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警察學院

省屬普通本科高校

浙江警察學院(ZhejiangPoliceCollege),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為中國四所開展體制改革試點的警校之一,是浙江省唯一一所培養公安高等應用人才、實行警務化管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

學校始建於1949年5月的杭州公安人員訓練班;1949年底更名為杭州人民警察學校;1950年更名為浙江省公安幹部學校;1955年更名為浙江公安學校;1959年浙江公安學校、浙江政法幹部學校(籌)合併組建浙江省政法幹部學校;1966年學校停辦,1974年復辦;1985年建立浙江公安專科學校;1994年更名為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開辦大專學歷教育;2000年浙江人民警察學校併入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2007年3月更名為浙江警察學院;2011年3月獲學士學位授權單位資格。

截至2020年2月,該校有濱江和臨安兩個校區,總佔地面積861畝,其中濱江校區佔地面積245畝、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臨安校區建設規劃用地626畝。開辦8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477人(其中專任教師247人),正高職33人,副高職92人,博士學位80人。全日制在校生近4000人,年均民警培訓量近8000人次,援外培訓500人次。

歷史沿革


1949年5月,建立杭州公安人員訓練班;
1949年底,更名為杭州人民警察學校;
1950年,杭州人民警察學校更名為浙江省公安幹部學校;
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
1978年,開始中專學歷教育;
1982年中專學歷教育單獨劃出,建立浙江省人民警察學校;
1955年浙江公安幹部學校更名為浙江公安學校;
1959年浙江公安學校、浙江政法幹部學校(籌)合併組建浙江省政法幹部學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浙江省政法幹部學校停辦;
1974年,浙江公安幹部學校復校;
1985年,建立浙江公安專科學校;
1994年,浙江公安專科學校更名為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開辦大專學歷教育;
2000年,浙江人民警察學校併入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並遷址濱江新校區辦學;
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
2007年3月,經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更名為浙江警察學院;
2011年3月,獲學士學位授權單位資格。
2016年9月,浙江警察學院臨安校區正式啟用。
2021年7月26日,入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2020年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17年11月,該校設有8個二級教學單位,開辦本科專業8個。
專業設置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
偵查系偵查學、經濟犯罪偵查
治安系治安學、交通管理工程
刑事科學技術系刑事科學技術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系網路安全與執法
法律系涉外警務、警務指揮與戰術
社會科學部--
公共基礎部--
警察體育部--

師資隊伍

截至2017年11月,學校有教職工472人(其中專任教師239人),正高職34人,副高職80人,博士學位45人,省部級教學名師5人、省級學科帶頭人3人、省級教學團隊4個。
特聘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省級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帶頭人
刑事案件偵查教學團隊徐公社
痕迹檢驗教學團隊呂雲平
道路交通管理教學團隊杜心全
警務戰術教學團隊趙軍

教學建設

截至2017年11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省級重點專業3個、省級重點建設專業5門、省“十二五”優勢專業建設項目1個、“十二五”省級新興特色專業建設項目7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公安部精品課程3門、省精品課程16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
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治安學;
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偵查學;
省重點專業:道路交通管理、刑事偵查、刑事技術;
省重點建設專業:治安學、偵查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公司企業犯罪案件偵查、道路交通事故處理;
公安部精品課程:偵查情報學、計算機輔助偵查、警察臨戰應用射擊;
省級精品課程:涉外警務與執法合作、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禁毒實務、公司企業犯罪案件偵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痕迹檢驗、治安管理學,查緝戰術、治安案件查處、刑事照相、法醫學、公安行政法、警務英語;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刑事科學技術實驗中心、偵查綜合示範中心。

學科體系

截至2017年11月,學校建有4個“十二五”省高校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扶植學科、1個省社會科學“學科共建”共建學科。
“十二五”省高校重點學科:治安學、偵查學、網路安全與執法技術、刑事科學技術;
省高校重點扶植學科:體育教育訓練學;
省社會科學“學科共建”學科:公安學。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11月,該校有校級研究中心4個、校級研究所15個。
校級研究中心:公安理論研究中心、警務科技研究中心、東盟非傳統安全領域研究中心、警察話語行為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所:警務指揮控制研究所、應用心理研究所、現代警務機制研究所、警務文化研究所、公安政工研究所、電子取證研究所、道路交通管理研究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視頻偵查技術研究所、警察法學研究所、公共安全技術防範研究所、禁毒科學研究所、國內安全研究所、公安情報研究所、公共安全與危機管理研究所。

