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曲詩鈔
海曲詩鈔
《海曲詩鈔》三集十二卷,清代詩人馮金伯輯;清末文人黃協塤選輯。是清代上海南匯地區文學作品中詩詞的一部選輯。集中反映了清代的地方文化特色。
《海曲詩鈔》在南匯歷史上先後曾選纂過兩次,第一次是在清乾隆末年至嘉慶年間,由馮金伯選纂,第二次是在清末明初,由黃協塤選纂。人為區分此二者,曾將前者稱為《初選海曲詩鈔》,將後者稱為《再選海曲詩鈔》或《續選海曲詩鈔》。
1917年夏曆六月望日(十五日),南匯城廂鎮(今惠南鎮)荷花塢北岸的香光樓中曾舉行過一次盛會,名“祭詩會”。到會者有徐素娥、徐耐冰、黃報廷、黃協塤、陶元斗、倪繩中、葉壽祺等 31 人,他們都是當時南匯縣知名的文人雅士、紳董名流。這次集會名為“祭”,這是為慶祝《再選海曲詩鈔》的出版和《初選海曲詩鈔》的重印而祭祀南匯詩靈的一次盛會,它給當時久已沉默的南匯文壇帶來了一脈生機,推動了南匯文化事業的發展。
明代文學家書法家上海人陸深( 1477 -- 1544 年)曾有“南匯嘴者,海之一曲也”之言。馮金伯當時所選的卻也正是以此地域內作者所撰的詩作為限,《海曲詩鈔》之名因此而得。
《海曲詩鈔》是有地域性的,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還帶有一定的“文獻”性。因為她所選的詩作並不只限於南匯某個歷史階段內的某個特定的作者,而是以南匯這個地區這個發展歷史過程中儘可能把眾多作者的作品有所反映,並要求入選的詩作必須是作者的代表作,是能充分反映其風格和水平的,在質量上也是上乘的。因此,這項工作無疑是十分艱巨,馮金伯真不愧是南匯的一位傑出英才,他勇敢地擔負起了這一重任,而且還圓滿地完成了它。
馮金伯,字南岑,號墨香,周浦鎮人士,生於清乾隆三年( 1738 年),卒於清嘉慶十五年( 1810 年),享年七十三歲。他博學多才,性耽風雅,善書、畫、詩,時人謂其具有“三絕”之才,其中以詩歌上的造詣為尤高。
《海曲詩鈔初集》問世於清嘉慶十二年( 1807 年)臘月。同年他又開始了《海曲詩鈔二集》的選纂,翌年告成。至此《初選海曲詩鈔》工作終於全部竣工。那時馮金伯已經是七十一歲高齡了。《初集》共分十六卷,集詩及二百家,約詩千首。《二集》共六卷,集詩及七十餘家,約三百首。兩集涉及的時期,前後長達七百餘年。
《初選海曲詩鈔》出版后,隨著南匯文教事業的繼續發展,繼續編纂《海曲詩鈔》也就成了南匯文化界的共同心愿。在以後的年代里,百曲人火文煥、太平鄉人丁宜福、上海人秦炳如等先後都曾作過這方面的努力,可惜的是都沒有最後的成功,但是他們的工作卻並不因為沒有獲得最後成功而白費。火文煥留下來的遺稿《續輯海曲詩鈔》八十家,丁宜福的《海曲詩話》十一卷和秦炳如的《續海曲詩鈔》二十餘家卻都成了清末民初黃協塤選纂《再選海曲詩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再選海曲詩鈔》全書共三集十二卷,集詩三百餘家,共詩一千餘首。這是《初選》后的南匯歷史上的又一部具有文獻性的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