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國情

一個國家的社會性質及其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

徠基本國情主要是指一個國家的社會性質及其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中國的最基本國情是我國仍處在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是我們需要自己認識的問題。

基本國情信息


認識現狀
毛澤東指出:“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就是說,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
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兩個意義:中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中國的社會主義還處於初級階段),這是從社會性質和社會發展階段上對中國國情所作的總體性、根本性判斷。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從中國實際出發,首先要從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
當前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必須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與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有機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

初級階段

所謂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這種不發達不只是表現在一兩個方面,而是表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起點: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重要意義

分清有利和不利因素,是為了國家的發展,揚長避短,通過努力使不利因素向有利因素方面轉化,這是我們研究國情和對全體公民進行國情教育的要旨所在。任何國家的發展不可不根據本國的國情,尤其是基本國情,即一個國家要發展就要根據本國的基本國情,國情是國家發展的依據和出發點。國情決定方針政策。

具體國情


1.中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
2.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
3.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中國社會主義仍然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4.中國人口基數大,人均資源佔有量少
5.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主要矛盾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方面存在著種種矛盾,階級矛盾由於國際國內因素還將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但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立足於基本國情,面對主要矛盾,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它們之間的關係:基本國情決定著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決定著根本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根本任務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我們國家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中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於挑戰,面對更多的急流險灘,應對更多的風險挑戰,要讓“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高歌向前,必須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就是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基本內涵


我們把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內部所面臨的一些有利和不利因素稱之為國情。國情不能簡單地與國家情況等同,國情是與國家生存和發展緊密相關聯的那部分國家情況。國情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國情從一定角度來看可以分為三大重要類:歷史國情、自然國情、現實國情。基本國情是各類國情的概括和提煉。

認識過程


基本國情 書籍
基本國情 書籍
對中國基本國情的深入認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是一個理論與實踐不斷探索、不斷深化的過程。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首要的是要搞清楚中國的基本國情,也就是明確中國社會主義處在一個什麼階段。建國后一個時期內,中國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出現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對基本國情作了錯誤的判斷,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比如,中國曾一度認為“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實現,已經不是什麼遙遠將來的事情了”,還發生了像人民公社化運動特別是“文化大革命”那樣的錯誤。回顧新時期的發展歷程,中國共產黨對基本國情的認識大體上可分為三個十年:第一個十年是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三大,中國共產黨是重新認識中國基本國情,作出了中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並以此為基礎明確概括和全面闡發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第二個十年是從十三大到十五大,在中國共產黨黨的綱領中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科學概念,強調中國還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指出了把握這一基本國情的極端重要性。第三個十年是從十五大到十七大,在實現跨世紀發展的奮鬥目標和任務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進程中,緊密依據中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強調必須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

實踐證明


重要啟示 建國以來的實踐證明,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是從本出發,從主觀願望出發,從這樣那樣的外國模式出發,還是從中國現在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的興衰成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
基本國情教育
基本國情教育
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不僅要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而且要搞清楚什麼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不僅要搞清楚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而且要搞清楚在初級階段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就是處於不發達階段的社會主義。這種不發達,不僅表現為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而且表現為制度完善和成熟程度不夠。建設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最根本的就是必須始終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把“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決不能動搖。

