2012年設立,位於水城縣東南部,距水城縣城45公里,地處水城、六枝納雍三縣區交界。

全鎮總面積86.94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32個村民組,8659戶32856人。境內居住著漢、苗、彝、布依等6個民族。全鄉共有黨支部19個,中共黨員496名。有初級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中心小學1所,村級完小3所,教學點6個。境內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白瑩石、錳等,其中煤炭探明儲量15億噸。全鄉現有有證砂石廠6個;地方煤礦6對,設計年生產能力210萬噸;國有煤礦1對(3個井區),設計年生產能力500萬噸。

小城鎮建設為化樂大街和貓場農貿市場。鎮政府駐地為五星村,陡化路、比化路、新化路、牛化路橫穿境內,總面積6.8平方公里,轄15個村民組,總戶數897戶,總人口3128人。2010年,全鄉財稅總收入達10264萬元,其中:國稅完成4078萬元,地稅完成6090萬元,財政自身組織完成96萬元;工業生產總值完成37957萬元,農業總產值4846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2965萬元。人均純收入達3246.9元,人均佔有糧435公斤。

歷史沿革


明屬安氏土司轄地,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水城廳,因春夏水拱城垣,故名。一說縣因水城河而得名。1913年置水城縣。1966年12月析設水城特區,1970年縣與特區合併稱水城特區。后又改水城縣,1979年復置水城特區。1987年復改縣。2003年5月20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3]99號)同意水城縣政府駐地由六盤水市鐘山區黃土坡街道辦事處遷至水城縣濫壩鎮。
化樂鎮
化樂鎮

地理環境


氣候特徵

境內山高坡陡、谷深嶺峻,土地貧瘠,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1850米,最低海拔900米,最高氣溫34℃,最低氣溫零下2℃,年平均氣溫14.3℃,無霜期280天,屬低熱河谷氣候。全正總面積86.9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21690畝(田3345畝),人均耕地0.77畝。

自然資源


水資源較為豐富,水質良好。就趙家河來說,其上遊河水清澈見底,四季綠樹成蔭,加上四周保護完好的植被,呈現天然的優美,是度假和郊遊的好去處;其下游較大的落差適宜於建設小型水電站。現趙家河的下游小黑箐電站改擴建工程已全部竣工並已投入生產,年發電量達176萬度;姑娘溏電站正在籌建中。
化樂鎮境內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白瑩石、錳等。煤炭探明儲量15億噸,尚未得到大量開採,截止2013年4月底,全鎮有10對有證煤礦,年產量60萬噸,是該鄉的主要支柱產業和重要的財稅來源之一。

人口民族


全鎮轄10個行政村,132個村民組,7205戶28249人,其中農業人口佔98.3%,2008年底全鎮人均純收入1850元,人均佔有糧420公斤。境內居住著漢、苗、彝、布依等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4397人,佔總人口的50.96%。

政治


內設機構

黨政辦公室負責黨委、人大和政府交辦的各項日常工作,承擔文秘、檔案、信訪、計劃統計、機要、保密、工青婦等各方面的綜合協調、服務和督促檢查工作等工作
社會事務辦公室承擔民政優撫、救災救濟、民族宗教、殯葬改革、老齡等工作
計生辦負責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工作。
經濟發展辦公室承擔農業、林業、水利、中小企業、第三產業、安全生產監督及公有資產管理的協調和服務等工作
綜治辦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承擔扶貧、農機、鄉鎮企業、畜牧獸醫、防災減災、農產品質量檢測等公益性服務工作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負責社會救助、勞動保障及合作醫療管理和服務等工作
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務中心負責教育、科技、文化發展規劃、宣傳教育等工作
計生服務站開展優生優育和生殖保健技術服務及諮詢等工作
水利站負責水資源管理、水土保持和防汛抗旱技術服務等工作
林業站負責森林資源監測和管理,森林火警火災預報和森林防火等工作
財政所負責本級財政預決算及執行,基本統計資料等工作
環境保護站負責本區域環境保護及建設工作
安監站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現任領導

侯竣然
職位:黨委書記
簡歷:1976年出生於貴州鐘山區,男,漢族,貴州省委黨校畢業。
工作經歷:曾任雙水開發區區雙水房開公司副經理、經理,濫壩鎮副鎮長等職。
分管工作: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
鄧升喜
職位:人大主席
簡歷:鄧升喜,1966年生,男,漢族,畢節人,省委黨校法律專業畢業,大學本科,中共黨員。
工作經歷:曾任化樂鄉副鄉長、鄉黨委副書記;2011年11月至今任化樂人大主席。
分管工作:負責鄉人大全面工作,分管老齡等工作。
杜景志
職位:副書記、鎮長
簡歷:
工作經歷:
分管工作: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吳佳志
職位: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簡歷:
工作經歷:
分管工作:主持紀檢工作

經濟


綜述

2010年,全鎮財政總收入達到5896萬元(絕對數),在2006的862萬元基礎上凈增加了5034萬元,從2006年全縣的第16位躍居第6位,年均增長66.66%,年均增長位於全縣第1位。小城鎮建設為化樂大街和貓場農貿市場。設計年產能力210萬噸,擬建年產180萬噸和120萬噸的化樂煤礦已完成征地1000餘畝。

交通


境內交通便利,六枝新場鄉至化樂、六枝牛場鄉至化樂、比德至化樂、陡箐至化樂等公路互相連接,成為六枝至水城、納雍至水城的主要通道,使化樂成為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全鎮已實現村村通公路、程式控制電話和廣播電視,廣播電視覆蓋率100%,森林覆蓋率達26.7%。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被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