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埂鄉

四川省簡陽市成都高新區轄鄉

董家埂鄉地處簡陽市西部,三岔湖南半湖,與仁壽縣觀寺鎮、高家鄉接壤,距簡陽市區42公里。全境為淺丘地形,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7.1℃,幅員面積48平方千米。

2010年底統計全鄉共有農村低保2325人,城鎮低保66人,優撫定補123人。

2017年4月1日,董家埂鄉由四川省簡陽市劃歸成都高新區託管。

2019年1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決定:撤銷董家埂鄉。

地理環境


董家埂鄉為淺丘地形,東低西高,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鄉域為沖積性紫色土壤,利於農作物生長。三岔湖三分之一水域在我鄉境內,高、低三條幹渠流經全鄉,另建有同福水庫、龍雲水庫等2座小型水庫,水利條件優越。

經濟


2010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0220萬元,同比增長11%,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6025萬元、1327萬元和2868萬元,分別比2009年增長4%、21%和19%,本級財政收入實現936.66萬元,同比增長10%,人均收入實現4746元,同比增長16%,全鄉完成財稅收入8.99萬元,居民存款餘額達到8780萬元,比年初增長14.9%。發放各類補貼資金1273.49萬元,其中:移民后扶資金271.18萬元,庫區受影響人群補貼資金196萬元,發放糧食直補資金15.6萬元,綜合直補資金127.14萬元,良種補貼資金34.7萬元,退耕還林資金60.8萬元,環湖路青苗補償資金18萬元,環湖路征地補償資金550.07萬元。我鄉還積極推進“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和“農機補貼”工程,共計發放補貼資金124.76萬元。其中:家電1364台(套),補貼資金34.47萬元;小汽、摩托車615輛,補貼資金84.69萬元;農機9台(件),兌現補貼資金5.6萬元。設施建設董家埂場鎮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場鎮常住人口1000餘人。現有太平寺街、埂興街、董安街、洪湖寺街等四條主要街道,並已全部硬化為水泥路面。
董家埂鄉
董家埂鄉

社會


董家埂鄉社會環境安定、詳和、穩定、風清氣正,近幾年來沒發生一起重特大刑事治安案件。董家埂鄉現有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2所,村小6所,私立幼兒園3所,教職工99人,在校學生1949人,入學率100%,教育硬體設施完備,義務教育深入開展;文化、郵政、通訊業迅速發展,現有電信寬頻用戶140戶,固定電話用戶已超過2200戶,行動電話達7000餘部;全鄉中心衛生院1所,科室設置齊全,村衛生室13個,醫療技術人員19人;2010年底統計全鄉共有農村低保2325人,城鎮低保66人,優撫定補123人,累計發放資金54.45萬元;城鄉醫療救助547人,發放救助資金11.08萬元;殯改處罰112戶,處罰率達95%;現有五保戶123名,敬老院社會老人43人。

基礎設施

董家埂鄉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現有鄉道28.9公里,分別接通三岔鎮、簡城鎮、仁壽縣城、鎮金鎮。其中,鎮(金)董(家埂)路和董(家硬)三(岔)全面實行了硬化。郵政、通訊、市場、道路、環衛等基礎設施條件較好,人居條件和商貿環境優越。董家埂鄉場鎮現已開通天然氣,並建有天然氣配氣站1座。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信號已全面覆蓋鄉境,全鄉現有移動、聯通行動電話基站4座。董家埂村、龍口村蝴蝶村和螞蝗堰村村道共7.8公里已基本實現硬化,改造維修機電提灌站7座,塘堰建設11處,灌渠整治15公里,機耕道整治30公里。社會事業董家埂鄉社會環境安定、詳和、穩定、風清氣正,近幾年來沒發生一起重特大刑事治安案件。董家埂鄉現有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2所,村小6所,私立幼兒園3所,教職工99人,在校學生1949人,入學率100%,教育硬體設施完備,義務教育深入開展;文化、郵政、通訊業迅猛發,現有電信寬頻用戶140戶,固定電話用戶已超過2200戶,行動電話達7000餘部;全鄉中心衛生院1所,科室設置齊全,村衛生室13個,醫療技術人員19人;2010年底統計全鄉共有農村低保2325人,城鎮低保66人,優撫定補123人,累計發放資金54.45萬元;城鄉醫療救助547人,發放救助資金11.08萬元;殯改處罰112戶,處罰率達95%;現有五保戶123名,敬老院社會老人43人。發展近年來,董家埂鄉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三大趕超”目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憤圖強,紮實工作,開創了良好的發展局面,執政能力建設加強,經濟增長速度加快,社會各項事業穩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