判斷標準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判斷標準問題。一是標準的基礎性。是不是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根本的還是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現代化的成長階段、市場化的發育狀況和社會化的普及程度。二是標準的綜合性。社會發展階段並不僅僅是經濟標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相互依賴、相互促進,任何一個領域都不可能獨自成功、孤立冒進。三是標準的全面性。就是不能以偏概全,特別是在中國發達與不發達、現代與前現代、富裕與貧困、高科技與文盲、先進文化與落後文化同時存在、反差很大,區域、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的情況下,更要強調這一點。四是標準的質量互變性。量變不等於質變,但又包含質變。超越初級階段,是長期量變、總體量變引起的根本質變;在此期間的發展進步,屬於包含部分質變的量變,都是走出初級階段量變質變的積累。所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判斷標準不是主觀任意的,而具有客觀實踐標準。
確立判斷標準對於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非常重要。有了客觀標準,國情才有對比和衡量的依據,才能具體實在,才不會輕易忘記。從中國現階段發展的實際狀況看,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並沒有根本改變,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國今天仍然遠沒有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從人口的數量看,中國目前人口總數已超過13億,每年還在以年均800-1000萬的速度增長。從人口的質量看,中國文盲和半文盲人口佔世界文盲半文盲人口總數的近四分之一。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看,中國仍處在世界后列。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雖然超過2000美元,但仍排在世界100位以後。即使到202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接近4500美元,但與1999年的上中等收入國家4900美元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何況別的國家也在發展。從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國人民生活僅在總體上達到小康。中國還有約1/4的人口沒有達到小康生活標準,按國家的貧困標準計算,農村還有2300多萬貧困人口,剛脫貧的5000多萬人還處於不穩定狀況。從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度看,中國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國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農業人口還佔總人口的60%以上,農業勞動力佔全部就業人口的比重仍遠遠高於工業化國家,也高於一些發展中國家。
用制度建設狀況衡量,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民主法制還不夠健全,政府職能的轉變、民主決策體制的建設、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機構設置方面都還存在需要改革的地方。因此,中國仍然要牢記鄧小平1992年的諄諄囑託: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決不能掉以輕心。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深刻分析和把握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既大力推動中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發展階段,又全面把握重要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並存的複雜局面。我們黨清醒地認識到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敢於正視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如體制性機制性障礙,能源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糧食增產農民增收難度增加,縮小發展差距任務艱巨等。這些都表明十六大以來黨的中央領導集體對基本國情的深刻洞察、對發展階段的全面理解,表明提出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紮實的客觀依據和深厚基礎。

現實意義


中國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機遇新挑戰、新課題新矛盾、新要求新期待,都提出了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任務。遠行始於足下,登高立足要穩。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越走越寬廣,基礎性和前提性的問題還是前面所說的,腳踏著中國的大地,遵循著基本的國情。如果對中國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缺乏清醒的認識,就會一廂情願,搞新的教條,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或者看不到改革開放對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重大作用,企圖在一個空想的、沒有現實根據的土壤上搞社會主義。這兩方面中國都有過不少教訓。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將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在這一關鍵時刻,胡錦濤總書記要求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這對於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方向和發展前景,無疑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國情決定方針政策。明確地認識到中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就能認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基本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懂得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不能頭腦發熱、盲目躍進、一蹴而就;就能增強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堅定性,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始終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能提高想問題、辦事情決不可脫離實際的自覺性,時刻想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以此作為指導生產、分配、消費的基本依據,作為價值構建、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基本依據,決不能縱容大手大腳、鋪張浪費的腐敗奢侈之風蔓延。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把握國情與道路的關係,有幾點需要強調:牢記國情對於“舉什麼旗、走什麼路”至關重要。它將促使中國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干擾、阻力和衝擊,都更加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唯一正確發展道路,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團結奮鬥的旗幟,從而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牢記國情對於做到“四個堅定不移”至關重要。它將促使我們深刻認識發展的薄弱基礎和體制障礙,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以新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式解決矛盾、推動發展,深入解決發展面臨的體制性障礙,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努力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階段性特徵


目前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必須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與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有機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
胡錦濤總書記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黨校重要講話中,要求全黨同志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認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基本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

具體表現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當前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

第一

必徠須清醒認識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簡要地說,就是社會主義的不發達階段。中國是在生產力非常落後的條件下進入社會主義的,必須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去實現發達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實現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從20世紀中葉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至少100年時間,都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在經濟文化落後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黨的十三大根據鄧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此後,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強調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出現嚴重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自覺地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係、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但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黨的十七大再次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問題,就是要求我們繼續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作為推進改革、謀划發展的根本依據,認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長期性、艱巨性,提高想問題、辦事情決不可脫離實際的自覺性。

第二

必須清醒認識當前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社會發展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又從質變到新的量變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不同時期會呈現出相應的階段性特徵。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至少要經歷上百年時間,在其不同發展時期也會呈現不同的特徵。只有準確把握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才能更好地從國情出發,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科學分析中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中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提出了關於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的重要思想,黨的十七大報告從八個方面對此進行了系統闡述。這些階段性特徵表明,中國已進入發展的關鍵時期、改革的攻堅時期和社會矛盾頻發時期。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中國的發展既蘊涵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也承受著來自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約束的巨大壓力;中國的發展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寶貴機遇,也面臨著各種嚴峻挑戰。要適應中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就必須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科學發展觀正是在這樣的實踐基礎上孕育和誕生的。

第三

必須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與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有機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黨的十七大報告關於當前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的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當前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之間的內在聯繫,進一步深化了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既為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好地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也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體現了高舉旗幟同與時俱進的統一、解放思想同實事求是的統一、立足當前同著眼長遠的統一。我們要深刻認識和全面把握當前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進一步增強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