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肥作物
提供作物肥源和培肥土壤的作物
綠肥作物是提供作物肥源和培肥土壤的作物。栽培綠肥以豆科作物為主,如紫雲英、苜蓿、草木樨、檉麻、田菁、蠶豆、苕子、紫穗槐等;非豆科作物有肥田蘿蔔、蕎麥等,以及各種水生綠肥。綠肥作物在經過一定期間生長之後,將其綠色莖葉切斷直接翻入土中,可以節省人力,減少運輸費用,也可漚制土肥施用。綠肥含有多種養分和大量有機質,能改善土壤結構,促進土壤熟化,增強地力。
以新鮮植物體就地翻壓、異地施用或經漚、堆後主要作為肥料的栽培農作物。綠肥作物多為豆類,在輪作中往往佔有重要地位,多數可兼作飼草。
中國利用綠肥歷史悠久。公元前200年前,為鋤草肥田時期。公元2世紀末以前,為養草肥田時期。指在空閑時,任雜草生長,適時犁入土中作肥料。公元3世紀初,開始栽培綠肥作物。當時已種苕子作稻田冬綠肥。公元5世紀以後,綠肥廣泛栽培。到唐、宋、元代,綠肥的種類和面積都有較大發展,使用技術廣泛傳播。至明、清時綠肥作物:糧、棉、肥間作、套種期,綠肥種類已達10多種。20世紀30~40年代又引進毛葉苕子,箭筈豌豆、草木犀和紫穗槐等。現在種植區域已遍及全國。
世界上農業發達國家都把廄肥、綠肥和種植豆科作物等,作為增加土壤養分的主要來源。80年代以來,由於世界性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豆科作物和生物固氮資源的利用又引起高度重視。近年來,豆科豬屎豆屬植物豬屎豆、大豬屎豆作為新興的綠肥作物用於改善土壤,但對環境要求較高,主要集中在雲南、廣西、廣東和海南。
綠肥作物現一般採用輪作、休閑或半休閑地種植,除用以改良土壤以外,多數作為飼草,而以根茬肥田,或作為覆蓋作物栽培以保持水土和保護環境。
冬季綠肥、春季綠肥、夏季綠肥、秋季綠肥和多年生綠肥作物。
旱地綠肥作物和水生綠肥作物。
可分為豆科綠肥作物、禾本科綠肥作物、十字花科綠肥作物等。④按用途劃分為綠肥作物和兼用綠肥作物。另外根據所施用的對象分為稻田用,棉田用,麥田用,果、茶、桑園和經濟林木園林用綠肥作物等。兼用綠肥作物據其所兼用途,分為覆蓋、防風固沙、凈化環境綠肥作物,以及肥、飼兼用,肥、糧兼用綠肥作物等。
常見栽培方式有:①糧肥輪作。②糧肥複種。③糧肥間作套種。④果園、林地間套種。⑤農田閑隙地、荒地種植;非耕地營造綠肥林;水面放養水生綠肥作物。綠肥作物的栽培利用,應實行種植業、養殖業結合,用地、養地結合,多種用途相結合。
①豐富土壤中的營養物質
②改良土壤物理性狀
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增強土壤緩衝性,加速脫鹽和消除活性鋁及遊離鐵的為害。
③增加產量,促進發展
一般每1000千克綠肥或2500千克滿江紅可增加糧食40~100千克。綠肥作物如紫雲英、苕子、箭筈豌豆、滿江紅、沙打旺、草木犀等是牲畜的優良飼料。
④提供工副業原料
⑤保護土壤
綠肥作物
綠肥作物
凈化、美化環境,抑制雜草為害等。
紫雲英又叫紅花草、草子,是豆科越年生草本植物。是稻田最主要的冬季綠肥作物。紫雲英鮮草含氮(N)0.4%、含磷(P2O5)0.11%、含鉀(K2O)0.35%;紫雲英乾草含粗蛋白質24%、粗脂肪4.7%、粗纖維15.6%、灰分7.6%。它不僅是優質的有機肥,還是牲畜的好飼料。因此,種好紫雲英對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進糧食和畜牧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讓農民朋友們更好地管好紫雲英,提高鮮草產量,現提出以下紫雲英綠肥田間管理技術,供參考。
紫雲英冬季蓋草,可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溫,防止乾旱,促苗健長。紫雲英蓋草宜早不宜遲,應在割稻后及時畝用150kg左右稻草均勻撒蓋,並將多餘的稻草搬出田。
紫雲英施肥以磷肥為主,配施氮肥、鉀肥和鉬肥。割稻后至小雪前是小陽春氣候,也是紫雲英冬季生長、分枝高峰期,強化水肥管理是奠定來春早發高產的關鍵技術措施。這階段一般秋高氣爽乾旱,要搶在颱風前或灌“跑馬”水后重施冬肥。時間宜在割稻后15天內完成,畝用過磷酸鈣15~20kg,氯化鉀5~8kg或草木灰、垃圾灰50~100kg均勻撒施,提倡噴施0.05%鉬酸銨+0.2%磷酸二氫鉀,促進冬前苗壯分枝多,冬前要求株平均分枝數達3枝以上,畝莖株數達45萬以上。
紫雲英喜濕怕漬,冬季灌“跑馬”水防旱,不能讓田面曬白。冬閑期早犁溝,小田塊開“十”字溝,大田塊要開“井”字溝,開春后要多次清溝,做到大雨過後田面不積水,一般掌握間隔三米左右犁一條排水溝並用鋤頭整修到溝深15~20cm。烤田溝要加深到35cm以上,並使溝溝相通,上下丘連接。平洋田百米左右要導入田間排水溝以利排水通暢,特別紫雲英生長後期,為了防止積水爛根和菌核病發生,更要做好排水工作。
二月中旬氣溫回暖后,紫雲英從冬蹲轉入春發期,每畝施用3~4kg尿素,也可結合防病,噴施0.2%磷酸二氫鉀+0.5%尿素,促進早發奪高產。
高產飼用割青田春肥尤為重要,要早施重施,二月上旬畝用尿素4~5kg,氯化鉀4~5kg均勻撒施,促旺盛生長,達到高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