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帕克斯頓

約瑟夫·帕克斯頓

英國徠建築設計師。初為德文郡公爵的園林工人,后成為主人的家務總管。1840年用鐵和玻璃結構建造了一間溫室。1850年為英國國際博覽會設計展覽廳,採用鑄鐵預製構件和玻璃建成,建築覆蓋面積為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4倍,工期在半年時間內完成,有“水晶宮”之稱。這不僅反映了英國工業革命的成果,也促進了19世紀建築技術的革命。1854年被選為議員。

早年


約瑟夫·帕克斯頓JosephPaxton(1803-1865)英國著名的園丁、作家和建築工程師,是著名建築英國倫敦水晶宮的設計師。
約瑟夫·帕克斯頓
約瑟夫·帕克斯頓
生於貝德福德郡,父親是一位農場主,雖然他也曾學過繪畫,但受父親的影響,最終成為一位園藝師。1837年,一位英國探險家在蓋亞那發現美麗的王蓮,便採集種子帶回了英國,他便把種子交給查絲華斯莊園首席園藝師約瑟夫·帕克斯頓種植。帕克斯頓把它放在室內一個盛滿溫水的浴缸里,設計了一個運動轉輪使水循環流動以模仿原始生態環境。很快植物開始發芽,三個月後,王蓮長出11片巨大的葉子和開出美麗的花朵。帕克斯頓將花以維多利亞命名王蓮VictoriaamazonicaSowerby(RoyalWaterLily,AmazonWater-platter),並作為禮物送給了維多利亞女王。自此他與阿爾伯特親王相識並成為摯友。王蓮越長越大。有一天他把7歲的小女兒抱在其中一片葉子上觀賞花朵,水上飄逸的綠葉居然輕而易舉地承擔起她的體重。帕克斯頓翻開葉子觀察其背面,只見粗壯的徑脈縱橫呈環形交錯,構成既美觀又可以負擔巨大的承重力的整體。這個發現頓時給了他靈感,一種新的建築理念在腦中形成。不久他在為王蓮建造的查絲華斯溫室時,用鐵欄和木製拱脅為結構,用玻璃作為牆面,首創了新穎的溫室。他發現建築除了簡潔明快的功能之外,建築構件可以預先製造,不同構件可以根據建築大小需要組合裝配,這樣的建築成本低廉,施工快捷。這一獨特的構造方式也贏得了建築業和工程業領域的讚譽。

水晶宮


1851年,當阿爾貝特親王決心舉辦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時,維多利亞女王通過各種外交途徑向友好鄰邦發出了參會邀請,各國建築師提供了245個建築設計方案,但無一中選。主要因為這項規模宏大的建築必須在一年內建成,博覽會結束后還要便於拆除。委員會希望這個建築在拆除后還能在另一地重建利用。
水晶宮內部
水晶宮內部
倫敦水晶宮
倫敦水晶宮
帕克斯頓本來沒有打算參與展覽大廳的競標活動,但聽說所有的方案都被否決以後,這個項目才引起他的注意。經過對海德公園場地的考察和深思熟慮。他立即毛遂自薦願意提供他的建築方案,這是一個放大的玻璃華房。他寫信給藝術協會請求對他的設計進行陳述,藝術協會同意他的請求。但給予的條件是:必須在兩星期內完成方案,並帶有詳細說明。此外,建築結構能夠同時容納一萬人,並可展示來自世界各國眾多的展品,而建築的本身是個臨時建築,博覽會後必須拆除。帕克斯頓接受了設計條件,並聲明他會在九天內完成計劃。此後的幾天,帕克斯頓家中夜以繼日、通宵達旦地設計,他以立面、剖面圖的形式畫出了建築的基本形態。6月20日,帕克斯頓帶著他的圖紙前往倫敦。6月22日,倫敦新聞畫報再次刊登官方設計方案細節時,建築委員會也見到了帕克斯頓的計劃並迅速推薦給組織委員會,同時徵求民眾的意見。頓時,公眾輿論偏向了這個新穎別緻、優雅美觀又是臨時性的建築設計上。7月15日,建築委員會接受了帕克斯頓的建築79800英鎊的報價,不過,建築委員會要求保持在原來基礎上增加建築物的高度,使一些樹木可以罩在屋頂下得以保護。帕克斯頓測得那些樹的高度后,便設計中增加上了一個桶狀的圓頂。帕克斯頓的設計方案在眾人的關注下最終被敲定,記者DouglasJerrold在報上將它稱之為“水晶宮”,這個名稱一直流傳至今。1850年9月26日,水晶宮奠基。6個月不到就竣工了。在1852年出版的《為1851年萬國工業博覽會而在海德公園內建造的建築》報告書中,作者查爾斯·唐斯寫道:這個偉大的建築由鋼鐵,玻璃和木頭製成。最重的鑄鐵是梁架,長24英尺,沒有一樣大件材料超過一噸;鍛鋼是圓型,平型的鋼條,角鋼,螺母,螺絲,鉚釘和大量的鐵皮。木頭用於一些梁架或桁架,主水槽和帕克斯頓槽,頂部梁骨,車窗鎖和橫樑,底層走廊地板,指示牌和外牆;玻璃是平板或圓筒狀,10×49英尺的長方型,每平方英尺重16盎司。3300個空心鋼柱,同時作為平屋頂的排水管;為了解決玻璃上蒸汽凝結問題,帕克斯頓設計了專用水槽,長達34英里長的專利水槽並特別設計和製造了機器生產。窗條欄桿等也用發明的機器來上漆。在伯明翰的強斯兄弟生產了30萬塊玻璃,尺寸是當時最大的,他們設計製造了安裝玻璃的移動機器車,使工人乘裝玻璃車在敞開結構上進行快速安裝,整幢建築是現代化大規模工業生產技術的結晶。

成名后


水晶宮因展現了園藝師約瑟夫.帕克斯頓(JosephPaxton)的天賦,這位設計者便受封為騎士,成為考文垂的議員直到去世。世博會之後,水晶宮被拆成散件,從海德公園運到肯特郡的塞登哈姆重新組裝起來。利用這次機會,建築師將中央通廊部分拱頂由原來的階梯狀改稱筒狀,與原來的縱向拱頂一起組成一個交叉拱頂的外形,遷移后的水晶宮處在一個自然清新的鄉村環境里,周圍有美麗的花壇和綠樹,仍是展覽會、慶祝會和表演的勝地。直到1936年,整個建築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徹底燒毀。
在帕克斯頓的時代,倫敦的污染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在水晶宮之後,這位功成名就的建築師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他計劃建造一個環繞倫敦的玻璃走廊,讓人們生活在其中,以免遭城市污染之苦。可能因為不切實際,這個計劃最終沒有能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