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主要研究方向有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地源熱泵空調供熱技術和建築節能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實驗室在國內較早建立了豎直地埋管地源熱泵實驗室和示範工程,集成太陽能綜合利用技術實驗室和試驗基地。實驗室已建成的6200平方米建築節能綜合實驗樓將為其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
目錄
山東省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系統深入研發太陽能和淺層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開創建築供熱空調節能減排新途徑。主要研究方向有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地源熱泵空調供熱技術和建築節能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實驗室近年來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2項、省重大科技攻關計劃項目 2 項及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發展計劃項目40餘項。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住建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獲得10餘項國內發明專利授權和6項軟體著作授權;出版專著30餘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0餘篇,其中SCI、EI和ISTP收錄100餘篇。實驗室有45名研究人員,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泰山學者”崗位特聘教授3人,博士學位人員佔50%。熱工、暖通、建築、自控等專業搭配合理。實驗室擁有一批如瑞典生產的Hot Disk熱常數分析儀、美國生產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等國際先進的儀器設備。實驗室在國內較早建立了豎直地埋管地源熱泵實驗室和示範工程,集成太陽能綜合利用技術實驗室和試驗基地。利用這些研究與實驗平台,創造性的研發了新型太陽能真空管集熱和滲透型空氣集熱技術與裝置,集熱效率比國際同類產品高10%;徹底攻克了地熱換熱器傳熱分析及其設計的國際技術難題,形成了完整的淺層地熱能利用技術體系;研發了能夠用於現場確定深層岩土熱物性的測試方法和測試儀;建設了太陽能與淺層地熱能利用示範工程,研究成果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武漢新建火車站等300餘項工程中應用,並編入了國家標準;初步統計,近三年本實驗室研究成果產生經濟效益約12億元,節約能源摺合標準煤約23.4萬噸。實驗室已建成的6200平方米建築節能綜合實驗樓將為其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