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英山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地標之一
萃英山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鎮西側,即蘭州大學與西北民族大學榆中校區西側,為黃土高原典型的土梁山。山地面積約3000畝,最高海拔1965.8米,年平均氣溫6.33℃,四季分明,屬典型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350毫米,後山略多。
萃英山,原名白虎山。2001年9月,蘭州大學榆中校區投入使用。遂將後山更名為“萃英山”。“萃英”來源於古蘭州萃英門,清末,時任陝甘總督的湘軍名將左宗棠奏准在蘭州萃英門設立甘肅貢院舉辦鄉試。清宣統元年(1909年),甘肅法政學堂成立,這就是蘭州大學的前身,它是西北地區最早的高等學府。隨後法政學堂自內城侯府街遷來此處,一直到解放前,這裡都是蘭州大學的校址。“萃英”意為聚集英才之意。
山頂為大型平原面,前山為陡坡區,後山為緩坡區,並有小面積台地,後山下有季節性溪流一條,雨時有水。後山谷底中有黃土路一條,南達榆中方向,北通七家鎮。
蘭州大學榆中校區進駐后,開始荒山綠化工程,目前已頗有成就,前山已基本被制植被覆蓋,灌溉工程直達山頂。後山為自然植被。目前有萃英山雲梯通往山頂,另有公路——勇士路直達山頂。前山下有灌溉引水渠一條。
蘭州大學半乾旱氣候與環境觀測站自2005年開始籌建己被批准加入國際二期CEOP項目(Coordinated Enhanced Observation Period),是目前參加此計劃的全球協同加強觀測的基準站之一。除中日雙方聯合建立的長江流域和青藏高原觀測站外,蘭州大學半乾旱氣候與環境觀測站是繼中科院吉林通榆站之後,第二個由我國自主建設的長期觀測站。
乾旱半乾旱地區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及人類活動影響的全球協同觀測系統才剛剛起步,需要進一步完善。西北地區目前還沒有這樣一個觀測站,而在蘭州大學榆中校區建立的半乾旱氣候與環境觀測站則填補了這一空白。
建成的半乾旱氣候與環境觀測站位於蘭州大學榆中校區萃英山山頂,佔地面積約120畝左右,為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塬面梁峁地面基本為原生植被,周圍無其它干擾,具有代表性。觀測站實驗室的建築面積為567平方米,配有國際一流的太陽能供電系統。
蘭州大學半乾旱氣候與環境觀測站的觀測資料可以用來驗證和改進目前氣候和天氣預報模式中半乾旱地區陸面過程、輻射過程的參數化方案。這對於研究區域能量和水分循環,預測我國西北乾旱化等自然災害有重要作用。同時該站可以研究土地利用、水資源利用、工業及城市污染對區域能量和水分循環的影響,為西北乾旱化趨勢進行預測,為評估和對策研究提供第一手的科學觀測依據,同時也為有序人類活動的開展及生態效應評估提供實驗平台。
萃英山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