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翳內障

圓翳內障

圓翳內障主要是指因高齡體弱,精氣日衰,目失涵養所致晶珠混濁,視力漸降,最終瞳神內呈圓形銀白色或棕色的翳障,導致失明的眼病。相當於西醫學的老年性白內障,也包括各種原因繼發的(胎患內障、震驚內障除外)晶珠完全混濁的白內障,是首位致盲但可手術復明的眼病。

簡介


● 英文名稱:Cataract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眼科

古籍摘選


● 圓翳內障證:黑睛上一點圓,初患之時,但見蠅飛蟻垂,薄煙輕霧,先患一眼,次第相牽,若油點浮水中,日中看之差小,陰處看之則大,或明或暗,視物不明,醫者不曉,以冷葯治之轉見黑花。(《張氏醫通·內障》)

名詞解釋


● 以晶狀體混濁,視力緩降,漸至失明,在瞳神中出現圓形白色翳障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眼病。相當於老年性白內障。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圓翳內障是指隨年齡增長而晶珠逐漸混濁,視力緩慢下降,最終可導致失明的眼病。發病年齡在50歲以上,視力漸進性下降。可一眼或兩眼先後或同時發病。病程一般較長。

疾病特點

● 自覺癥狀:視物模糊,或視近尚明而視遠模糊,或眼前可見固定不動的黑影,或視一為二,或可有虹視等。
● 眼部檢查:視力下降為主要表現。病程越長視力下降越明顯,混濁在瞳神部位視力多有下降,最終視力可僅為手動或光感。晶珠可見不同程度的混濁。在病變早期,用藥物散大瞳神,可見晶珠周邊呈點狀或冰凌狀混濁,后漸向中心發展而全混濁;或如“四邊皆白,中心一點微黃色”,即古稱白翳黃心內障,今所稱之晶狀體核混濁,所謂核性白內障。瞳神展縮正常,正如古稱瞳神“陰看則大,陽看則小”。

現代醫學範疇

● 圓翳內障多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其發生與環境、營養、代謝和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

病因病機

● 年老體弱,肝腎不足,精血虧損,不能滋養晶珠而混濁;或陰血不足,虛熱內生,上灼晶珠,致晶珠混濁。
● 年老脾虛氣弱,運化失健,精微輸布乏力,不能濡養晶珠而混濁;或水濕內生,上泛晶珠而混濁。
● 肝熱上擾目竅,致晶珠逐漸混濁。

治則治法

● 初患圓翳內障者可用藥物治療,控制或減緩晶珠混濁的發展。
● 晶珠混濁程度較甚或完全混濁者,或患者感覺到晶珠混濁已影響生活或工作時,應行手術治療。

預防調護

● 白內障患者手術后,應根據術式選擇的不同,採用不同體位。如白內障針撥術后的患者宜半卧位,以後少做低頭動作,避免晶珠脫出於前房,並生他症;白內障囊內摘除術后的患者宜卧位或半卧位,以免玻璃體脫入前房;白內障現代囊外摘除術的患者術后即可行走,但仍不宜做劇烈活動。
● 白內障術後患者應多食清淡而富於營養的食物及水果,少食辛辣炙博之品。
● 為防止圓翳內障的發生,在陽光較強的熱帶或沙漠地區工作時,宜戴墨鏡或防護眼鏡以保護眼睛。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彭清華。中醫眼科學。第4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