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都宜興

陶都宜興

陶都宜興宜興古稱荊溪,它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太湖西岸,是江蘇省最南邊的一個縣,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境內既多山,又多水;山水相依,景色迷人。

概述


到 了 別 有 洞 天 的 陶 都 宜 興。凡 到 這 里 游 覽 的 人, “宜 興 不 厭 萬 回 游”的 觀 感 便 會 油 然 而 生。
唐 代 文 學 家 柳 宗 元 曾 經 說 過: “游 之 適,大 率 有 二:曠 如 也,奧 如 也,如 斯 而 已。 ”他 認 為,一 個 旅 游 勝 地,無 非 是 以 開 朗 豁 達 取 勝,或 者 以 深 邃 奧 秘 引 人。陶 都 宜 興,可 謂 兩 者 兼 備:溪 山 尋 幽 則 曠 如 也,洞 穴 探 奇 則 奧 如 也。這 里 的 自 然 風 光 以 山 青、水 秀、洞 奇、石 美 聞 名 於 中 外。
宜 興 古 稱 荊 溪。它 位 於 長 江 三 角 洲 的 太 湖 西 岸,是 江 蘇 省 最 南 邊 的 一 個 縣,與 浙 江、安 徽 兩 省 接 壤。境 內 既 多 山,又 多 水;山 水 相 依,景 色 迷 人。一 面 是 疊 嶂 如 雲、婉 蜒 起 伏 的 山 巒;另 一 面 是 碧 波 盪 漾、帆 影 悠 然 的 太 湖。瀲 灧 的 水 光,蒼 翠 的 嵐 影,好 象 一 幅 美 麗 的 山 水 畫。

太華山


太華山
太華山
漫 長 的 歷 史,悠 久 的 文 化,給 宜 興 留 下 了 豐 富 的 遺 產。著 名 的 文 物 古 跡 有 三 國 時 代 的 國 山 碑、西 晉 周 王 廟、唐 代 古 龍 窯、東 坡 書 院 和 太 平 天 國 輔 王 府 等。相 傳, “荊 溪 十 景”就 是 這 里 的 十 大 勝 景,可 謂 錦 綉 江 南 大 好 山 河 的 一 個 縮 影。
宜 興 地 處 太 湖 流 域,土 地 肥 沃,氣 候 溫 和,雨 量 充 沛,四 季 分 明。物 產 以 大 米、毛 竹、茶 葉 為 大 宗,還 有 著 名 的 溪 蟹 和 太 湖 魚 蝦,是 江 南 的 魚 米 之 鄉。
宜 興 是 我 國 產 茶 的 名 地。三 國 時 代 的“國 山 舜 茶” ,早 已 著 稱 江 南。到 了 唐 朝,連 皇 帝 也 喜 歡 宜 興 名 茶,規 定 宜 興 每 年 要 向 宮 廷 進 貢 茶 葉,這 就 是“陽 羨 唐 貢 茶”的 來 歷。這 里 的 太 華 山 區 又 是 江 蘇 最 大 的 毛 竹 基 地。挺 拔 茂 密 的 翠 竹,連 崗 接 坡,層 巒 疊 翠。山 風 過 處,竹 影 婆 娑,好 似 大 海 中 波 濤 起 伏,故 有“竹 海”的 美 稱。

陽羨茶園


洞天世界
宜 興 堪 稱“洞 天 世 界” 。神 奇 的 善 卷 洞 與 張 公 洞,有“江 南 第 一 古 跡” 、 “海 內 奇 觀”之 譽。據 地 質 學 家 考 察,它 們 的 形 成 將 近 一 百 萬 年。 “善 卷 張 公 天 下 奇”的 名 句,表 達 了 人 們 對 於 宜 興 兩 洞 的 高 度 欣 賞。去 年 開 放 的 靈 谷 洞 氣 勢 宏 偉,絢 麗 多 彩,可 與 兩 洞 媲 美,更 為 古 老 的 宜 興 增 添 了 聲 色。
古 往 今 來,多 少 詩 人 贊 美 了 宜 興 的 湖 光 山 色,多 少 書 畫 家 為 它 發 揮 了 絕 技。但 是,形 成 它 今 天 獨 特 風 貌 的 主 要 因 素 卻 是 陶 瓷 工 藝。遠 在 五 千 多 年 以 前 的 新 石 器 時 代,這 里 的 先 民 就 發 明 創 造 了 陶 器。從 幾 何 印 紋 硬 陶 和 原 始 青 瓷,到 精 美 的 紫 砂 陶,制 陶 技 術 不 斷 地 改 進。相 傳 春 秋 時 范 蠡 與 西 施 曾 在 宜 興 制 陶。晉 宋 有 精 品 可 考。明 清 大 放 異 彩,使 宜 興 陶 器 成 為 聞 名 於 世 界 的 產 品。而 今 宜 興 陶 業 中 心 鼎 蜀 鎮,已 經 由 過 去 的 家 家 做 坯、處 處 皆 窯 的 集 鎮,變 成 了 擁 有 二 十 多 家 工 廠、近 兩 萬 名 工 人 的 進 行 機 械 化 生 產 的、多 品 種 的 陶 瓷 工 業 基 地。

紫砂花盆成型


今 天 的 宜 興,已 列 為 太 湖 中 大 風 景 區 之 一 是 對 外 開 放 的 旅 游 勝 地。可 見,在 社 會 主 義 新 時 代,古 老 的 陶 都 宜 興 將 建 設 得 更 加 燦 爛,更 加 美 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