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共命鳥的結果 展開
- 古代又叫鴟鴞
- 漢語詞語
共命鳥
古代又叫鴟鴞
共命鳥,梵語"耆婆耆婆迦"(Jīvajīvaka)義譯,又譯作"命命鳥"或"生生鳥"。共命鳥是一種人首鳥身、氣力十分大的精靈,可以辟火。一般被裝飾在大屋頂上,手握鐵鏈,把牢寶瓶。在壁畫中,共命鳥常常充當供養人的角色。佛經所稱的雪山神鳥﹐一身兩頭﹐人面禽形﹐自鳴其名。後世詩文亦常從"共命"二字取義用之。
共命鳥[古代又叫鴟鴞]
共命鳥可能是印度古代固有的編入佛經中成為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寓言。在《法苑珠林》一書中,把它列為“擇交”中“惡友”的例子。共命鳥是佛教藝術中常見的題材。見於《營造法式》卷三十三彩畫作制度圖樣上,飛仙及飛走第三。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在河南西峽縣出土的一件唐代鎏金銅造像,兩頭一鳥身,也是共命鳥。
《雜寶藏經》(漢文翻譯)
其鳥多鸓,其狀如鵲,赤黑而兩首、四足,可以御火。——《西山經》
鸓是一種怪鳥,雙頭一身而四足,樣子像喜鵲,全身黑色,據說可以辟火,以後還有名之為共命鳥。
從前,在遙遠的雪山下,有一隻兩頭鳥。這隻兩頭鳥,為了自己的安全,白天在一起進食,到了夜晚則輪流守護,一頭如果睡著了,一頭就醒著。兩頭鳥雖然共用一個身體,頭腦和思想卻是各自分開的,一頭總是想著負面的事情,每天都過得不開心,所以叫做“惱惱”;另外一頭則是想著正面的事情,每天都很歡喜,所以叫做“歡歡”。
有一天晚上,輪到惱惱睡覺了,歡歡獨自看守。它睜著眼睛,看著森林裡的瑩火蟲飛來飛去,蛙叫蟲鳴,非常好聽,它想到:“我多麼幸運住在這美麗的森林,連夜晚都不減風華呀!”正想著的時候,突然聞到一陣濃郁的香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朵芬芳的香花,落在頭邊,歡歡想著:“太好了,我正覺著口渴,天上卻掉下一朵美味的香花,惱惱睡的正甜,我不叫它了,反正我單獨吃或一起吃都一樣會解渴而有力氣呀!”歡歡便獨自默默地把香花吃了。到天亮的時候,惱惱醒了,打了一個飽嗝,才發現自己的肚子很飽,神清氣爽,吐氣如蘭。她問歡歡說:“我睡覺的時候,你吃了什麼東西?使我感覺這麼好!”歡歡說:“你睡覺的時候,有一朵花落在我的頭邊,香氣濃郁,我看你睡的正甜,心想我吃了,你也能得到益處,所以沒有叫你,單獨把它吃了。”惱惱聽了,心裡非常不悅,想著:“我們雖共用一個身體,但感覺和思想卻各自獨立,你看見美味不與我共享,以後有什麼好東西,我也不給你吃。”接下來的幾天,惱惱愈想愈氣,到後來,心裡竟充滿了仇恨:“我們是兩個頭,卻共用一個身體,我每天憂煩不已,你每天卻興高采烈,我乾脆自殺死了,也不讓你有好日子過!”
這天晚上,惱惱特意飛到一棵毒樹上粞息,對歡歡說:“你先睡吧!今天我來值夜。”等到歡歡睡熟了,惱惱就吃了一朵毒花,毒性很快發作了,歡歡被痛醒過來,發現吐出來的都是臭氣,吃驚的問:“你剛剛是吃了什麼?惱腦說:“吃了一朵毒花,我想要毒死你,誰叫你上次吃香花沒有叫醒我呢?歡歡說:你這隻笨鳥,我吃香花是為了你我的利益,沒想到你反而生出猜疑和仇恨,今天害死我的不是有毒的花,而是你有毒的心呀!”說完,兩頭鳥就一起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