科研成就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截至2017年11月,該校出版《國家安全學》、《依法偵查問題研究》、《國家安全與反滲透問題研究》、《轉型期犯罪偵查理論與實踐》、《追逃理論與實務》等專著6部,《依法偵查問題研究》獲浙江省高等學校教師科研成果三等獎(2007年);承擔並結題的省部級課題8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3項;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公安研究》、《中國刑事警察》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

學術交流

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
截至2017年11月,該校先後與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雲南警官學院、美國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韓國順天鄉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日本醫科大學等國內外高校簽訂了合作交流協議,開展了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及學術交流、短期培訓等方面的合作,2009年起,學校每年選派學生赴各校學習,並接受雲南警官學院學生和韓國、美國的留學生來校學習。2003年起學校每年舉辦“警察與科學”國際講壇,2004年每月舉辦“浙江公安論壇”,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交流,為公安機關開展高層次警務交流協作和學校師生參與學習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09年,學校被列為公安部引進外國專家項目執行單位。2011年,學校獲得招收留學生資格。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11月,浙江警察學院館藏紙質文獻總量70.37萬冊、鏡像電子圖書18.6萬種、在線使用電子圖書140萬種;購置全文資料庫10個,自建警務信息等資料庫;訂有紙質期刊800餘種。
學術刊物
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學報──《公安學刊》,創刊於1988年,是浙江省公安廳主管、浙江警察學院、浙江省警察協會、浙江省刑事犯罪學學會和浙江省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聯合主辦的綜合性公安理論研究和業務指導刊物。1999年起公開發行,雙月刊,是“全國優秀社科學報”,並被評為“《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第四屆、第五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
校標由內外環形構成,體現團結、和諧、包容萬象的寓意。校標內環以學校“忠誠”雕塑為主形,是“忠誠”政治本色的反映,同時也體現校標的唯一性。“忠誠”雕塑下方的波浪形曲線指代學校位於錢江之畔。視覺上,用柔性的水形與陽剛的雕塑形成互補,代表學校教學和人才培養的多元和綜合性。校標外環由中、英文校名及橄欖枝三部分組成,中、英文校名的字體設計易於識別,便於校標推廣和使用;兩側的橄欖枝代表了希望與和平,也是崇高的警察職業所追求的目的,以增強教員與學員的職業榮譽感和自豪感。
校標的內外環採用不同的均衡感設計,外環以均衡為主,保證了校標的嚴肅和正氣;內環中的雕塑採用偏上的布置,凸現學校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校標色彩上採用警察制服的藏青色為主調,凸顯出學校的公安行業屬性。

精神文化

校訓
“忠誠、嚴謹、團結、奉獻”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位姓名
黨委書記蔣珍明
黨委副書記、院長丁宏
黨委委員、副書記黃興瑞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江錫華
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周欽
黨委委員、副院長金誠
黨委委員、副院長余麗芬
黨委委員、辦公室主任徐林
黨委委員、副院長許韜

獲得榮譽


2008年,根據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下發的浙江省文明單位的複評結果,繼續保留“浙江省省級文明單位”的榮譽稱號。

校園環境


濱江校區

浙江警察學院濱江校區將用於研究生教學。除了培養公安後備力量,將來,臨安校區還將著手打造在職特警、警衛人員培訓基地。

臨安校區

2016年9月,浙警院臨安校區一期工程交付啟用。該校警務戰術與網路信息安全兩個系的大一、大二學生,已先期入校就讀。加上體改試點班首批學員,截止2017年3月,浙警院臨安校區已共計迎來600多名學員。
等浙江警察學院臨安校區二期落成后,坐落在濱江校區的該校全日制本科教育將悉數西遷至臨安校區。
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